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郭德綱說過一段很有趣的話:“比如我和火箭專家說,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認為得燒柴,最好是燒煤,煤還得精選煤,水洗煤不行。
如果那科學家拿正眼看我一眼,那他就輸了。”
郭德綱為啥這樣說呢?
他是想表達,有時候生活中的一些事,根本沒有必要解釋。
懂的人不需要解釋,不懂的人解釋也是對牛彈琴。
所以高級的成年人都會默認一個社會法則:隻選擇不教育!
1
在孔子的故鄉流傳這樣一個故事:
早晨,子貢在門前掃落葉,突然來了一個人,問他說:“你是不是孔子的學生呀?”
子貢點頭稱是。
那人又說:“既然你是孔子的學生,應該也很博學。我且問你一個問題,一年有幾個季節。”
子貢脫口而出:“當然是四季。”
那人卻搖頭說:“不,一年隻有三季。”
結果,兩個人為着一年有幾季的問題争的臉紅耳赤。
最後兩人決定讓孔子來評理。
孔子先是不答,觀察一陣後說:“一年的确隻有三季。”
于是,那人便滿意地揚長而去。
孔子的學生很不解。
一年明明有四季,老師為什麼謊稱三季呢?
孔子笑着說:“你沒看到那個人通體的綠色嗎?他是蚱蜢變的人。蚱蜢春天生,秋天死,根本沒經曆過四季。你和他争辯四季的問題,不是浪費時間嗎?你雖然吃了小虧,但卻學到了一個莫大的乖。”
孔子如此做法,表面上看會讓學生甚是委屈、丢臉,但是往深處想,孔子是在教子貢做聖人的哲學。
就如孔子之言:“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黨。”
君子莊重不與别人争執高下,因為他們知道這沒有意義。
與其野性争吵不如選擇閉嘴提升自己。
就如《華彬講透孫子兵法》中說的:“勝了敵人不等于赢了,關鍵是你自己變得更強了,還是更弱了。”
君子為人處世在乎的是學到多少,而不是赢了多少人。
海明威說過:“真正的高貴,不是優于别人,而是優于過去的自己。”
所以對于成年人我們應該要明白:社會中總會出現不一樣的聲音,而面對嘈雜的世界我們要做的是,隻選擇不教育。
畢竟,你說隻有三季就三季吧,反正傻的人又不是我。
2
《奇葩說》裡,傅首爾說:
“成長就是你最終會發現,世界上什麼人都有。
當你能夠豁達地面對他們,擁有制怒之力,不再妄想強行改變誰,那将會是,自己的新生。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不渡他人!”
傅首爾之所以有這樣的感歎,是起于她和老劉之間的矛盾。
傅首爾經常說自己的老公(老劉)是一條“鹹魚”,不思進取。
所以結婚後,她就一直費心費力想要去改造安于現狀的老劉。
當然,老劉也嘗試努力過,他賣過榴蓮,幹過保險,也被人騙過錢。
可不管如何努力,老劉仍舊燃燒不起來,最終都落敗收場。
這種長時間的強力改造,讓他們疲倦不堪,甚至出現了婚姻危機。
有一次傅首爾半夜醒來,發現老劉在陽台上抽煙,心事重重。
她忽然明白,一向溫和的老劉,在自己魔爪逼迫下,變得越來越沒了精氣神。
以前那個騎着自行車送她去上班,一邊笑一邊對她說:“和你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日子”的他好像不見了,就連這句話也再沒聽到過了。
那一刻,她放下了改造對方的執念,不再逼着他去做自己不喜歡不擅長的事情。
如今傅首爾生活的很幸福。
2020年,在兒子多樂的見證下,傅首爾和老劉舉辦了一場等了10年的婚禮。
婚禮上,傅首爾說:
“不知不覺認識你12年了,這12年,你對我盡的責任,你所付出的一切,我都一清二楚。”
老劉說:
“39年後的今天,我還是會把水果給你端到書房,睡覺前幫你按按老胳膊老腿……”
傅首爾淚水漣漣,幸福滿滿。
人雖然可塑性很強,但是過程是殘忍的,就如望子成龍的父母,也釀成了不少人間悲劇。
所有不在乎當事人感受的“為你好”其實都是在滿足自己的私欲。
加拿大心理學家梅爾勒·塞恩說過:“愛一個人就是指幫助他回到自己,使他更是他自己。”
所以面對愛人,不能選擇之後再來教育,而是選擇之後不再教育,因為改變一個人真的太難了。
成年人的婚姻應該是不要強求愛人為你改變,而是選擇彼此都舒适的生活方式。
你隻需做好自己該做的,要明白改變自己的是神,改變他人的是神經病。
3
馮唐想着自己好久沒有和朋友們聚一聚了,打算約着三五好友一起吃頓飯。
邊想着就邊打電話給幾個朋友,當時馮唐一共給10個朋友打了電話,發出邀約,當時這些二話沒說直接就答應了。
馮唐心裡也十分高興,為了表示自己對朋友的重視,也作為東道主的誠意,不僅訂下一家高級的海鮮飯店,而且還親自去酒店聯系主廚商量聚餐的菜式。
主廚看出了馮唐對此的重視,拍着胸脯表示自己一定會亮出自己的絕活兒,做最拿手的菜。
保證他們這頓飯吃得很開心。
沒曾想,到了吃飯的這一天,馮唐早早地來到了飯店等待朋友們,但是過了好一會兒才來了4個,其他6個都陸陸續續給馮唐打電話說自己有事情來不了。
吃完飯後,馮唐直接就把那些放了自己鴿子的朋友拉黑了,有的人會說這樣是不是有點絕情了。
但是馮唐卻表示守約、守信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品質,如果連這個都做不到,那就沒有什麼交往的必要了。
這就是選擇,如果你沒有出格,那麼我們該吹牛逼吹牛逼,如果你觸碰了我的底線,那就要出圈了。
曾經有人問比爾·蓋茨:
“微軟的人這麼優秀,你們是怎麼培養的?”
比爾·蓋茨回答:
“我們沒有培養,人是由過去那麼多年的環境造成的,所以隻能天成隻能篩選,不能培養。
我們所做的,隻是把合适的人從人群中篩選出來,而不是把不合适的人教育好培養好。”
社會的高效率法則,不适合就換,沒有什麼好遲疑的,他們不會花費自己的時間來教育你,讓你變好。
成年以後,進入社會我們每一個階段都像在過篩子,中考、高考、面試、升職......都是在接受篩選。
這些拼的都是硬性條件,不合格就會被淘汰,可見隻選擇不教育,把改變他人的勁頭用在精進自己身上才是硬道理。
作者:琴晴情卿,精讀讀友會會員。琴棋詩畫都喜歡,柴米油鹽也樂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