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甄嬛傳》中的結局是:果郡王被甄嬛親自去喂毒酒,而果郡王也當場喝下毒酒,毒發身亡了。浣碧難以接受這樣的事實,悲憤之下撞棺而亡。其實,這樣的結局存在好多漏洞,果郡王不可能這樣坐以待斃、一定會設法脫身的。劇中早已暗示了具體的“逃生辦法”。
隻是,果郡王喝下“毒酒”、經過這場生死劫後,徹底看清了甄嬛的真面目,再也不會癡迷于甄嬛——而是隐姓埋名地出家了。能得出這樣的結論,主要有以下幾個依據。
1、明知去赴鴻門宴,生死離别兩重天,不為貪生懼身死,隻為心中有念牽果郡王早在皇帝上一次約自己喝酒時,就已察覺到皇帝的殺心。皇帝借着三分醉,聲色俱厲地問他:“老十七,我問你,你對朕的女人,到底有沒不軌之心,你與熹妃到底有沒有苟且之事?”
果郡王當場驚出一身冷汗,卻假裝喝醉,答非所問地說道:“臣弟,什麼也沒有,臣弟一無所有,什麼都沒有。”皇帝怒道:“你什麼都沒有,你也不該有!”
果郡王的母親舒太妃深谙深宮套路,時常在旁提點教導;果郡王從小耳濡目染,所以才謹言慎行、步步為營。他又怎會看不透皇帝此刻的心思?
況且,果郡王平時就是一個非常謹慎、并且懂得審時度勢明哲保身的人,皇兄的殺心都已表現得這麼明顯了,他怎能體察不到?
敦親王已經被拿下,十四王爺和八王爺也早就被圈禁,皇帝現在已坐穩了江山,确實沒有必要再留着他這個隐患了。
所以,“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很正常,皇帝荼毒手足的下一個目标就是他!也别說自己跟甄嬛确實有私情,即便沒有私情,皇兄照樣會找别的借口把自己置于死地。
但不甘心就這樣被皇帝秘密殺掉,因為他還有自己的額娘舒太妃,自己一旦死了,額娘怎麼辦?
舒太妃就隻有他這一個兒子,他活着才是額娘唯一的寄托與指望,不管是作為王爺也好,作為平民百姓也好。隻要他活着,舒太妃才能支撐着活下去。
就算為了額娘,允禮也不能死,所以必須要想個萬全之策,以保全自身。這就是他無論如何也要活下去的動機。
2、戀人相見憶往昔,深情款款話别離,皇帝派甄嬛親自去給果郡王喂毒酒,在某種情況下,也算成全了甄嬛與果郡王,也可趁機讓他“死得明白,死的甘心”。要讓他知道:觊觎皇帝的女人是什麼後果。即便她再怎麼愛你,也救不了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冒犯皇威的下場就是死路一條,不管你是誰。考驗你們“愛情”的時刻到了,看你的愛人是選擇保全你,還是選擇保全她自己!
在這生死攸關的緊急時刻,甄嬛含蓄地選擇了“保全自己”。貌似她把毒酒放在自己面前,想要自己死,卻故意弦外有音地暗示出來。當果郡王讓她去關窗戶的時候,以甄嬛的聰明和與允禮之間的默契,不會不知道:這是在聲東擊西,轉移她的注意力。
甄嬛明知這是允禮在給她一個台階,還“順從地聽了允禮的話,”起身去關窗戶。但凡是個正常人都明白:此刻支開她意味着什麼?如果不是想調換毒酒,四肢健全的果郡王怎麼會自己坐着不動,卻讓一個女人去做這做那?
3、壺内一杯“忘情酒”,卻是恩斷義絕時一向冰雪聰明的甄嬛,此刻卻表現的如此“遲鈍不堪”,也正是這一點,讓果郡王徹底寒了心,也徹底清醒了:甄嬛原來是一個如此陰毒自私的人。
但果郡王并沒有喝下那杯毒酒,而是将毒酒灌進袖子裡,從袖中取出早已經準備好的“假死藥。”
之前,他曾與溫實初秘密協商:讓甄嬛喝下“假死藥”瞞天過海,然後與自己遠走高飛或為甄嬛換一個身份。
但還未來得及實施計劃,允禮就被皇帝調走了,之後便傳來了他的“死訊”。預先準備好的假死藥,也沒用上。如今,果郡王既然已知道皇帝邀約是一場“鴻門宴”,又怎會坐以待斃?
隻是,為确保萬無一失,這樣的計劃他是絕對不會透漏給甄嬛的,就連甄嬛都信以為真,以為果郡王真的喝下了毒酒,一命而亡。
果郡王經曆過這場生死劫後,也徹底看清了甄嬛:他這裡“屍骨未寒,冤魂未散”,而甄嬛那邊卻步步高升、位同副後,如今,更是稱霸後宮高枕無憂了。
這一切像一場噩夢,再也不值得回味與留戀。甄嬛不過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罷了。所以,死而複生的果郡王帶着母親隐姓埋名,異地出家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