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科技企業産業發展

科技企業産業發展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2-11 02:04:46

科技企業産業發展?來源:經濟參考報從傳統産業到新興産業,當科技領軍企業攜多年技術積澱跨界賦能,将引發怎樣的鍊式反應?華為在煤礦、數據中心領域的探索實踐,顯示了從新技術賦能到産業融合的前景:更加智慧、綠色的未來,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科技企業産業發展?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科技企業産業發展(科技企業跨界探路産業融合)1

科技企業産業發展

來源:經濟參考報

從傳統産業到新興産業,當科技領軍企業攜多年技術積澱跨界賦能,将引發怎樣的鍊式反應?華為在煤礦、數據中心領域的探索實踐,顯示了從新技術賦能到産業融合的前景:更加智慧、綠色的未來。

從智慧煤礦到智能礦山

“轉載機準備啟動,破碎機準備啟動,刮闆輸送機準備啟動……”在陝煤集團旗下紅柳林礦業有限公司(下稱“紅柳林礦業”)的地面“太空艙”控制室,兩名工作人員在監視大屏前按下“一鍵啟動”按鈕,井下的一隻“機甲巨獸”開始活動,監控畫面中黑色“烏金”順着運輸膠帶滾滾湧出。

這是紅柳林礦業綜采工作面常态化生産的一幕,而這樣的智能化場景如今已經貫穿了從采煤、洗選到裝車等一系列産供銷過程中。

據了解,紅柳林礦業早在2012年就開始探索煤礦行業的信息化、智能化轉型發展之路,然而在實踐中卻面臨着三大挑戰:缺少行業标準,數字化成本投入高;礦井各種生産設備接口不統一,生産數據沒有統一格式無法及時上傳;數據孤島問題突出,各個信息系統之間無法互聯互通。

這些挑戰也是整個煤礦行業的痛點。國能神東煤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新華就曾表示:“神東有1370多家主要設備供應商,13.4萬台各類設備,10餘類操作系統,500多種需要适配對接的通信協議。不同的設備裝置具有不同的操作系統,同一供應商不同時期提供的操作系統及應用也彼此不兼容,造成設備之間數據共享難,信息互通難,生産作業智能聯動難。”此外,煤礦行業還存在全方位智能化建設難以批量複制、缺乏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統等問題。

面對這些行業痛點,該如何破題?華為多年積累的技術優勢又将發揮怎樣的作用?華為煤礦軍團董事長鄒志磊在帶隊下了十幾次各類煤礦,并與其他部門充分讨論後得出結論:智慧煤礦本質上是工業架構體系變革的一部分,解決方法也隻能是建立統一架構的工業互聯網平台。然而實踐起來并不容易,華為不是在建一個“新城區”,因為不可能把礦下的原有大量設備和傳感機全部換掉,華為是在做“老城區”的改造。為此,華為搭建了一個分層解耦的架構,其中礦鴻操作系統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礦鴻系統中,基礎層是物聯層,煤礦行業的數千種設備将通過統一的數據格式、統一的接入接口連接起來。第二層是承載網,數字孿生要求實時反映礦山的問題,華為5G技術最大的優勢是低時延,這種低時延加上算力優勢能夠對煤礦下一步将發生的事進行實時預測。第三層和第四層是雲基礎設施和數字平台,在數據收集上來後,人工智能通過不斷地吞吐數據進行學習,做大量的替換,提高對風險的識别力。在第五層,系統将幫助行業實現邊開發、邊運營,最終影響整個行業的商業模式。

2020年5月,陝煤集團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2021年2月,紅柳林礦業牽手華為煤礦軍團,圍繞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ICT技術與煤礦深度融合,先後完成智能地質保障系統、智慧園區與經營管理系統等13大項24個系統的項目設計和評審,多個系統已經上線運行。就在剛剛過去的5月17日世界電信日,紅柳林礦業攜手華為打造的華為礦山工業互聯網平台入選《工業互聯網世界》“2022特色專業工業互聯網50佳”榜單,成為該榜單發布以來首家上榜的煤炭企業。

