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是最美的姿态,培訓是最大的遇見,成長是最美的風景。這個假期,有幸成為了順德區教育發展中心教研員趙陽雲老師發起的“省級基礎教育教研基地學科種子教師”其中一份子,在這兩次線上培訓中,小夥伴們的教學設計和兩位專家的點評指導讓我對數學這門學科有了更深的認識,同時十分敬佩兩位教授對專業的态度,這兩場培訓确實讓我大開眼界,受益良多。下面,就這兩次培訓談談我的感受與收獲。
一、精讀課标,準确界定
精讀課标,學會結合課标備課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課。在本次培訓中,王永勝教授和陳靜安教授十分注重對新課标的解讀,在點評每一份教學設計前都詳細分析課标對該闆塊與學段學習内容的要求。
其中,陳靜安教授的一句話讓我醍醐灌頂,她說道:“每個人的标準是不同的,在評課中不能說我覺得,而是要看數學怎麼覺得、課标怎麼覺得,也就是要根據數學課程标準的要求來評價。”數學學科有其特點,作為數學教育者,必須注重方法與結論的科學性,在專業的場合,我們就要拿出專業的思考,研讀和專業的标準。因此,在往後備課時,我也會結合新課标的要求來設計,做到不忘本。
二、整體把握,善思關聯
數學作為分科的系統知識,在數學裡表現為不同概念之間、性質之間、法則之間等及其發生發展都有因果、先後等内在的邏輯聯系。因此,在備課過程中要把眼光放遠一點,格局放大一點,整體把握知識結構和思維結構。
在第一次培訓中,王永勝教授就三位數乘兩位數、梯形的面積、平均數、秋遊方案這四節課分享了自己的教學環節與片段,王教授的分享中無不體現了他注重知識的結構與内部關聯。
例如,三位數乘兩位數這節課,王教授先出示四個數,讓學生選擇其中兩個數并組成乘法算式,以此回顧兩位數乘一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運算,喚醒學生的運算知識,并為接下來更好地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奠定基礎。
此外,王教授還讓學生觀察已學的運算,根據經驗推導出三位數乘三位數的計算方法,并發現它們雖然算式不同、結果不同,但本質是相同的。這也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忽視的一點,隻注重本節課的知識,不重視引導學生發現知識内部的關聯,過于局限,導緻學生難以活用知識,不會舉一反三。
三、重視闆書,知識架構
陳教授在培訓中十分重視結構化,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闆書結構化的設計。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過程比結果更為重要,而在信息化教育時代,許多教師越來越依賴PPT,但這時知識就像電影般放映在孩子們的腦海裡,重點知識并不一定能一目了然,因此,要加強闆書設計,注重闆書的結構化,真正幫助學生在課中、課後架構知識。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有一桶水,而且是源源不斷的活泉水。這次省級基礎教育教研基地學科種子教師培訓活動,使我充分享受到了自身充電給我的精神上帶來的富足和愉悅感,也親身體驗了專家引領和同伴相互學習的過程是多麼豐富多彩。我不僅學到了豐富的知識,也為新一學年的開始打下堅定的基礎,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反思、不斷積累,摸索出一條有利于孩子們長遠發展的路,做一個有思考力的數學老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