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顔真卿劉太沖帖原文

顔真卿劉太沖帖原文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8 08:11:02

顔真卿劉太沖帖原文(顔真卿送劉太沖叙石刻本和臨寫本)1

唐 顔真卿《送劉太沖叙》石刻本和臨寫本

作品鑒賞

唐代顔真卿行書法帖。 宋代有石刻本,慶元五年刻于溧水。《金石萃編》載:“石高五尺二寸,寬二尺五寸,字分上、下二截,上截十三行,下截十七行, 行約十二至十四字。書法奇崛生動。明代董其昌評稱:“郁屈瑰奇,于二王法外别有異趣,米元章謂如龍蛇生動,見者目驚,不虛也,宋四家書派皆出魯公,亦隻《争坐帖》一種耳,未有學此叙者,豈不時不甚流傳耶?”《戲鴻堂帖》、《忠義堂帖》、《滋惠堂帖》等均收入。

《送劉太沖序》書于大曆七年(772年)。拓本。行書,序文。35.6×16.5厘米。凡22行,計159 字。浙江省博物館藏南宋留元剛《忠義堂帖》本。 真迹著錄首見宋米芾《書史》,系顔真卿送劉太沖西遊時所作。劉太沖為顔真卿天寶末年平原舊友,廣德元年吏部屬吏,宣城陳留人蕭穎士子弟,劉太真之兄。 魯公平原首舉義旗抵抗安祿山叛軍,邀他共拒胡羯,立下汗馬功勞。之後,公元771年,魯公在江甯與他相遇,同時得到他的幫助,解除了一時之困境,此文即記其事。米芾謂之 “ 如龍蛇生動 ,見者目驚 ”。據米芾《書史》記載,此帖真迹原為王欽臣故物,後為唐所得,将其中“ 才不偶命,而德其無鄰”一行字剪去,而《忠義堂帖》卻依然留存。此序首末皆有 缺字,可見當時真迹就已經損泐。《忠義堂帖》起首所缺“劉太沖者彭”五字,由 朱筆小字校補,序末也有朱筆題跋六行,均為清人孫承澤手筆。

顔真卿劉太沖帖原文(顔真卿送劉太沖叙石刻本和臨寫本)2

顔真卿劉太沖帖原文(顔真卿送劉太沖叙石刻本和臨寫本)3

顔真卿劉太沖帖原文(顔真卿送劉太沖叙石刻本和臨寫本)4

臨寫本

顔真卿劉太沖帖原文(顔真卿送劉太沖叙石刻本和臨寫本)5

顔真卿劉太沖帖原文(顔真卿送劉太沖叙石刻本和臨寫本)6

顔真卿劉太沖帖原文(顔真卿送劉太沖叙石刻本和臨寫本)7

顔真卿劉太沖帖原文(顔真卿送劉太沖叙石刻本和臨寫本)8

顔真卿劉太沖帖原文(顔真卿送劉太沖叙石刻本和臨寫本)9

顔真卿劉太沖帖原文(顔真卿送劉太沖叙石刻本和臨寫本)10

顔真卿劉太沖帖原文(顔真卿送劉太沖叙石刻本和臨寫本)11

作者簡介

顔真卿(709-784,一說709-785),字清臣,漢族,唐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中國唐代書法家。 唐代中期傑出書法家。他創立的“顔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并稱“楷書四大家”。和柳公權并稱:“顔筋柳骨”。

顔真卿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進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為監察禦史,遷殿中侍禦史。因受到當時的權臣楊國忠排斥,被貶黜到平原(今屬山東)任太守,人稱“顔平原”。肅宗時至鳳翔授憲部尚書,遷禦史大夫。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顔魯公”。建中四年(783),遭宰相盧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曉谕,後為李缢殺。   

唐代宗大曆元年(765),顔真卿因奏宰相元載阻塞言路,遭貶谪。三年(768)四月,由吉州司馬改為撫州刺史。在撫州任職的五年中,他關心民衆疾苦,注重農業生産,熱心公益事業。針對撫河正道淤塞,支港橫溢,淹沒農田的現狀,帶領民衆在撫河中心小島扁擔洲南建起一條石砌長壩,從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引水灌田。撫州百姓為了紀念他,将石壩命名為千金陂,并建立祠廟,四時緻祭。   

