979年五月,宋太宗成功攻滅北漢,盡得其地十州一軍四十一縣,這标志着藩鎮混戰、政權頻繁更替的五代十國亂世正式結束,宋朝基本統一了内地。當然,這也是宋、遼力量對比變化的必然結果。
此前,北漢認遼朝為幹爹,希望得到遼朝的庇護,遼朝也樂得有一顆可以牽制中原政權的棋子。所以無論周世宗還是宋太祖、宋太宗征伐北漢,遼朝必定出兵援助,讓北漢得以延續國祚,使中原政權如鲠在喉。
但宋朝在統一南方後,國力大增且沒有了後顧之憂,因此得以全力北伐且在白馬嶺之戰中大敗遼軍,最終消滅了北漢。北漢一亡,宋遼兩國在河東地區就失去了戰略緩沖地帶,宋軍可以從河東、河北兩路出兵進攻燕雲,宋遼之間的大規模交戰也就不可避免。
979年五月底宋遼邊境局勢簡圖
親征燕雲,首戰告捷979年五月二十九日,宋太宗自太原凱旋而歸至鎮州。宋太宗此次北伐,原本沒有和遼軍大規模交戰的準備,更别說進攻燕雲之地了。但是消滅北漢後,宋太宗的信心就有點膨脹了,想要一鼓作氣再把燕雲之地給拿回來。
燕雲之地,即指五代時期被後晉高祖石敬瑭割讓給遼朝的十六個州。由于該地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遼朝占領後可以對中原政權構成嚴重威脅,因此後晉以後的中原政權都想收複燕雲。
燕雲十六州地理位置示意圖(虛線内)
959年,周世宗率軍親征,成功收複關南之地,奪回了莫州、瀛洲兩個州,将周遼邊界北推至巨馬河一帶。但燕雲之地畢竟未完全收複,此時按照“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國策,宋朝确實也該收複燕雲以全金瓯。
根據《續資治通鑒長編》等史料記載,對于此番宋太宗想要收複燕雲,大多數将士都表示反對,因為征讨北漢後,軍隊疲憊不堪,大家都希望皇帝可以發放賞賜,而後讓他們回家好好休息。
不過宋人筆記《玉壺清話》中則記載多數将士都支持宋太宗征戰燕雲,畢竟如果能收複燕雲,那皇帝的賞賜豈不是更豐厚?況且宋軍此時士氣正旺,想一鼓作氣也未可知,另外宋軍在後續戰争也并未表現出不想打仗的意思。
言歸正傳,宋太宗于六月初命名将曹彬調發各地屯兵,又派遣使臣催促京東、河北地區将軍用物資盡快運往發往北方行營。十三日,等到一切準備得差不多了,宋太宗親率大軍從鎮州啟程北上。
當時随從軍隊中有遲到的,宋太宗大怒,本想用軍法處置,但被大将趙延溥勸阻。畢竟這仗都還沒打呢,就先責罰己方将士了,确定很打擊士氣啊。宋太宗為了大局,隻能是暫不做計較。
數日後,宋軍主力到達定州。為了祈禱自己此次畢其功于一役,宋太宗遣使到北嶽恒山進行祭祀。另外,他還寫了首《悲陷蕃民詩》,以表達其志在收複燕雲,拯救“淪陷區”百姓于水深火熱中的抱負。
宋太宗親征行軍路線簡圖1
十九日,宋太宗到達金台頓,随後在當地招募了百來個向導,畢竟古代可沒有GPS導航,行軍打仗全靠(徒手畫的)地圖和識路的向導。大軍休憩片刻後,宋太宗即令孔守正等将領率先鋒直奔東易州(岐溝關)。
當天夜裡,孔守正就率軍突襲至東易州城下,并勸說遼東易州刺史劉禹不要抗拒王師。劉禹根本沒料到宋軍會大舉進攻遼朝,而且還是以東易州為首個目标。于是毫無防備的他隻能是乖乖獻城投降了。
