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周朝有哪些曆史人物

周朝有哪些曆史人物

情感 更新时间:2024-07-30 22:16:12

母親是人生的一所大學。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都用世間最美的語言歌頌母愛。

唐代詩人孟郊有流傳千古之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曾任美國總統的林肯同樣留下經典名句:“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歸功于我天使般的母親。”

古代漢語裡,“太太”是尊稱,是“大聖人”的意思。所以有大德說,教育女孩最重要,因為女孩子長大後要當母親,是人之根。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未來幾乎都交給母親。

這樣的經典故事,最早出現在三千年前的周王朝。

周王朝時期,天子稱王,正妻稱後。王有一後;三夫人:皇貴夫人,貴夫人,夫人;九嫔:華嫔,德嫔,淑嫔,賢嫔,敬嫔,惠嫔,麗嫔,昭嫔,柔嫔;二十七世婦;八十一禦女,共一百二十一後妃。

在中國的曆史上,周朝三位開國先君的夫人,都以母儀天下的德範,輔佐和教化了開萬世太平的數位君王。她們是夫君的良佐,是胎教的良範,他們是以女德化育千秋百代的周初“三太”:太姜、太任、太姒。

周朝有哪些曆史人物(三個女人如何成就周朝八百年天下)1

太姜

太姜乃古公亶父(本名姬亶)之妻,季曆(本名王季)之母,周文王(本名姫昌)的祖母。太任乃季曆之妻,周文王之母。太姒是周文王之妻,周武王(本名姬發)之母。

太姜外貌端莊美麗,性情貞靜柔順。為古公亶父生下了太伯、仲雍和王季三個兒子。起初,勢力弱小的古公不忍心看到治下的百姓受外族的侵掠,決定遷徙。因他廣積善行、以仁厚待人,百姓們扶老攜幼,都紛紛追随他遷居到岐下。太姜以相夫教子為己任,成為丈夫最得力的左膀右臂,是周創始之時最賢德的良母。

周王姬亶特別鐘愛小兒子王季之子姫昌,周都是嫡傳,為了讓王位傳給弟弟王季,以再傳于姬昌,身為哥哥的太伯和仲雍兄弟倆一起,主動逃到荊蠻之地,以成全弟弟兒子繼承大業,此舉成為中國曆史上兄弟禮讓友愛的千秋佳話。子孝母賢,這一切,無不是母親太姜自小教導他們的結果。

太任

近朱者赤。有公婆的賢良與美德作表率,所謂環境育人;更何況太任生性端正嚴謹、莊重誠敬,凡事合乎仁義道德才會去做,太任将婆婆的賢良發揚光大。

太任是王季的夫人,周文王姬昌的母親。而太任留諸後世令我輩知曉的,是她讓人津津樂道的胎教故事。史載,“周妃後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獨處不倨,雖怒不罵,胎教之謂也。”相傳,太任在懷周文王姫昌的時候,眼不看邪曲不正的場景,耳不聽淫逸無禮的聲音,口不講傲慢自大的言語,嘴不吃氣味不正的食物,睡從不歪着身子,坐也從不偏斜着,站不曾跛着腳……

太任算得上中國胎教的鼻祖了。這些看似自虐的作為,為其後出生的兒子打下了優秀基因的烙印。這樣悉心呵護之下,文王生下來果然非常聰明,聖德卓著。《尚書》還記載有一段類似神話的文字,稱文王姫昌出生後不久,有一隻“赤雀”,嘴裡銜着丹書,飛到了文王的屋子裡。丹書上這樣寫道:“敬勝怠者吉,怠勝敬者滅,義勝欲者從,欲勝義者兇。凡事不強則枉,不敬則不正;枉者廢滅,敬者萬世。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以不仁守之,不及其世。”

“奉天承運”,文王出世便果然不凡,讓“普天之下”的百姓得到了又一次教化。

由于自幼與衆不同,姫昌因而深得祖父姬亶的疼愛;因教育得當,姬昌不負厚望繼承祖先遺志。

太任為周王朝八百年基業鋪下了一塊極其關鍵的基石。

太姒

而為周王朝大廈鋪下又一塊基石的,就是太任的兒媳婦太姒。

身為周文王姬昌的夫人,太姒的名字我們或許有些陌生。但如果将她生下的十個兒子一一列出來,恐怕我們就得為這樣偉大的母親鼓掌擊節,敬意有加——

長子伯邑考(姬考),次子武王發(姫發),三子管叔鮮(姬鮮),第四子周公旦(姫旦),第五子蔡叔度(度),第六子曹叔振铎(姬振铎),第七子成叔武(姬武),第八子霍叔處(姬處),第九子康叔封(姬封),第十子季載(姬載)。

十個兒子中,長子伯邑考是神話小說《封神演義》的明星,因得罪妲己而遭到商王殺害。次子姬發,四子姫旦,左右輔文王。及文王駕崩後,立姬發為武王。而武王駕崩後,姬旦又輔佐武王年幼的兒子為周成王(姬誦)。那個姬旦,就是我們今天仍家喻戶曉的“周公”。

從太伯和仲雍兄弟倆主動出逃禮讓周文王姬昌登基,到周公作為叔父輔佐侄子上位,姫姓一脈的和諧與禮數,後世無論是帝王将相家還是普通百姓家,莫不感動與感慨。他們樹立了家道人倫和親情典範。

