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詩經全文譯文大全

詩經全文譯文大全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1 17:05:36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隻有标題,沒有内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丘、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并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标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一。

詩經全文譯文大全(詩經全文譯文四)1

北門——小公務員的不幸與有幸

【原文】

出自北門,

憂心殷殷①,

終窭且貧②,

莫知我艱。

已焉哉③!

天實為之,

謂之何哉!

王事适我④,

政事一埤益我⑤。

我入自外,

室人交裴給我⑥。

已焉哉!

天實為之,

謂之何哉!

王事敦我⑦,

政事一埤遺我⑧。

我入自外,

室人交徧摧我⑨。

已焉哉!

天實為之,

謂之何哉!

【注釋】

①殷殷:憂傷的樣子。②簍(ju):貧寒、③已焉哉:算了吧.④王事:王室的差事。适:擲,扔。⑤一:完全。埤(pi)益益:增加。⑥徧:同“遍”,讁(zhe):同“谪”,指責。⑦敦:催促,逼迫。③遺:加。⑨摧:諷刺,嘲諷。

【譯文】

緩步走出城北門,

憂心重重壓心頭。

生活困窘又貧寒,

沒人知道我艱難。

算了算了算了吧!

這是上天的安排,

對此我能說什麼!

王室差事交給我,

官府雜事全給我。

我從外面回家來,

家人全都責難我。

算了算了算了吧!

這是上天的安排,

對此我能說什麼!

王室差事催逼我,

官府雜事全給我。

我從外面回家來,

家人全都譏諷我。

算了算了算了吧!

這是上天的安排,

對此我能說什麼!

【讀解】

命運的安排經常是難以抗拒的,正如詩中的小公務員的感歎一樣,每個人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多多少少都會碰上這類身不由己的事情。

這是沒有多少道理可說的。可說的是,雖然命運的安排難以抗拒,雖然個人很難有機會駕馭自己的命運,但是,是否甘願在命運面前就範,是否會被命運消磨得沒有了沖動、激情、不滿、反抗精神,則可以當作一個人是實際上作為人活着還是作為物存在的重要标志。

《北門》中的小公務員,盡管背負沉重的壓力,身不由己,但顯然還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和反抗精神,顯然對命運的安排不甘就範。他抱怨的聲音也許是微弱的,無力的,而敢于抱怨卻體現了他的尊嚴。僅僅是這一點,就足以說他是偉大的。

抱怨和反抗是小人物表明自己存在的重要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說,反抗的效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是否具有這樣的意識。在另外一方面,也許可以說,意識是靈魂痛苦的根源。完全沒有自我意識,完全像個物件一樣被支配、肢解、宰割,對于支配和被支配、肢解和被肢解、宰割和被宰割的雙方來說,都會是一種滿足。完全麻木的人可能是幸福的,因為他沒有意識帶來的痛苦;而他也是不幸的,國為他無法體驗意識帶來的自豪與歡樂,他隻不過形同行屍走向。

人就是這樣生活在無法擺脫的矛盾之中。他不願被奴役,被支配,被當作物件,卻又不得不被奴役,被支配,被當作物件。當他覺得幸犯的時候,可能是最不幸的;當他在感歎不幸的時候,也許是幸福的的。

小公務的境遇就是這樣。他就是我們每個人的鏡子。

詩經全文譯文大全(詩經全文譯文四)2

靜女——天真爛漫的幽會

【原文】

靜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

愛而不見③,搔首踟蹰④。

靜女其娈,贻我彤管⑤。

彤管有炜⑥,說怿女美⑦。

自牧歸頤⑧,洵美且異⑨。

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贻。

【注釋】

①靜:閑雅貞潔。姝(shu):美好的樣子。②城牆:城角。③愛:同“薆”,隐藏。④踟蹰(chichu):心思不定,徘徊不前。⑤彤管:指紅管草。贻:贈。⑥炜:紅色的光彩。⑦說謊(yueyi):喜悅。⑧牧:曠野,野外。歸:贈送。頤:芍藥,一種香草,男女相贈表示結下恩情。⑨洵:信,實在。異:奇特,别緻。

【譯文】

姑娘溫柔又靜雅,約我城角去幽會。

有意隐藏不露面,徘徊不前急撓頭。

姑娘漂亮又靜雅,送我一束紅管草。

紅管草色光燦燦,更愛姑娘比草美。

送我野外香勺藥,勺藥美麗又奇異。

不是芍藥本身美,寶貴隻因美人贈。

【讀解】

大概這是我們迄今為止讀到的最純真的情歌之一。少男少女相約幽會,開個天真無邪的玩笑,獻上一束真情的野花,把個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天真爛漫勾畫得栩栩如生。青春年少。充滿活力,生氣勃勃,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可言喻、動人心魄的美。兩心相許,兩情相會,相看不厭,物因人美,愛人及物,天空真一片純淨透明碧藍如洗。

