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國粹京劇的人會經常會提到“西皮”、“二黃”這兩個詞,但這兩個詞是什麼意思?可能有的人并不知道,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西皮和二黃。
西皮二黃,民間又叫皮黃,它是西皮、二黃兩種腔調的合稱。
“西皮”和“二黃”本是兩種不同的聲腔,在湘劇、桂劇等劇種裡,西皮又稱“北路”,同二黃稱為“南路”相對,或合稱“南北路”。
1、“西皮”是怎麼來的?特點
“西皮”即黃陂調,是戲曲腔調之一,它的特點是,唱腔明快而高亢,剛勁而挺拔,适合于表達歡樂、激情、奔放的情感。
據記載,西皮起源于西北的秦腔,由明末清初秦腔,後經湖北襄陽傳到武昌、漢口一帶,同當地民間曲調結合演變而成了今天的西皮;
“皮”是什麼意思?這是由于湖北 方言把“唱”叫做為“皮”,同時,由于西皮是由西北傳到東南的唱腔,所以人稱“”西皮。也有人認為之所以叫西皮,就是因為它是脫胎于秦腔的“皮子”。
2、“二黃”是什麼意思?特點是什麼?
二黃是由吹腔,高拔子演變而來的。在京劇、漢劇、徽劇等劇種裡,西皮都同二黃腔調并用,又稱“皮黃”。
據說二黃是由清初的吹腔、高拔子在徽班中演變而來的,這和西皮一樣,由于二黃被認為起源于湖北的黃岡、黃陂,所以稱“二黃”。
二黃是一種腔調,包括導闆(倒闆)、慢闆(慢三眼)、原闆、垛闆、散闆、搖闆、回龍等闆式。二黃的特點一般表達的情感較為沉着穩重、凝練嚴肅。
知道的不多,請熟悉的朋友參與讨論。
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