我們常說“三個女人一台戲”。周王朝的三位女人,為周王朝八百年基業的鞏固,聯袂上演了一台千年大戲,是她們用博大的母愛與母性,奠定了周王朝堅實的三匹“磚”。

表面上看,周王朝碩大的舞台之上沒有她們的影子,但她們卻在另一個舞台,淋漓盡緻地履行着屬于自己的角色,讓後世永遠牢記,流芳千古。

有一種說法,我們今天把妻子稱為“太太”,就是為了紀念這三位偉大的女性以身作則,力行八德。不知這說法是真是假,有無來曆,但無論如何,都反映了人們對她們的崇敬之情。

《列女傳》有詩贊曰:“周室三母,大姜任姒,文武之興,蓋由斯起。大姒最賢,号曰文母。三姑之德,亦甚大矣。”意思是說,周室三母,太姜、太任和太姒,周王朝的興起與這三位偉大的母親分不開,太姒最為賢德,号稱文母。

卻說當初文王因十分仰慕太姒的美德,大婚時竟破例親自到渭水邊迎娶。清澈而湍急的渭水沒有橋,文王便把船連接起來,搭成一座浮橋,親自把太姒背到了彼岸。

這樣的愛情故事,這樣的結婚典禮,就是放在今天,也是浪漫而溫馨動人的。

史載,太姒成為文王夫人後,非常仰慕祖母太姜和婆婆太任的賢德。她極盡婦道,效仿前賢,以婦禮婦道教化天下,被尊為“文母”。與其夫君一道,形成了“文王治外,文母治内”,仁德治國,前朝後官琴瑟和鳴的和諧局面。

關關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這首我們今天還常常挂在嘴邊朗朗上口的《詩經·周南·關雎》,就是周朝人贊頌文王及夫人太姒詩歌的其中一首。這些曆代士子們吟唱了千餘年的佳句,讓一個賢惠、聰明、能幹的周王朝的母妃,逐漸清晰地站在了我們眼前,那麼親切,那麼和藹,那麼讓人仰視。

不僅周王朝國内一片祥和,還引得諸多他國賢德士人歸附于周王朝。“德”已經泛化為周王朝的外交“軟實力”。古籍上還載有這樣一個不羁的故事,說是虞國和芮國的國君為争奪土地,久難分勝負,就想找賢君文王主持公道。來到周王朝邊境,映入他們眼簾的,是他們難以置信的景象:農夫相互讓田,路人相互讓路,男女分開走路,士人禮讓大夫,大夫禮讓卿相。他們蒙着臉慚愧地說:“我們所争的,正是周人所羞恥的。”彼此主動把土地全讓了出來。

這一個看似奇葩的傳說,較為生動地诠釋了周文王治下的版圖上,百姓怡然自得的生活圖景。而那些從百姓身上體現出來的生活細節,正是太姒身體力行、言傳身教的結果。

周王朝如此注重于“德”,主要是因為有前車之鑒——夏桀寡德,商湯失心,オ相繼走向覆滅。能夠把“德”推向極緻的,便是太姒的第四個兒子周公旦(姫旦)。

周王朝酷似三國時的蜀國,都相對弱小。周公可謂三國時期的諸葛孔明。因而不得不小心翼翼,個人的人格魅力便顯得尤為重要。“德”的威力在這個時候便凸現出來。陝西岐山出土的青銅器毛公鼎,其銘文,詳細記載了皇天對文王和武王的美德大為滿意的情形。同時周公還發表《康诰》,語重心長地教育同胞弟弟姬封(排行第九,衛國國王),要他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要他“遵循父王的傳統,弘揚父王的美譽,繼承父王的遺志”,認為“天命是無常的,天威是可怕的”。顯然,他們的道德并非天授,除殘酷的争霸外,更多的或許源于母親的言傳身教。

對于政權而言,周人于道德與其說是一種品質,不如說是一種智慧。

說白了,相對于他們之前的夏朝與商朝而言,隻是在“通過損人來利己”和“通過利人來利己”之間,做了明智的選擇,可謂“聰明的自私”。但這種聰明,于己,于人,于社會均有利,可謂“普世”。

周人的獨到之處,則是在新政權誕生之際,把“德”變成了治國理念和施政綱領。用今天時髦的話說,就是“以德治國”。他們知道,既然“君權天授”,定要“以德配天”;既然“以人為本”,當然“敬天保民”。

遙遠的周人,就已經知曉“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才使得他們用“道徳倒逼”,殘酷無情的生存危機告訴他們,隻有如此,方能長治,方可久安。

周王朝“三母”所扮演的角色,就是這個價值鍊條中最為重要的那一環。

我們常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不可否認的是,人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社會習慣和良好風氣的養成更是如此,太姜、太任、太姒不僅僅是三個“周王”的母親,乃是周王朝所有百姓的母親。一國之母的示範作用在遙遠的周王朝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說,正是像太姜、太任、太姒接力棒似的“母儀天下”,方可能培養出像周人那樣的中華民族“早熟的兒童”,也才可能誕生周公那樣的“文化的始祖”。

德治加法治成就了姬姓天下,八百年的周王朝,絕不是一個偶然現象。(來源|《徘徊:公元前的廟堂與江湖》 作者|章夫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周朝有哪些曆史人物(三個女人如何成就周朝八百年天下)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