從這當中,我們可以見出一個基本的審美原則:單純的就是美好的,純潔的就是珍貴的。德國藝術史家溫克爾曼曾經贊歎古希臘藝術的魁力在于“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馬克恩也說,希臘藝術的魅力在于它是人類童年時期的産物,而童年一去不複返,因而也是永恒的。

少男少女的純真愛情亦如是。它雖然沒有成年人愛情的堅貞和厚重,沒有中老年愛情曆經滄桑之後的洗練與深沉,卻以單純、天真、無邪而永恒。它同苦難一樣,也是我們人生體驗中的寶貴财富。當我們人老珠黃、垂垂老矣之時,再來重新咀嚼青春年少的滋味,定會砰然心動,神魂飛揚。

情無價,青春同樣無價,青春年少時的純情不僅無價,也是唯一和永恒的。

詩經全文譯文大全(詩經全文譯文四)3

二子乘舟——人間最親母子情

【原文】

二子乘舟,

泛泛其景①。

願言思子②,

中心養養③。

二子乘舟,

泛泛其逝④。

願言思子,

不瑕有害⑤?

【注釋】

①泛泛:船在水上行走的樣子。景:同“憬”,遠行的樣子。②願:思念的樣子。言:語氣助詞,沒有實義。③中心:心中。養養:憂愁不定的樣子。④逝:往。⑤不暇:該不會。

【譯文】

兩個孩子乘木舟,

順江漂流去遠遊。

時常挂念遠遊子,

心中不安無限愁。

兩個孩子乘木舟,

順江漂流去遠遊。

時常挂念遠遊子,

該不遇上險與禍?

【讀解】

母子之情是人世間天然的、最為牢固的血緣紐帶。這一點,隻要人類存在一天,大概是不會改變的。

寫人之常情,征夫恨,怨婦愁,棄婦痛,新婚樂,相見歡,母子情,在《詩經》中可以說是既有廣度,也有深度。選編者對寫人之常情的肯定,把這些詩作為“經典”,也可看出他們對人間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持充分肯定的态度。表情達意本屬人的天性,也是詩的功能所在,充分肯定之後把它們納入道德規範的軌道,也是他們的用意所在。

人們常說,母愛是無私的。這話一點不假。從十月懷胎,到一朝分娩,到孩子長大成人,到孩子闖蕩社會漂泊天涯,母親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既有肉體的,也有精神的。換個說法,母親是在用她畢生的心血進行創造:創造生命,創造自己的作品。

孩子作為母親創造的作品,雖是另一個存在,另一個生命,卻時刻牽動着創造者心。他的榮辱沉浮,幸福傷痛,生老病死,都不能不使他的創造者關注和動心。實際上,母親通過自己的創造,早已把自己融入到了作品中,與作品一起同呼吸共命運。于是,人間才有了永不會消失的母愛的表達。

詩經全文譯文大全(詩經全文譯文四)4

柏舟——母女觀念的沖突

【原文】

泛彼柏舟,

在彼中河。

髧彼兩髦①,

實維我儀②。

之死矢靡它③!

母也天隻④,

不諒人隻⑤!

泛彼柏舟,

在彼河側。

髧彼兩髦,

實維我特⑥。

之死矢摩變⑦!

母也天隻,

不諒人隻!

【注釋】

①髦(dan):頭發下垂的樣子。兩鬓(mao):古時未成年男子的發式,頭發向兩邊分流。②實;是。維:為。儀:配偶。③之:到。矢:誓。靡;無。④也、隻:語氣詞,沒有實義。⑤諒。相信。⑥特:配靡;無。④也、隻:語氣詞,沒有實義。偶。⑦變(te):改變,變心。

【譯文】

輕輕搖蕩柏木舟,

在那河中慢慢遊。

頭發飄垂那少年,

是我相中好侶伴。

發誓至死不強求!

我的母親我的天,

為何對我不相信!

輕輕搖蕩柏木舟,

在那河邊慢慢遊。

頭發飄垂那少年,

是我相中好侶伴。

發誓至死不變心!

我的母親我的天,

為何對我不相信!

【讀解】

孩子雖是母親的作品,母親雖然時刻心系孩子的幸福與不幸,這并不意味着他們完全是一體,并不意味着他們之間不會有沖突。

最為常見的是為戀愛婚姻而發生的沖突。沖突的實質,是兩種不同觀念的背離和交鋒。沖突雙方各自堅持自己的價值準則,若互不相讓,便會發生沖突,以至以不嫁或出逃或殉情來表示反抗。

觀念的沖突是不可避免的。在生活中,我們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從傳統、社會、他人那裡接受各種支配着自己生活的觀念,在觀念的指導之下說話和行動。人們常說環境改變人,其實環境改變的是人的觀念,是人對生活的看法和态度。

