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反傾銷怎麼講

反傾銷怎麼講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9 17:31:54

最近有報道稱,中國已成為國際反傾銷的最大受害國,遠遠超過第二位的韓國,更超過了在20世紀80年代遭到反傾銷最多的日本。我國橫跨五礦、化工、輕工、紡織、土畜、機械電子等行業的四千多種商品,在三十多個國家遇到“反傾銷”的麻煩。

歐美許多國家,也就是那些工會和行會林立的國家,聲稱“為了抵制國際貿易中的不公平價格歧視,以推進國際貿易的健康發展”,訂立了密密麻麻的“反傾銷”法。現在他們用這些法律來對付中國企業,言下之意是中國企業破壞了公平競争。

國内一些财經記者,在報道這些新聞時,有意無意地受到這些法律條文影響,聽信了那些“反傾銷”法的高調,覺得中國企業做錯了,在行文中對中國企業頗多責備。這是我不同意的。

幹女兒今年六歲,懂事了,兩個月前特意跑來問我這個“契爺”。她說:“契契,有什麼事情,是既違法,但又做得對的?”我聽了大笑,知道這是她爸爸慫恿來問的。是的,我便用六歲小孩能聽懂的語言,舉了自由貿易和關稅作例子。


反傾銷怎麼講(反傾銷是怎麼一回事)1


看來現在還可以再加一個例子:中國企業在歐美國家的銷售行為,就是既做得對,但又可能觸犯了法律的。随着出口數量的激增,中國企業遭遇“反傾銷”法的案例越來越多,這恐怕是不可避免的。但好像成功人士很難避免别人妒忌一樣,錯絕不在中國。

讓我先反問:誰知道什麼叫傾銷嗎?真有傾銷這回事嗎?要是真的有,它為什麼不是好事而是壞事?如果它是壞事,它壞在哪裡?如果它是好事,為什麼有人要那麼激烈地反對?

毫無疑問,“傾銷”字面上意思是低于成本價的銷售。姑且假定有這麼一回事,姑且不去辯論什麼才是成本價,如果市場上确實有商人在傾銷,那麼損失的是商人自己,得益的是廣大顧客。這跟慈善家行善一樣。有何不妥?如果連商人自己都不在乎損失,外人為什麼要千方百計阻止他?我們看到慈善家行善,難道也會極力阻止他,說他擾亂了市場價格嗎?

其實沒那回事。經商不是行善,更不是出血。商人以較低的價格在海外市場出售商品,第一個合理的原因是價格歧視。是因為兩地市場對産品價格的敏感程度不同,商人便在兩地拟訂不同的價格,以争取較大的利潤。


反傾銷怎麼講(反傾銷是怎麼一回事)2


這沒有什麼不對的。機票價格在周末較高,平時較低,就是同樣的道理。周末旅行的商人和平時旅行的遊人,對票價的敏感程度不同。如果強迫航空公司在周末和平時收取劃一價,那麼對遊人來說可能太貴,而對商人來說可能太擁擠,結果不是雙赢而是雙輸。國際貿易也一樣,可能歐美的顧客選擇多,彈性大,所以中國商人必須進一步降價才能多賺,如此而已。

中國商人低價銷售商品,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為了減少損失。的确,中國各地政府引入的電視機流水線可能太多了,導緻了國内電視機市場的價格戰。之所以要展開價格戰,而不索性停産,就是因為停産的代價更高,而價格戰卻可以減少當初錯誤決策造成的損失。

流水線是固定成本,引入流水線已是既成事實。假如這是個錯誤的決定,那麼一切損失,都是早在決定引入流水線的那一刻就已經造成了的。在一定的範圍内,繼續生産并廉價賣出,不僅不會進一步加重當初錯誤決定所造成的虧損,而且還很有可能挽回部分損失。這就是國内搞價格戰,甚至把價格戰擴張到國外市場的原因。那是在挽回損失,而不是在擴大損失。

如果是這樣,那麼歐美的顧客就無異于發了一筆橫财。虧損的是中國商人,因為他們引入了太多生産線;得益的是歐美顧客,因為他們以低于市價買到了商品。有什麼可抱怨的呢?抱怨的永遠不是歐美的顧客,而是歐美的廠商和工會,因為他們被擊垮了。被擊垮了就說遊戲不公平,如此而已。

傾銷最常見的原因,就是低成本、大規模和高效率,也就是競争力的提高。當年福特汽車的經典T型轎車,價格從1911年的850美元,在短短15年間下降到260美元,而銷量則從7萬台增長到200萬台,靠的就是規模經濟和生産力提高,而不是什麼反競争的傾銷伎倆。今天中國制造業雄踞全球,根本原因也是這個。

這樣的分析,并不是說中國企業無需認真對待歐美的“反傾銷”調查。商場如戰場,就算人家是“欲加之罪”,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中國商人必須認真和他們較量,必須奉陪到底,這是中華崛起所伴随的問題。當年日本如此,後來韓國也如此。我要說的隻是,中國商人在跟他們周旋的時候,不必有任何内疚。

引導閱讀《經濟學通識》2004年3月22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