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手機号碼和你是原配嗎?
如果你換過手機号的話
那就要小心了……
你的個人信息很有可能
被接手的下家“扒光”
2018年3月,孫女士在成都科華路附近的聯通營業廳辦理了一個套餐的子号,從開始使用起,就偶爾會收到發送給一位叫“李婷”的短信息。
“什麼拜年的,銀行卡信息的。”
孫女士說自己甚至能夠
清楚地看到對方的銀行卡餘額
剛開始孫女士并沒有放在心上
但2019年3月起
孫女士就感到十分“郁悶”了
她陸續收到各種訂單配送短信
或是有外賣小哥給自己打電話
剛開始收到配送短信
孫女士都會回複發件人:
“你好,這不是李婷,我沒下過單,麻煩你通知這個李婷,不用電話号碼了請他改一下,什麼配送什麼銀行卡信息都發過來,聯系都聯系不到。”
但連續多次後
孫女士仍然會接收到“收貨通知”
被錯誤的快遞信息
騷擾了半個多月
孫女士終于忍不住
想要找到自己手機号的
前一位主人“李婷”
希望她能盡快更改自己的信息
然而尋找“李婷”的過程一波三折
孫女士先聯系了盒馬客服,但對方表示通過手機号查詢不到訂單。
之後,記者根據盒馬訂單的送貨地址,來到某寫字樓8樓,這裡隻有一家公司,前台工作人員幫忙查詢,發現公司并沒有叫“李婷”的同事,電話号碼也沒有記錄,可能是沒使用實名。
溝通良久後
在一位負責人的幫助下
查詢到了該公司有一名
女性工作人員的電話号碼
與孫女士現在使用的電話号碼
僅相差一位數且也姓李
然而電話聯系到對方卻發現
這位李女士也并非
孫女士要找的“李婷”
李女士表示,自己把電話号碼填寫錯了,但自己從沒用過孫女士所說的電話号碼,對另一個收貨地址也不熟悉。
記者又根據另一個銀行卡信息上的地址,找到了位于南三環的一寫字樓14樓,前台多位工作人員均表示,公司沒有叫“李婷”的同事,且14樓的公司僅有一家,幾年前就已經入住。
就在大家多番尋找時
孫女士的手機上
收到了一條業務短信
對方稱呼為“李總”
此前同一号碼還給“李婷”
發送過一條拜年短信
回撥電話與發送短信的邱先生(化名)了解到,該手機号前一位用戶确實叫“李婷”,當時是一家大型企業的營銷負責人,自己曾有業務往來,但已經很久沒有聯系,自己不知道對方換了号碼,所以打擾到了現在的用戶。
但是通過聯系該大型企業
對方表示查詢後
沒有發現有使用該号碼的同事
最終記者幫孫女士聯系了中國聯通
但工作人員表示
按照國家法律規定
公司不能私自查詢客戶資料信息
除客戶持本人身份證
查詢自己名下的身份證号外
隻能是配合公安機關辦案所需
開具的相關合法手續
那上一位用戶未解綁注冊信息
新用戶能否通過運營商處理?
應該怎麼辦呢?
工作人員介紹,從運營商的角度,确實無法處理,因為作為運營商也無法查詢到用戶綁定、注冊了哪些賬戶。
新用戶隻能在收到相關短信信息後,向相應的平台投訴處理,一一排除。
據了解,按照電信條例規定,舊用戶注銷号碼後,90天以後運營商可以再次入網返銷。
目前孫女士已經聯系
收到上一位用戶中國銀行卡信息
所在中國銀行
中國銀行在了解情況後
已按相關業務規程進行了處理
孫女士不會再收到
關于李女士銀行卡信息的短信
該銀行相關人士解釋:
如遇到類似情況,用戶可根據短信提示内容,緻電對應銀行官方客服熱線說明該情況。銀行将第一時間核實情況後,及時處理。
為保證用卡安全和自身信息安全,如客戶更換電話号碼,請及時持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到銀行網點辦理修改聯系方式等業務。
手機号碼不換則已
一換就一定“牽一發動全身”
提醒大家
不要輕易更換電話号碼
如果一定需要更換
請一定提前将能想到的
所有APP綁定關系解除!
以下7類賬戶
一定要解除綁定:
● U盾、網銀、手機銀行等銀行卡業務;
● 證券、基金賬戶等金融業務;
● 微信、支付寶、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定;
● 淘寶、京東、蘇甯等電商賬戶;
● 微信、微博、郵箱等通訊軟件;
● 團購、機票酒店訂購等生活服務類賬戶;
● 網盤等存有個人照片、隐私的賬号。
不給下一任主人帶來麻煩
也别讓自己的隐私“裸奔”!
來源:成都商報-紅星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