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夢華錄》影響,“花魁”這個詞近期出現頻率很高,從趙盼兒到張好好,不同風格的花魁形象承包了小熒屏的熱鬧,引發無數話題。
但論古典文學作品中的花魁形象,杜十娘這個名字更為知名。
她是馮夢龍《警世通言》之《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的女主角,經曆大家很熟悉了,花魁一片真心卻所遇非人,最終抱着滿箱财寶絕望投江的故事。
因為作品的戲劇性與感染力很強,《杜十娘》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度非常廣,詩人金潤河的《千古絕唱》便将其與《梁祝》、《白蛇傳》、《孟姜女》并列。
影視行業對她也是青睐有加,早在上世紀50年代,北京電影制片廠便拍過一版《杜十娘》戲曲電影,由川劇表演藝術家廖靜秋主演。
但年輕一代更熟悉的是李嘉欣、吳彥祖出演的港片《花魁杜十娘》。
這部電影的改編很非常“港”式,放在當下應該算是“魔改”的那一挂,基本上隻保留了原著大綱,人設性格及故事立意都變動了,風格很現代化。
這一版的杜十娘是個渴望被愛的風塵界頂流,認為沒有真正被愛過就不算完整的女人,有被言情小說荼毒的那味兒了,所以她不停地尋找和試探“好男人”。
可惜被杜十娘看中的李甲人品比原著中還要惡劣,他看破了杜十娘的“空虛”,幹脆裝成癡情男軟飯硬吃,騙得杜十娘信任後便反手将她賣掉換錢。
結局也與原著不同,最後杜十娘又從江中爬了回來,決定繼續當花魁開心賺錢,全片都充滿港式無厘頭的滑稽,金句段子挺多。
但它看似探讨人性與愛情,卻又有點不倫不類的感覺,像是在諷刺又像在玩豔俗,所以票房與口碑都沒能撐起來,隻留下讓觀衆斯哈斯哈的顔值。
後來影視行業改編古典小說側重歌頌愛情的類型,杜十娘便不怎麼受寵了,但很幸運,在《花魁杜十娘》之前,還有一版年輕人不熟悉卻頗經典的老電影:
1981版《杜十娘》。
40年前,長春電影制片廠将《杜十娘》搬上大銀幕,女主角選擇了國産劇媽媽專業戶潘虹,如今來看潘虹老師似乎與花魁形象很不搭。
她的女強人氣場與風情萬種的花魁完全是兩種觀感,但年輕時處于顔值巅峰的潘虹老師戲路很廣,杜十娘花魁時期的媚與贖身後的賢都被完美駕馭。
與當下通過妝容營造的美豔花魁相比,老演員們更注重人物神韻,舉手投足都是戲,很經得起欣賞,通過這個角色,潘虹成功拿到百花提名,事業正式飛升。
片中老鸨一角則由表演藝術家金雅琴出演,她貢獻了相當卓越的煙花老油條演技,不僅表演生動台詞功底強,還将風塵人物的身段儀态拿捏得相當出彩。
後續很多老鸨形象身上經常有金雅琴的影子,因為表演太精湛,多年後張藝謀拍攝電影《金陵十三钗》,還特地找來她給演員上風塵女子心理分析與儀态課。
老電影在選角與表演方面一直很考究,當下被各種奇葩操作荼毒的觀衆們基本隻有被驚豔的份,但81版《杜十娘》更驚豔的還有東方美學與立意。
《杜十娘》算不上是華語頂級神作,豆瓣電影榜250都沒進過,對于這種沒有“光環”的老電影,很多人重新拿出來看前會有一些顧慮。
畫面是不是不夠新穎了?審美是不是過時了?影視劇壓播三年便跟不上市場演變,沒有國際大獎傍身的老電影能經得起40多年的時間考驗嗎?
事實證明,它能。
老電影拍攝經費有限,制作組都很珍惜膠片,基本上沒有多餘的鏡頭,《杜十娘》便是典型,整個故事構架完整流暢,節奏拿捏得好,内容也紮實。
2個小時的長體量也完全不會讓觀衆覺得枯燥,而且,每一幀鏡頭都讓人覺得養眼,室内的古典布景,中式風流與雅緻并存,配上演員的儀态,越看越有味道。
外景煙火間與秀水青山搭配适度,疏朗中帶着古樸大氣,真想按頭熱衷枯山水的古裝劇劇組到老電影裡取經,這麼好看的古韻,為什麼不能繼續傳承呢?