他為官清正廉潔,盡力維護社會正常秩序。撫州學子楊志堅家貧如洗卻嗜學如命,其妻耐不住貧困生活,提出離婚,楊寫了一首《送妻詩》,表明自己矢志讀書無奈同意離婚的心情。楊妻将這首詩作為離婚的證據呈獻顔真卿。顔看了楊詩後,非常同情楊的遭遇,欽佩其苦讀精神,對楊妻嫌貧愛富的行為進行責罰,并贈給楊志堅布匹、糧食,将楊留在署中任職。為此,顔還将《按楊志堅妻求别适判》公諸于衆。這則判詞對臨川良好學風、淳樸婚俗的形成起了較好的導向作用。   

顔真卿為琅琊氏後裔,家學淵博,六世祖顔之推是北齊著名學者,著有《顔氏家訓》。顔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牆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筆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完成了雄健、寬博的顔體楷書的創作,樹立了唐代的楷書典範。   

他的楷書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并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他的書體被稱為“顔體”,與柳公權并稱“顔柳”,有“顔筋柳骨”之譽。   歐陽修曾說:“顔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于世者有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朱長文贊其書:“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鈎如屈金,戈如發弩,縱橫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顔體書對後世書法藝術的發展産生了深遠影響,唐以後很多名家,都從顔真卿變法成功中汲取經驗。尤其是行草,唐以後一些名家在學習二王的基礎之上再學習顔真卿而建樹起自己的風格。蘇轼曾雲:“詩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韓退之,畫至于吳道子,書至于顔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盡矣。”(《東坡題跋》)   

有唐一代,尤其在“安史之亂”後,佛、道盛行。顔真卿原本熟谙佛道文化,自乾元以後,與僧侶、道士的交往明顯增多,并熱心宗教活動,其詩文、書法創作也多與此有關。在撫州四年,他也熱心于道教活動。初到臨川,即為道士譚仙岩書《馬伏波語》。大曆四年(769年)正月,傾慕晉代道士王、郭二真君修道異事, 他派人赴崇仁縣華蓋山尋訪遺蹤,又重修二真君神壇,親自撰書《華蓋山王郭二真君壇碑銘》。三月,尋訪臨川井山晉代女道士魏華存仙壇遺迹,撰書《魏夫人仙壇碑銘》,對時人增修觀宇之舉備加稱贊。同月,遊井山華姑仙壇,撰書《華姑仙壇碑》,詳細記述了本朝道姑黃令微修煉升仙一事。四月,僧人智清、什喻和道士譚仙岩共同修複的撫州謝靈運翻經台舊宇告竣,顔真卿親臨法會,撰書《寶應寺翻經台記》。大曆六年(771年)三月,撫州臨川縣寶應寺創建律藏院,立戒壇。 顔真卿親為撰書碑文,頌述律宗傳授淵源。四月,遊南城縣麻姑山仙都觀,撰書《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對仙人王方平、麻姑的奇異道術推崇備至。   

他在撫州期間,利用政事之餘進行創作,大曆六年(771)将所賦詩文編成《臨川集》10卷,可惜原集已佚,今存與臨川有關的詩1首、判詞1篇、碑記5篇,尤以《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最為著名。該《記》分大、中、小字幾種版本,初以其小楷本全記刻成石碑豎在麻姑山仙都觀内。後人又在碑背镌刻了衛夫人、諸遂良、虞世南、歐陽洵、薛稷、柳公權、李邕等人的楷書。該字碑被曆代書法家譽為“天下第一楷書”,成為臨摹研習的範本。後幾經毀失,都以其拓本翻刻傳世。1992年江西著名篆刻家、省書法協會副主席許亦農先生以大字楷書镌刻,重新豎碑于南城麻姑山。   

著有《吳興集》、《盧州集》、《臨川集》。顔真卿一生書寫碑石極多,流傳至今的有:《多寶塔碑》,結構端莊整密,秀媚多姿;《東方朔畫贊碑》,風格清遠雄渾;《谒金天王神祠題記》,端莊遒勁;《臧懷恪碑》,雄偉健勁;《郭家廟碑》雍容朗暢;《麻姑仙壇記》,渾厚莊嚴,結構精悍,而饒有韻味;《大唐中興頌》,是摩崖刻石,為顔真卿最大的楷書,書法方正平穩,不露筋骨,《宋暻碑》,又名《宋廣平碑》,書法開闊雄渾;《八關齋報德記》,氣象森嚴;《元結碑》,雄健深厚;《幹祿字書》,持重舒和;《李玄靜碑》,書法遒勁,但筆畫細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樣。傳世墨迹有《争座位貼》《祭侄文稿》、《劉中使帖》、《自書告身帖》等。

文房四寶仿宣紙水寫布毛筆字帖套裝顔真卿楷書多寶塔碑王羲之蘭亭序行書歐陽詢柳公權書法臨摹字貼 顔真卿-勤禮碑-水寫布毛筆字帖

¥38

購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