在母親對自己的作品——子女的無私的愛之中多少帶有一些自私的因素。她總以為子女是自己辛勤創造的作品,他或她必須按照她所堅持或信奉的觀念去生活,總以自己和自己的生活經驗作為參照系,而不能設身處地地站在子女的立場上思考問題。說到底,她是把子女當作私有财産,而不是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因此,才會有《柏舟》這樣的情況出現。

詩經全文譯文大全(詩經全文譯文四)5

牆有茨——宮廷之事很難說

【原文】

牆有茨①,

不可言也②。

中篝之言③,

不可道也。

所可道也,

言之醜也。

牆有茨,

不可想也④

中篝之言,

不可詳也⑤。

所可詳也,

言之長也。

牆有茨,

不可束也⑥。

中篝之言,

不可讀也⑦。

所可讀也,

言之辱也。

【注釋】

①茨:蒺藜,草本植物,果實有刺。②埽(sao):同“掃”,意思是除去。③中國(gou):宮室内部。④襄:消除。⑤詳:詳細講述。⑥束:捆紮。⑦讀:宣揚。

【譯文】

牆頭長滿蒺藜草,

不可除去根子牢。

宮室之中男女事,

不可向外對人談。

如果真要談出來,

讓人聽了覺害臊。

牆頭長滿蒺藜草,

不可除去根子牢。

宮室之中男女事,

不可向外詳細講。

如果詳細講出來,

說來話長講不完。

牆頭長滿蔡黎草,

不可捆紮無處放。

宮室之中男女事,

不可向外去張揚。

如果一定要張揚,

讓人聽了覺恥辱。

【讀解】

這是一首諷刺衛空公婬亂的“刺婬”詩。

中國曆代帝王的宮廷生活,都是人們關注和議論的熱門話題。就生活在宮廷中的人來說,宮廷秘事屬于既無法說清楚,又不便于說清楚,更無人敢說清楚的非常特别的一類。這樣一來,宮緯秘事便更加撲朔迷離,神秘莫測。

帝王作為人民的領導人,當然無法逃脫人民雪亮的眼睛的監督。盡管中國傳統的政治制度沒有約束帝王權力的彈劾機制,帝王實際上可以為所欲為,但是他無法完全禁止人們的傳說議論。宮廷的圍牆再嚴密,是不可能不透風的。懼怕議論,下令嚴禁議論,或者完全不在乎議論,我行我素,雖然表現形式不一樣,卻共同表明了統治者的腐敗專橫。

常言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帝王同一般人不一樣的是,他始終是人們關注的中心。人們可能不敢說,但這并不表明人們不知道,不明白。瞎子吃湯圓都心裡有數,更何況耳目和心智健全的正常人呢。

再說另一方面。帝王制定的種種道德準則,往往是對人不對己的,要求别人遵守,自己卻可以超然于規則之外。這樣的規則再好,卻因為有先天缺陷而成為破腳的。如此這般,便又為人們的議論提供了理由。

詩經全文譯文大全(詩經全文譯文四)6

相鼠——老鼠也重視禮儀?

【原文】

相鼠有皮①,人而無儀②。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③。

人而無止,不死何俟④?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

人而無禮,胡不遄死⑤?

【注釋】

①相:察看。②儀:禮儀。③止:節制。④俟(si):等待。⑤遄(chuon):迅速。

【譯文】

看那老鼠都有皮,做人怎不講禮儀。

要是做人沒禮儀,為何不死還活着?

看那老鼠有牙齒,做人怎不講節制。

要是做人沒節制,不死還想等什麼?

看那老鼠有肢體,做人怎能不講禮。

要是做人不講禮,為何不去快快死?

【讀解】

鼠輩是醜陋的,令人厭惡的。中國人想出了衆多詞語來表達對鼠輩的厭惡感,比如賊眉鼠眼,鼠頭鼠腦,鼠目寸光,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等等。可見老鼠是為人所不齒的。

用老鼠來說明講禮儀守規矩的重要,把最醜的醜類同要莊嚴對待的禮儀相提并論,是極而言之。強烈的反差可以造成使人震驚的效果,而且還有一層特殊的幽默色彩,仿佛是告訴人們:你看看,你看看,連鼠輩這麼醜陋的東西看上去都像模像樣,形容雖然猥瑣,可也是皮毛俱全啊!瞧它的小樣兒,有胳膊有腿,有鼻子有眼睛,竟也無可挑剔!于是,鼠輩就成了一面鏡子,讓不講禮貌、不守禮儀的人從鼠身上照見自己。

把人同老鼠相比損是損了一點,但突出強調了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尊嚴。中國人看重的人的價值和尊嚴,是仁義道德、禮儀廉恥;同西方人看重的人本主義和理性精神大有區别。我們幾千年的文明禮儀之邦,正是以此作為立國立家做人的根本的。

詩經全文譯文大全(詩經全文譯文四)7

喜歡請轉發點關注!

免責聲明:文章素材和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同時文章僅代表本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