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上至廟堂之高,下到江湖之遠,都有傳統文化的身影。我們除了有唐詩宋詞的絢爛,更有傳承自民間的民俗文化。這些民俗文化,往往以俗語和民間習慣的方式流傳下來。
就像老祖宗說的“蛇鼠狗見之愁,夜貓啼恐不吉”的老話,其中就蘊藏着老祖宗的風俗習慣。
古人因為對自然界的了解有限,所以很多東西他們不明所以,隻能以“吉”“兇”來解釋自己的所見。
就比如說,老祖宗認為見到了蛇,有時候是一種不好的事情。有些地方的人,還認為如果在家裡見到了蛇,那一定不能夠告訴家主。甚至有人還會,在遇到蛇之後,點香燭、祭祀,來除晦氣。人們在遇到已經死了的蛇時,還會将它埋葬,說是這樣就好比是拜了菩薩。
人們在除了對蛇有敬畏之感外,還會對老鼠心存敬畏。有些地方認為,老鼠居住在地下,而且通常是在夜間活動,這樣的動物,往往能夠通鬼神。有些地方的人,還忌見到老鼠跌倒。他們認為見到老鼠跌倒是一種非常不好的預兆。所以,人們會在見到老鼠跌倒之後,去鄉親、鄰居家裡讨一些白米,人們說這是“百家米”,吃了之後便能夠消災解難。
有很多人在家裡都是養狗的,而狗作為家畜之一,随處可見,那麼為什麼老祖宗說見狗不好呢?
其實古人這裡所說的是,見到了狗哭不好。在古人眼中,動物往往有着人所不具備的能力,我們經常在影視劇中看到,有人用黑狗血、雞血來驅邪。于是,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狗也擁有着看透陰陽的功能。狗哭必然是見到了一些不幹淨的東西,受到了驚吓,所以才會哭。甚至,人們還認為“狗作揖”也是一種不好的現象。
老祖宗還有“狗褪毛,先淨褪,發大水;先褪腰,油餅火燒吃一遭;先褪錠,主人幸;先褪頭,主人愁。”的說法。
人們除了對看見動物會有所忌諱之外,甚至聽到一些動物的叫聲也會有所避諱,“夜貓啼恐不吉”就是其中一種。
貓頭鷹是因為其夜間出沒的特性,再加上晚上眼睛會發光,而且叫聲也非常吓人。所以,人們對貓頭鷹唯恐避之不及。春秋戰國時期的齊景公就對貓頭鷹的叫聲非常厭惡。清代還有一種風俗,人們在聽到了貓頭鷹的叫聲之後,需要向着貓頭鷹連吐十三口唾液才行。
人們之所以會對這些動物有所禁忌,其實還是源自于對大自然的了解有限。
俗話說,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很多地方的人,卻不認為見到這些東西是不吉利的象征。相反,他們認為見到蛇是一種非常好的事情,還稱他們為“家龍”、“天龍”等。有些地方的人,還認為“狗來富”,說有狗到家是一種非常吉利的象征。
追根究底,老祖宗的這些講究,其實都是因為對大自然的敬畏,雖然有些講究在我們現在看來是比較愚昧的,但這些講究也為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