七話很喜歡片中船塢戲的布景與打光,夕陽從窗外透過,中國人熱愛的霞光與生活場景完美融合,有藝術之美,也有生活之實,雅與俗迎來高級搭配。
李、孫、杜十娘船頭對峙那一段,布景應該緻敬了戲劇版《杜十娘》,船與船之間的艞闆與戲劇電影裡都是一樣的,逼仄又壓抑。
杜十娘面前的兩條艞闆,沒有一條給了她活路,每個場景觀衆幾乎都能從中咂摸出隐喻,古典美學與電影藝術的融合,讓人拍案叫絕。
當下很多影視作品追求的“高級感”,濾鏡越暗越黃,布景越大越新,觀感卻越來越不倫不類,屬于我們的古典韻味一點點被沖淡,委實可惜。
因為這份可惜,再回重老電影時,前輩們的審美與藝術追求,更讓人覺得養眼舒适,滑稽的現象自應運而生,新影視三年便過時,老電影卻40年仍耐看。
故事想要表達的内核,往往是老電影的觀賞障礙之一,《導演請指教》中畢志飛翻拍經典電影《小城之春》時,制片人方勵看完便一臉嫌棄。
不是嫌棄《小城之春》,而是嫌棄現代導演的思想還停留在過去,1948年的電影以女性旁白開場,便是時代一大躍進,如今若拍個一樣的,能有這意義?
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影響,所以曾經超前的立意,如今回看可能會存在一點時代局限性,但很有意思,老電影對古代花魁故事的探讨,幾乎都不輸當下的影視劇。
《杜十娘》延續了原著中的反封建反禮立意,她大膽與命運抗争,上天在她身上壓了一座山,她便用絲草不斷挖出逃離。
與李甲結合後,她要積極面對封建社會的門第之見,縱使李甲沒能搞定家族,她也樂觀地安排了後路:讓李甲獨自回家,自己暫居蘇州當外室。
但封建社會最為殘酷的一面,是很多人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尤其備受壓迫的女性,在杜十娘已經給李甲找出回轉之策時,他仍舊出于各種顧慮賣掉了她。
不是不愛,也不是缺錢,而是“她是北京花魁杜十娘啊”。
杜十娘贖身後努力與風塵曆史劃清界線,當一個好妻子,可面對鹽商詢問,李甲下意識的一句“花魁”的回應,完全暴露了這段愛情的不平等。
她将他視為家人,他将她視為“貨物”。
影版新增一段女主童年回憶堪稱畫龍點睛,杜十娘再次被賣後萬念俱灰,她憶起被賣的過往,當時自己被老鸨帶走,母親哭喊無助,投江身亡。
僅一個鏡頭回顧,編劇甚至沒有介紹個中原由,但信息點全給到了,一個無法保護女兒的母親,一個被迫賣入風塵的女孩,無法掌控命運的母女。
掌控她們命運的人,正是“李甲”。
這個鏡頭進一步解釋了杜十娘選擇投江自盡而不是拿着錢财離開的原因,因為錢對她來說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中,女性是附屬品。
杜十娘的悲劇,根據并不在于遇到渣男,而是她不斷與命運抗争,到頭來發現自己不斷走進死胡同,找不到出路之後,絕望地用生命控訴人情涼薄、世道不公。
抓住了原著的精髓并适當增加元素升華立意,這是《杜十娘》的精彩改編,輔以電影無處不在的古典美學支撐,一部不過時的老電影便這麼面世了。
如今影視行業資源多、條件好,打造一部作品不再像老一輩那麼困難,但在藝術底蘊與審美價值上卻越來越單薄,反而比不過“有局限性”的老電影。
客觀來說,總是呼籲當下影視人向老一輩學習是一件很悲傷的事情,因為新時代應該向前走而不是向後看,但也必須要承認,我們應該在傳承中發展,而不是在發展中遺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