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四川男生被校園欺淩

四川男生被校園欺淩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19:50:15

不同地方的人說話時會帶不同的口音,這個口音有時候就是一個語氣詞。

四川男生被校園欺淩(四川籍學生說話常加一語氣詞)1

據說上海人喜歡在一句話的末尾用上“呀”“喽”等語氣詞,像“是的呀”“對的啦”“不行的好伐”之類,比如你問一個上海人“這個東西怎麼操作”,他可能就會回答“那我不曉得的喽”“就是這樣的呀”。外地人聽了會感覺他們在撒嬌,其實并不是。

像湖北某些地方會在回應别人的時候用“唦”這個詞。比如,兩個好朋友在聊天,一個說“這個雪糕好好吃”,另一個就會說“唦”,意思是“真的嗎”,但不含有質疑之意。另外,還有“找我唦”“快走唦”之類。

四川男生被校園欺淩(四川籍學生說話常加一語氣詞)2

今天聽說四川人某些地方常常會在句尾加一個“哈”字。把東西給别人的時候就可以說“給你哈”,聊天時會随口一句“我沒有别的意思哈”。

加了“哈”字後,說話人的語氣似乎顯得更加柔和、親切了,情感也更充沛了,對方聽起來也會覺得談話的氛圍比較輕松、随意。

我們來設置一個對話情境,假設領導通知我交一個文件,他分别說了“明天下午三點前要交”和“明天下午要交的哈”兩句,我會有完全不同的感覺。

但是,如果是外地人聽到某些語氣詞,他們不一定會有和當地人一樣的感覺,甚至會覺得受到了冒犯,比如下面這件事情。

四川男生被校園欺淩(四川籍學生說話常加一語氣詞)3

四川某高校的一個學生沒有轉團組織關系,班上團支書讓他快點轉了。團支書應該就是四川本地人,跟同學說話時就用了“哈”這個字。

團支書說:“今天是周一,所以麻煩你盡快哈。”看對方沒有回複,他又說:“這兩天盡快聯系,然後按照我在群裡發的步驟轉出哈。”

結果這個學生看到“哈”字就破防了,直接給團支書怼了回去,他說:請不要“哈”來“哈”去,幹部就是幹部,有本事跟老師說話也帶個“哈”哈。

他生氣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他是外地人,感覺不出“哈”字的潛在意味;二是他覺得團支書在以班幹部的身份命令他,這讓他不舒服,于是他便覺得“哈”字也很可惡了。

事情還沒有完。

四川男生被校園欺淩(四川籍學生說話常加一語氣詞)4

他在朋友圈吐槽完後,便去群裡找老師咨詢團籍的問題。沒想到老師說話也帶了“哈”,老師說:“團籍可以咨詢我哈。”

他隻說了“好的”。他是此時對這個“哈”字不敏感了呢,還是不敢怼老師呢,不得而知。

四川男生被校園欺淩(四川籍學生說話常加一語氣詞)5

很多四川人一臉懵。各地網友們也大多覺得團支書和老師用“哈”字都沒有問題,用了“哈”後顯得更溫柔,他們有時也會用。

四川男生被校園欺淩(四川籍學生說話常加一語氣詞)6

不過,也有一部分人不喜歡這個突然多出來的字。有的說看到“哈”會很有壓力,因為它包含了叮囑甚至催促的意思;有的說職場信息不能濫用“哈”“呀”之類的語氣詞,顯得不夠嚴肅。

其實,我們仔細琢磨一下就會發現,這個“哈”字并不是對誰都可以用的。

它好像多适用于平輩的同事、同學之間,好友之間,也可用于上級對下級、老師對學生,而一般不能用于下級對上級、學生對老師等。那個突然破防的學生,可能就是感覺到了其中的奧妙。

這就是語言文字的奇妙之處吧,同一句話中的同一個詞語,不同的人會體會出不同的意味。當然,有時候可能不隻是“詞語”的問題,還是“人”的問題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