二十日晨,宋太宗率主力到達東易州外,孔守正向宋太宗報告軍情,宋太宗十分滿意。所謂兵貴神速,宋太宗留下一千兵馬守城,命孔守正等人率軍向涿州進發。
在收到宋軍入境的消息後,遼朝方面也開始行動起來。遼朝北院大王耶律奚底、統軍使蕭托古、乙室王撒合率軍南下抵禦宋軍,在涿州城東沙河一帶與宋軍相遇。
宋太宗親征行軍路線簡圖2
孔守正與傅潛分别率禦前東、西兩班列陣迎戰,擊潰遼軍,随後乘勝追殺二十餘裡,生擒遼軍五百餘人,可謂戰果豐碩,宋軍也因此士氣大振。畢竟這是宋軍進入遼朝境内後和遼軍的首次正面交鋒。
沙河之戰後數日,遼景宗遣使斥責耶律奚底等将帥:“卿等不嚴偵候,用兵無法,遇敵即敗,奚以将為!”由此可見遼軍對宋軍的情況不甚了解,故而被宋軍擊敗。
宋太宗督戰幽州,破城指日可待?二十一日,宋太宗率軍抵至涿州,遼涿州刺史劉原德獻城投降。次日,宋太宗禦駕行至鹽溝頓。孔守正則率先鋒與高懷德等人合兵,尾随耶律奚底的敗軍,渡過桑幹河,突進至幽州城下。
宋太宗此次北伐燕雲距上次周世宗北伐僅過了20年。周世宗那會,燕雲百姓對中原政權的認可度還是非常高的。到了宋太宗這會,燕雲百姓對“王師”的到來還是表示歡迎,一方面是因為燕雲歸遼還不到半個世紀,另一方面是因為百姓對“王師”的實力表示認同。
所以宋太宗到達鹽溝頓後,有不少百姓将奪來的遼軍戰馬獻于駕前,宋太宗對此當然是十分開心,在對這些百姓誇贊之餘還用綢帛進行賞賜。有了賞賜,當地百姓就更加賣力地配合宋軍,或進獻戰馬,或提供情報,或給宋軍指引道路。
宋太宗親征行軍路線簡圖3
二十三日,宋太宗到達幽州城南,暫時駐紮在寶光寺。宋軍行軍如此迅捷,讓守衛幽州的遼軍驚慌失措,遼南京留守韓匡嗣正好不在城内,幽州城防暫由其子韓德讓代管。韓德讓一面組織備戰,一面派人向朝廷求援。
另外,耶律奚底等人已率軍敗退至幽州城北,作為幽州遼軍的外援。宋太宗一面部署圍城,一面親率大軍進攻奚底所部遼軍,遼軍損失千餘人後,向北潰退。
在白馬嶺敗北的遼軍得知幽州告急,便急速東進救援,作為後軍的遼南院大王耶律斜轸所部先行抵達幽州附近。
由于耶律奚底所部剛被宋軍擊敗,被宋軍輕視,于是斜轸就打着奚底的旗号,佯退至得勝口,以引誘宋軍前來追擊。宋軍果然來追,斜轸率兵襲擊宋軍後背,宋軍小敗并向南撤退。
但斜轸鑒于宋軍兵鋒正盛,也不敢南下追擊,便駐紮在清沙河北岸,遙為幽州聲援。不久後,耶律沙等部也先後趕來增援,與耶律奚底等部會合。
宋太宗親征行軍路線簡圖4
宋軍雖在得勝口小敗,但也成功将駐紮在幽州城北的遼軍趕走,使幽州城附近成為宋軍的地盤,進而順利團團圍住幽州城。
至此,得益于宋軍進入燕雲地區後取得節節勝利,宋太宗此次收複幽州的初步設想基本達成。如果遼朝對此不能做出有效應對,那幽州城是真有可能被宋軍攻克的。但曆史告訴我們,宋太宗注定要在幽州城下吃一個大癟。
關于耶律休哥在幽州城外的高粱河擊敗宋太宗的戰争複盤,小編将在下篇文章進行闡述。
參考資料:《續資治通鑒》、《續資治通鑒長編》、《遼史》、《宋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