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小鎮投資方式

小鎮投資方式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4 16:39:12

群山環繞着水庫,78個自然村散落其間,這裡是雲南省楚雄彜族自治州姚安縣官屯鎮,平均海拔為1980米,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656元。五年前,這個數據僅為9624元。

小鎮投資方式(西南小鎮裡年輕人的創業夢)1

2017年,村民楊麗芹的丈夫因腦淤血雙目失明,右手和右腿同時失能,不僅每個月要花近800元的醫藥費,還需要有人守在身邊照顧。兒子正在讀大三,每個月的生活費也是家中一筆不小的開支。盡管楊大姐在自家的三畝水田裡拼盡了力氣,還是很難維持這個家庭的生計。

同一年,楊麗芹的鄰居楊海祥和往年一樣,種植了20多畝地的烤煙。這是官屯鎮最主要的經濟作物之一。一畝烤煙帶來的年收入大約有5000元。然而,從埋下種子到賣出烤煙,共有108道工序,這對煙農的體力與耐心都是極大的考驗。

“種烤煙這個事兒有點繁瑣,累人,有點苦,風險又大,所以說有點惱火。”當時已經43歲的楊海祥已經有些力不從心。

2017年,雲南省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僅有9862元,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位列第28位,是我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較為落後的四個省份之一。

如何通過協調發展,讓先富帶動後富呢?這還要從一支玫瑰的故事說起。

小鎮投資方式(西南小鎮裡年輕人的創業夢)2

趙景龍和黃崇澤都是“90後”,他們分别在玫瑰花的種植與銷售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今年是他們在官屯鎮種玫瑰的第二個年頭。2021年初,兩位年輕人承包了這裡的171畝大棚,種植了30多種中高端玫瑰。

“世界好花看雲南,雲南鮮花看姚安。”之所以選擇來到這裡創業,是因為趙景龍與黃崇澤經過多方考察後發現,姚安縣的光照、水源、海拔、氣候等自然條件非常适宜種植玫瑰,并且,這裡還有很顯著的區位優勢。

“雲南幾乎所有的玫瑰都會在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交易,而我們距離那裡隻有2個多小時的車程,也就是說這裡的花能夠很快地運輸到亞洲最大的花卉交易中心。”

更為重要的是,這裡已經建好了種植玫瑰的溫室大棚。“當地把這個大棚轉租給我們,我們隻需要出地租和大棚的租金就可以了。如果我們去其它地方新開辟土地的話,那就要自己建大棚,那個投入可能要翻兩倍以上。”對于趙景龍來說,這些溫室大棚大大減輕了他們創業的成本。

小鎮投資方式(西南小鎮裡年輕人的創業夢)3

這些溫室大棚由滬滇協作資金建成。2016年開始,上海市嘉定區與雲南省姚安縣、永仁縣、武定縣等8個縣逐一建立了協作發展關系。2018年,嘉定區在楚雄洲姚安縣的官屯鎮投入2245萬元滬滇協作資金,建設了295畝溫室大棚。

創業一年多的時間,兩位年輕人就賺到了在官屯鎮的第一桶金。負責銷售的黃崇澤告訴記者,目前種植基地月營收約為150萬元,利潤在50萬元左右。

從栽培、采摘到最後的包裝,這個花卉基地為周邊村民提供了120多個就業崗位。曾經生活困頓的楊麗芹,将家中的土地經過流轉,成為了花卉基地,一畝地每年能收到800元的租金。而她自己也成了這裡的一位采花姑娘,每個月既有大約3000元的穩定收入,又能夠照顧到家庭。

小鎮投資方式(西南小鎮裡年輕人的創業夢)4

“我現在跟村裡姐妹們一起在這裡上班,很開心,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

如今,由滬滇協作資金支持的玫瑰種植産業不僅為官屯鎮帶來了大量就業的機會,也潛移默化地帶動了當地産業的轉型升級。眼看兩位年輕人的種花事業蒸蒸日上,附近不少村民都争相來到他們的基地,想要學習玫瑰花種植技術。

去年開始,48歲的楊海祥也開始跟着趙景龍學習玫瑰花種植技術。今年,他下定決心,從煙農轉型成為花農,精心耕耘屬于自己的11畝花圃。

小鎮投資方式(西南小鎮裡年輕人的創業夢)5

走進自己的大棚,看着滿園含苞待放、即将上市的玫瑰花,楊海祥内心的喜悅溢于言表,“現在每一畝一年的純收入能有兩三萬元,11畝就差不多二十多萬左右,生活越來越好咯。”

在龍頭企業的示範帶動下,不少企業和村民陸續加入官屯鎮花卉種植産業。截至目前,全鎮共種植花卉 750多畝。由滬滇資金建設的大棚從295畝擴大到416畝,所有大棚租金歸當地村集體所有,用于當地生活困難群衆的幫扶工作與公益事業。

雲南省姚安縣官屯鎮黨委書記周學強告訴看看新聞Knews記者,各個村都設置了諸如保潔、巡河、護林等公益性崗位,每月固定工資800元,專門提供給收入不太穩定的困難群體。

