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也是在曆史演變中逐漸形成,有的随着時代的發展,還改變了原有的意思。在春秋時期,産生了一個非常殘酷的家族鬥争。一男子受國王之命,去殺自己的嶽父,他的老婆非常糾結,到底是幫丈夫還是幫父親,結果他的嶽母創造了一個4字成語,女兒決定幫自己的父親,最後女婿失敗被殺,這個成語也産生了巨大的争議,如今還變成了罵人的話。
春秋時期,鄭國并不強大,幾代國君都沒能振興國家,到了鄭厲公時期,他胸懷大志,一心想發憤圖強,但無奈大臣祭仲獨攬朝政,皇帝都不能與他抗衡,鄭厲公空有一腔熱血,無法和權臣相鬥。于是,鄭厲公找到了祭仲的女婿,名叫雍糾,經過幾次給他“洗腦”,讓他忠君報國,鏟除奸佞,雍糾終于答應,幫鄭厲公除掉自己的嶽父。
鄭厲公為何要找雍糾做這件大事呢,第一是他是祭仲的女婿,深的祭仲信任,容易下手。第二是雍糾武藝高強,隻要能夠單獨靠近祭仲,必然能得手。但鄭厲公萬萬沒有想到,這個雍糾最終失敗了,反而被自己的嶽父殺掉了,原因為何呢?
原來,雍糾得到任務後,開始布置他的計劃,決定邀請嶽父祭仲來郊遊,然後設計一場“鴻門宴”。因為祭仲作為權臣,身邊護衛衆多,如果在他家中下手,必然不成,即使把他請到郊外,也要在宴會上,讓他放松警惕的時候動手。但雍糾生平第一次幹這等大事,夜裡做夢的時候,不小心把計劃說漏了嘴。被枕邊的妻子祭姬得知,她非常糾結,一邊是自己的丈夫,一邊是自己的父親,他到底是讓丈夫成功,還是要救自己的父親呢?
祭姬心裡明白,這件事情沒有兩全其美的做法,要麼自己什麼都不說,讓丈夫殺掉父親。要麼告訴父親,父親必然會勃然大怒,提前殺掉丈夫。祭姬拿不定主意,于是到娘家和自己的母親商量。母親必然是讓她向着自己的父親的,為了讓她做出決定,母親發明了一個4字成語,叫:人盡可夫。意思是,天底下父親隻有一個,但其他男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丈夫,所以,父親肯定比丈夫重要。
于是祭姬聽了母親的勸,告訴了父親這場陰謀,祭仲大怒,立即派人把雍糾捉拿,問罪殺頭,沒有留一絲情面。當雍糾人頭落地的時候,祭姬忽然想明白了,她質問自己的母親:“母親,您不讓我救自己的丈夫,那你豈不是在救自己的丈夫?”母親啞口無言。
這場翁婿之争,因為“人盡可夫”這個4字成語,女婿死的很慘。鄭厲公的計劃泡湯了,但結局卻充滿争議,當丈夫和父親必須要選一個的時候,古代女子,到底應該選誰呢?經過千年的發展,這個成語如今變成了罵人的話。如果您是祭姬,你會如何選擇呢?幫丈夫,抑或是幫父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