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計 2488 字丨建議閱讀時間 5 分鐘
許多朋友都應該記得,在前些年,滿大街的車身上都流行貼一隻小壁虎。其實好多人根本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隻是跟風。那這隻壁虎到底代表什麼?又是誰引領了這個潮流呢?
其實說起來很簡單,這隻小壁虎是奧迪看家本領—quattro四驅的徽标。早年間,奧迪将這個壁虎标貼在裝配有quattro四驅系統的車型上,彰顯性能,之後便風靡了全國。
不過到後來這個壁虎的含義發生了變化,很多人取“壁虎”諧音“庇護”、“避禍”、“必福”,貼“壁虎”讨個吉利,就像有的人要給新車栓個紅繩、請個護身符,這是相同的道理。
好了,廢話說了不少,該進入正題了。奧迪的quattro,在四驅界絕對是大名鼎鼎。曾經一個奧迪A6爬雪坡的廣告應該給不少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quattro四驅系統名聲大噪。那麼quattro為什麼會這麼厲害,它的前生今世是怎樣的,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把時間撥回到1977年的冬天,奧迪的工程師在冰天雪地中對車輛進行冬季測試,時任奧迪技術總監的費迪南德·皮耶希(費迪南·保時捷的孫子,大衆帝國的締造者)發現,相比200馬力的奧迪100,僅僅75馬力的大衆Iltis在冰雪路面上擁有更好的表現。
這給他帶來了靈感,如果把四驅系統裝在轎車上,那豈不是如虎添翼?
第一代quattro(1980)
說幹就幹,經過幾年的努力,奧迪偉大的工程師們成功的将四驅系統裝在轎車上。這是一輛基于奧迪80底盤的雙門轎車,取名奧迪Quattro,這台車成為全球首款擁有四驅系統的轎車,這也使它成為當年日内瓦車展上最耀眼的明星。
轎車空間有限,無法容納巨大的分動箱,但這難不倒奧迪工程師。他們腦洞大開的将差速器安裝在變速箱後端,并且采用了一根空心傳動軸,這樣可以隻占用一根傳動軸的空間,實現不同的傳動方向。這種設計大大削減了四驅系統的體積。
另外,奧迪還特意為其配備了中央差速鎖和後差速鎖,兩把鎖的配置,如今很多自稱硬派的越野車都沒有這麼好的待遇。
這套四驅系統令奧迪Quattro在賽場中所向披靡,也讓quattro四驅系統一炮而紅。這套獨特的四驅系統也被稱為第一代quattro四驅系統。
不過第一代quattro系統在民用市場并沒有得到太廣泛的應用,原因是需要手動操作差速鎖,這對于普通人來說太麻煩了。
第二代quattro(1986)
既然嫌麻煩,那就讓操作傻瓜化吧。于是奧迪在第二代quattro中改用了托森(Torsen)A型差速器,這也拉開了托森差速器與quattro之間20多年的愛情長跑序幕。
托森A型差速器利用蝸輪蝸杆傳動的機械自鎖特性,在需要時能夠自動實現鎖止,避免打滑。沒有任何電子設備介入的純機械式結構,讓托森差速器具有很快的響應速度和非常高的可靠性。
在正常情況下,第二代quattro将動力平分至前後軸,當某個車輪出現打滑時,可将最多75%的動力傳遞至附着力好的車軸。
第三代quattro(1988)
1988年,奧迪推出V8(A8前身)車型,正式進軍大型豪華車市場。與奔馳S級、寶馬7系相比,它算是十足的後來者,因此必須要有獨門絕技才能安身立命,quattro便是不二的選擇。
不過二代quattro隻能匹配縱置發動機和手動變速箱,因此為了配合V8的自動擋,奧迪使用行星齒輪替代了之前的中央差速器,而前軸與第二代quattro相同,采用開放式差速器。并且這款V8在後軸使用了托森差速器。
這套系統被認為是第三代quattro,但比較戲劇性的是,它僅僅裝配在V8這一款車型上,而當時的其他車型還繼續使用第二代quattro。即便如此,第三代quattro的作用還是毋庸置疑的,因為它标志着quattro四驅系統首次進入了全自動控制時代。
第四代quattro(1994)
第四代quattro四驅系統改用了平行齒輪結構的托森B型差速器,它可以完全與自動擋車型匹配。并且奧迪首次為前後軸的開放式差速器配備了電子差速鎖,取代了之前的手動鎖止裝置,使quattro在自動化程度上更進一步。
第五代quattro(1997)
在第五代quattro中,托森A型差速器又回來了。雖然看似和二代quattro相同,但經過優化以後,能夠直接與自動變速箱匹配,同時還具有更出色的扭矩分配和鎖止性能。
第五代quattro與ESC電子牽引力控制系統配合更默契,使配備quattro的車型擁有了更高的主動安全性。
第六代quattro(2005)
第五代到第六代quattro之間的間隔相對較長,不過這麼長時間的等待是值得的,因為這一代quattro堪稱最成功的一代。奧迪Q系列的開山之作—Q7是第一款配備第六代quattro的車型。之後凡是奧迪的四驅車型,均配備這一代quattro四驅系統,直至第七代問世。
第六代quattro使用了全新的托森C型差速器,最大的特點在于集成了一個行星齒輪組,結構更加精巧,自動鎖止也更加迅速。并且動力分配也有變化。
之前在正常狀态下都是前後軸平分,而這一代的前後軸扭矩分配為40:60,使車輛能夠表現出一些後驅車的特性。并且在特殊情況下,前輪可以分配到15%~65%的動力,後輪可分配到85%~35%的動力。
第七代quattro
到了第七代,quattro與托森差速器長達20幾年的愛情長跑也劃上了句号,因為quattro移情别戀了,愛上了冠狀齒輪中央差速器。
相比托森差速器,冠狀齒輪體積更緊湊,重量更輕,同時有着更高的動力分配比。正常狀态下,七代quattro的前後軸扭矩配比為40:60,這與上一代相同。當前輪附着力降低時,會将最多85%的扭矩傳遞至後軸。當後輪附着力降低時,會将最多70%的扭矩傳遞至前軸。
此時有些忠于情懷的朋友會發出質疑,沒有托森差速器的quattro還能叫quattro嗎?當然是了。面對更新列好的技術,我們沒有必要固守傳統,好用才是硬道理。況且奧迪的quattro代表的是一整套四驅系統,包括電控部件、前後軸差速器、差速鎖等等,而不僅僅隻有托森。
時光飛逝,奧迪quattro已曆經七代發展,走過了30多載的光輝歲月,為全球數百萬消費帶來了獨特的駕駛感受。而未來它将如何延續自己的神話,讓我們共同期待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