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隻重實,不重名。認為“名者,實之賓也。”故旗幟鮮明地反對諸子間的唇槍善戰——“善者不辨,辯者不善”,“聖人議而不辨”。在事實上,卻是“隻許莊子放火,不許楊墨點燈。”
《莊子》一書中,記載了莊周和惠施的數次辯論。其中,最經典的當屬“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秋水》有雲:莊子與惠子遊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鲦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之樂;子非魚,子固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之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于濠梁之上也。”
後世學者普遍認為,當惠子在辯論之初,說出“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之時,就已經注定了失敗的結局。這場辯論以莊子的完勝告終。
附錄:莊子與惠施的“魚之樂之辯論”的勝負,僅僅體現了兩人機敏的頭腦,嚴謹的邏輯思維和口才。
莊子說,魚遊自由自在的遊,真是快樂呀。這體現了道家對崇尚自由的思想。這才是莊子魚之樂之論的真谛。
莊子雖然在言辭上輸給了惠子,卻完美的诠釋了道家思想。
道家隻重實,不重名,不重言辭。故從道家的思想上看,莊子并未輸。莊子謂之——大言不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