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片是中國電影特有的一個類型,諸如豐碑之作《新龍門客棧》、豪邁的《笑傲江湖》、人文情懷的《卧虎藏龍》等等,要是挑一部最特殊最颠覆的武俠片的話,當屬王家衛的《東邪西毒》,可謂是獨樹一幟,披着金庸小說和武俠的外衣,講述了一個現代都市故事,其中獨孤求三字是本片的鑰匙。
1、獨孤求敗
九十年代的中國香港,金庸加林青霞便可輕松換來巨額投資。王家衛用這招,争取到拍攝《東邪西毒》的機會。
王家衛自稱,該片是他最複雜的一部作品。原因在于,一部電影需要容納金庸原著《射雕英雄傳》的精髓。
作為想法、風格并重的導演,墨鏡跟希區柯克、姜文一樣,不把作品制作得獨具特色,誓不罷休。
金庸加林青霞是拍給投資的,所以《東邪西毒》成片中,林青霞一人分飾慕容家的兩配角。至于給自己的,王家衛注定不願拍尋常的武俠片,直到故事中間才有第一場打鬥。
洪金寶作為動作指導,被給予巨大自由,可自行拍攝片中數場打戲。于王家衛那裡,打戲非他感興趣的,借武俠講新故事,進行自我表達,才是重點。
加上王家衛任由演員鏡頭表演,同理說明演員的動作非他熱衷的。角色的設定才是墨鏡關心的要點之一。
對比《射雕英雄傳》原著,《東邪西毒》徹底剔除郭靖黃蓉,保留歐陽鋒、黃藥師、洪七、大嫂,獨創盲武士,外借獨孤求敗。
墨鏡從金庸其他作品,借獨孤求敗,無非為一招定乾坤。
歐陽鋒、黃藥師、洪七被獨孤求敗囊括,分别代表獨孤求情、求忘、求義。三人眼睛有光明,又與盲武士形成狹義的對比。張曼玉用盡一生等人,是公開的等待,與三人内心暗地的形成廣義對比。
獨孤求敗代表武俠中廣義上的武,大嫂則代表情。武俠世界,無非這兩樣,不同作品無非拆或組。
也就是說,《東邪西毒》的角色盡是符号,不僅包含金庸武俠世界的行色人生選擇與軌迹,還順道夾帶私活進行王家衛的自我表達。
不論片中角色目的為何,都逃不過這三字的前綴:獨孤求。
2、獨孤求我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僅武俠中人獨孤求,王家衛也在電影中獨孤求。
面對高昂的投資,王家衛創作初期就不得不考慮一舉兩得的辦法。不僅站着把《東邪西毒》給拍了,甚至套用姜文的話,把本錢給掙了。
單靠抽象的《東邪西毒》回本,無異于癡人說夢。因此,他拍自己的,讓老友劉鎮偉另起爐竈救場,一兩個月速拍了具象且喜劇的《東成西就》。不僅完成回本,還同時成就了兩部風格各異的經典電影。
獨孤求的心理,墨鏡在這部片中可謂達到了極緻。劇本一波三折,演員一波三折,故事更一波三折。
最極緻的在上映前夕,王家衛不顧演員嘴形,重新配音加畫外音,構建出完全不同的故事。
因為《東成西就》有赢得票房的能力,他徹底無所顧忌,于個人創作世界與自己較勁到最後一刻。
錢與演員都不在墨鏡心底,堅持個人風格到極緻,僅剩自己這最後一個對手。
從金庸作品來說,獨孤求敗隻能叫這個,不能叫孤獨求敗。而王家衛這裡,叫獨孤求,還是叫孤獨求,都是次要的。
打敗自己,為實現自我,實現自我,隻有打敗自己。兩者統歸到一處,即獨孤求我。
不過他的這種肆無忌憚也惹來演員的控訴,影片于1992年9月開機,中間拍拍停停,直到兩年後才完工,并于1994年9月17日在香港上映。梁家輝曾在訪談中表示“耗時間,浪費青春”,享受不了拍攝過程,這也導緻了之後梁家輝沒在和王家衛合作過。
3、獨孤求心
作為殊途同歸的創作者,姜文始終獨孤求童年大院文化的我,希區柯克始終獨孤求不甘平凡的我。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獨孤求我,即求一。人還是想獨孤求一為好,過分貪戀,常在人欲的海邊走,像既貪權又貪錢的和珅,勢比被兩樣一分為二,一命嗚呼。
可見,獨孤求我,不僅能求一,也能求二,甚至求多。求多到畸形的程度,電影《哈利波特》的伏地魔魂器越多,越長壽,反倒越不似人,生不如死。
獨孤求一也未必符合法律道德。一心求色的,容易色膽包天。隻有去不合理的人欲,獨孤求一才可能成功,擁有得坦然。當然,求一也可以是多件符合條件的,屬于精力旺盛者的追求。
過度、不合理的人欲,即便成功了,也是暫時的,終将竹籃打水一場空,賠了夫人又折兵。
做符合人道的事,或許比較緩慢,或許比較坎坷。努力的過程中,那種充實感是人生中難得的寶貴記憶。
太容易獲得,也就極容易失去,欲速則不達。不論處于哪個地區,身在哪個階段,做何種工作,做獨孤求符合天理的我,即便結果失敗,也是熠熠生輝的。
獨孤求我,孤獨求我,求我獨孤,求我孤獨,于專注做積極事那裡,是一樣的。做事前、中、後,即便擁有了,也是暫時的,生不帶來,死不帶走。獨孤求圍繞我,到底是求心,求心态,求心安。
不僅慕容嫣、慕容燕在追求獨孤求,片中或大或小的人物也在追,王家衛到各主演更在追。(撰文:肚二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