除了投資建設溫室大棚,近年來,滬滇協作資金還先後在姚安縣投資建設了有機果蔬冷鍊物流基地、果蔬泡沫箱加工車間、儲能裝備制造基地等項目。

上海市嘉定區挂職雲南省楚雄州姚安縣委常委、副縣長李效武告訴記者,姚安縣滬滇協作項目以姚安當地的“花卉、肉牛、蔬菜、水果”特色農業和新能源産業為方向,正在逐步從一産種植向二産制造、三産服務轉變。“我們是希望通過滬滇協作,能夠真正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到興産業、促發展、富百姓、強經濟。”

小鎮投資方式(西南小鎮裡年輕人的創業夢)6

“協調發展”理念要求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在協助當地發展經濟的同時,來自上海的幫扶,也在幫助當地保護并發揚好傳統文化。

馬登科是雲南省永仁縣外普拉村第一位返鄉就業的大學生。小時候,馬登科最大的夢想就是離開大山,到城裡生活。2016年,大學畢業後的他機緣巧合回到了家鄉,成為外普拉村黨總支書記,帶着全村的希望開啟了脫貧攻堅、振興鄉村的工作。

“當時我在外面也沒有穩定的工作,正好村裡換屆,老村長就找到我,希望我能回來接手這個工作。我也是學農業出來的,我就想着回到生我養我的地方,為這個村子的發展貢獻一點我自己的力量。”

小鎮投資方式(西南小鎮裡年輕人的創業夢)7

經過走訪調查,馬登科發現,當時的外普拉大村共有374戶、1302人,人均年收入隻有4000多元。其中,貧困戶124戶、384人,貧困發生率29.4%。

外普拉村依山傍水,曆史悠久,每一座房屋都帶着彜族建築的特色。2014年,外普拉大村被列入全國傳統村落名錄。2017年被列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标示範村。然而,由于村裡經濟條件落後,許多村民不得不離開故土,外出務工。村莊逐漸“空心化”,一些民俗文化和傳統節日正面臨逐漸消失的風險。

想要在振興古村落的同時,還可以恢複民俗文化與傳統節日。馬登科有了一個想法,就是把外普拉村發展成鄉村生态旅遊的示範村。

他的這個想法也得到了千裡之外的上海的支持。2019年,上海投入317萬元為外普拉村建設了酒店、民宿和青年旅社,改善遊客在當地的居住體驗。同時,這些與旅遊配套的設施也給村民提供了一些就業崗位。

夏學芳是外普拉村的村民,過去常年在家務農。如今她成了外普拉鄉村生态旅遊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負責村裡所有酒店的運營管理。在她看來,村裡發展旅遊為她帶來的不僅是一份穩定的收入,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她的觀念。“外普拉婦女之前一般都不敢開口講話,有那個心沒有那個膽,現在因為有這些工作崗位過來,我們的性格也發生了變化,現在比較自信,比較開朗。”

小鎮投資方式(西南小鎮裡年輕人的創業夢)8

在夏學芳工作的遊客接待中心,還展示着外普拉村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彜族刺繡。夏學芳與姐妹們自發組建了“火波若瑪”(漢語意思為“月亮女兒”)藝術團,傳承彜繡文化。“像這塊繡片我們做好框起來,可以放在我們的民宿裡面做展示。遊客有需要,他可以直接購買。這樣的話,我們彜族的文化傳統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

2020年,上海又投入了325萬元為外普拉村的100畝水田修通了水渠和機耕路,建設了糧倉。60多戶村民開始嘗試種植生态水稻,并在稻田裡養生态魚苗,還恢複舉辦了當地的傳統節日——摸魚節。

小鎮投資方式(西南小鎮裡年輕人的創業夢)9

10月初,金黃的水稻即将迎來收割季,外普拉村黨總支副書記黃李喬和村民們一起挽起褲管,穿梭在稻田裡抓魚。

黃李喬告訴看看新聞Knews記者,外普拉村生态水稻最大的特點就是不使用任何農藥化肥。“在滬滇項目的幫助下,我們正在申請‘三品一标’、綠色認證,取得認證之後,價格可以從原來的5元一斤提升到26元一斤。”

2021年,上海又投入了6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改造外普拉村的排污系統,提升村民居住條件,美化旅遊環境。

“我們滬滇合作項目将持續給外普拉一個助力,從經濟上使我們的彜家同胞,在2021年的基礎上,收入有倍增,生活水平有提高;在文化上,我們能夠保護和挖掘,并且發揚好彜族文化;第三,實現青山綠水,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上海市嘉定區挂職雲南省楚雄州永仁縣委常委、副縣長金偉平說。

滬滇協作,協調發展。農田山野見證了中國西南地區鄉村的變化;年輕人曾經想要逃離的深山小鎮,如今已成為他們創業追夢的熱土。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周智敏 李響 特約記者:張桂偉 視頻剪輯:陶餘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