與紅柳林礦業的合作隻是華為在煤礦行業跨界賦能的一個側影。作為華為最早成立的五大軍團之一,煤礦軍團成立短短一年多,不但深入行業打造了首個操作系統礦鴻,實現了行業的智能化,而且将華為在智慧煤礦積累的數字化經驗迅速複制到礦山領域,幫助山東黃金、金川集團等企業實現了礦山智能化。在5月10日的南非數字礦業峰會上,華為推出了“智能礦山解決方案”,又開始将腳步邁向國際。

“幫助煤礦行業實現少人、安全、高效,讓煤礦工人可以穿西裝、打領帶去工作。”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對煤礦軍團成立初衷的表述正在變為現實。

開啟數據中心行業整合

5月9日,中金數據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金數據”)與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華為數字能源”)宣布結成全面合作夥伴關系。作為國内首批高等級第三方數據中心服務商,中金數據在金融行業數據中心服務領域實力雄厚。

這隻是華為數據中心能源軍團成立不到一年來的“大動作”之一。就在此前2月,華為數字能源還與彙天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彙天網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據悉,彙天網絡在數據中心産業上擁有超前的規劃和儲備,多數據中心項目環京布局,提供20萬個機櫃服務于市場,與華為數字能源在2022年的合作金額規模預計将達到10億元以上。

在與中金數據的合作中,華為的願景是為我國金融行業提供堅強的“綠色底座”,而與彙天網絡的合作,雙方将共同率先打造全球最大的“源網荷儲”的綠色零碳數據中心。不難發現,華為在數據中心這個新興行業裡引領着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向,然而華為此時的進入對于數據中心行業而言或将有着更為深遠的意義。

中金數據董事長楊潔在雙方簽約發布會上介紹,過去3年來,我國數據中心行業年複合增長率大概在30%以上,而過去15年其複合增長率都在18%以上,穩定而高速的增長是這個行業的特點。然而持續多年的高速增長,也使這個行業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不均衡,結構化矛盾比較突出。比如在北上廣深等地區,數據中心行業受到了發展制約,但是在一些能源成本比較低的偏遠地區,網絡條件、工作環境條件又受到一定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數據中心行業開始進入整合階段,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也是行業發展必經的階段。

“行業集中度不高,所以一定有整合的需求。誰來整合?”楊潔分析:一是電信運營商,特别是三大運營商,現在占整個市場份額的45%左右,但正是因為太有優勢了,所以轉變動力可能沒有那麼強烈;二是國有企業,比如寶鋼集團、武鋼集團、中國電子集團等有着資源方面優勢的國企,但其主業不在于此;三是第三方數據中心經營企業,這些民營企業變革意識、市場感覺要快于、靈活于前兩類企業;四是大型科技企業,最有代表性的是華為。“從現在看,最有機會的整合主體可能是這四個方面力量的融合,各自發揮優勢。”

快速擴展推動産業融合

從煤礦這樣的傳統産業,到以數據中心為代表的新興産業,華為為何能在短時間内迅速跨界賦能并颠覆行業?業界分析,除了在操作系統、5G、人工智能等技術上積累的優勢外,華為還有兩個重要的優勢。

首先是軍團文化的優勢。在剛剛結束的華為第19屆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詳細解釋了軍團文化,華為的軍團是個集成型組織,包括銷售團隊、服務團隊、産品需求管理團隊、解決方案開發團隊、生态拓展團隊,一個團隊隻針對一個行業,吃透和最終解決行業最大的難題,從而整合華為的生态資源,縮短了内部的管理鍊條,讓研發更快地響應客戶需求,形成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第二個優勢就是華為對人才的重視。經過多年積累,華為形成了強大的人才組合,包括700名數學家、800多名物理學家、120多名化學家、六七千名基礎研究的專家、6萬多名各種高級工程師、工程師。近一兩年華為又大量招聘天才少年,他們中間已經有不少人成為研發隊伍的中堅力量,例如在煤礦軍團中,反向使用5G,實現井下信息更高清、更全面的效果,還通過複用黃大年的密度法等解決煤礦儲水層的識别問題,産生巨大的經濟價值。

無論是在新興行業,還是在傳統産業,華為的跨界賦能都指向智能、綠色的未來,在解決行業發展痛點的同時,也将推動産業融合形成“共振效應”。正如楊潔在中金數據與華為簽約時所感慨的:“這既是我們自身變革的開始,也可能是行業的一個變化的開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