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遠山蒼翠、春意盎然的時節,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我帶着學生們一起走進了賀知章筆下的春天。初學《詠柳》的第一節課中,我先讓學生們在反複的朗讀中把這首古詩的字音讀準确,詞語讀正确,接着我通過示範朗讀讓學生辨别師生朗讀的不同之處,從而引出停頓的重要性,指導學生找出古詩中詞與詞、詞與短語間的停頓。
疏通文本、解決朗讀的障礙後,在詞語的解讀過程中,我考慮到二年級學生思維能力的認知局限,于是指導他們觀圖識詞——将詩句中所有能在圖畫中描繪到的詞語找出來,兩分鐘後大多數學生準确地找到了"碧玉"、"一樹高"、"萬條垂下"、"春風"這些詞語,圖文并茂,這樣對于文本的初步理解就達到了。
為了加深學生對詩句語言的體會與理解,同時也為了給下節課寫話能力的實踐做好鋪墊,下課後我帶着學生一起去觀賞了校園中那顆垂柳。按照詩中叙述的角度,由遠及近,站在操場的邊緣向國學園望去,那顆高大碧綠的垂柳很醒目的顯現在眼前。關于"碧玉"這個詞,南朝樂府有《碧玉歌》,南朝蕭繹《采蓮賦》中有"碧玉小家女"之說,也很有名。如若引用典故,講的深了學生難于理解,講的淺了又會對他們的認知觀念出現誤導。如何能更進一步幫助學生對"碧玉"這個詞語融會貫通呢?我讓學生觀察讨論:從遠處望去這顆垂柳像什麼?經過一番激烈的讨論後,大家一緻認為眼前的這顆高大的柳樹就像一位飄逸着綠色長發的美少女,不費吹灰之力發揮孩子們的自覺能動性解決了這一教學難題。
走近細看,一陣微風拂過,千萬條柳枝随風飄動,猶如一條條挂在枝幹上的絲帶般,綠的晃眼。"夕陽芳草尋常物,解用多為絕妙詩",在詩人的眼中,春天是一方充滿詩情畫意的聖土,身處其中總會在不經意間帶給人們無限的遐想。學生們站在柳蔭下用手輕輕的觸摸着這嬌嫩的柳葉,感受着如絲般的光滑與輕柔,驚喜萬分。原來柳葉在手中給人的感覺是這樣的舒适與惬意。将柳梢扯在手心,才發現挂在枝幹上的片片柳葉是那樣的細長、那樣的勻稱,每片葉子都那樣的似曾相識。難怪詩人會疑惑地問道:不知細葉誰裁出?
觀察完畢,結合詩文,學生們體會到了作者為何要把二月春風形象地比作一把剪刀,這細長的柳葉、這無邊的春色,難道不是春風這把靈巧的剪刀精剪細裁而成的嗎?由遠及近的觀察,以人寫物,活潑生動。巧妙絕倫的聯想更是讓整篇文章變得富有詩情畫意。通過一節課的戶外觀察與讨論,學生們眼中的垂柳變得是那樣的可愛與美麗;他們對《詠柳》這首詩誦讀的比之前更加的朗朗上口,氣韻十足。
回到教室,我以《美麗的柳樹》為題進行寫話訓練,指導學生根據室外觀察來當堂寫一段贊美柳樹的話,要求把句子寫通順,把自己心裡想到的、感受到的按照一定的順序盡可能的表達出來。在整個寫話過程中,我細細的觀察着每個孩子的神情,有的左手撐着下巴凝神思索;有的口中念念有詞;有的雙眸緊緊凝視着上空,俨然一副認真仔細的樣子。一節課後,學生們都順利地完成了寫話任務,而且都很出色——有的學生把看到的垂柳比作一位美麗可愛的小姑娘,有的則寫出了柳樹的高大與茂密,還有的把柳葉比作媽媽光滑的絲帶,更有個别學生将柳葉悄悄帶回教室,細心地觀察,在句子中寫到了柳葉上刺一樣的小芽兒。讀寫相長,以讀促寫給這首古詩教學平添了無限的樂趣,充分調動了學生們閱讀與寫話的興趣,同時還為日後孩子們的語言思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讀寫本相長,無意苦為之。王國維先生曾在《人間詞話》中就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一切情語皆景語。遵循孩子們思維發展規律,尊重孩子們的純真、童真,帶着他們擁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在不經意間,他們便會自然而然的全身心投入到作者的詩情畫意之中。整個教學效果從而會上升到新的高度,學生不僅掌握了書本中的基礎知識,而且還拓展了自己的思維視野、提升了語言的書面表達和運用能力。
作者:魏曉林(寶雞市太白縣桃川鎮中心小學教師)
編輯:關中小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