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面對着PC市場萎縮、行業創新停滞、平闆不斷蠶食的窘境,身為PC行業軟件巨頭的微軟冒着犯衆怒的危險推出了自主的跨界硬件産品Surface。三年後,經曆了Windows RT風波、二合一PC的浪潮以及平闆市場降溫之後,Surface系列已經為PC的進化樹立了一個優秀的榜樣。
看着手上的Surface Pro 4,對比着最初的Surface Pro和年初發布的Surface Pro 3,“漸入佳境”這個詞彙自然而然地浮現在了我的腦海裡。過去的三年來,我們見證了Surface系列的嘗試、轉型、重新定位和步入正軌。從10.6英寸(1920×1080)到12.3英寸(2736×1824),從第三代酷睿處理器到第六代酷睿處理器,從Windows 8到Windows 10,從最初的青澀生硬到如今的水到渠成,微軟用Surface Pro 4告訴我們: PC也可以這樣。
Surface Pro 4帶來的改進是全方位的,即便是與年初發布的Surface Pro 3相比也有不少改進。Surface Pro 4的機身依然采用了鎂合金材質,表面采用了陶瓷塗層,質感比普通的合金噴砂表面更勝一籌。Surface Pro 4外觀尺寸倒是沒有大的變化,長度、寬度基本保持不變,厚度則從3代的9.1mm減少到了8.4mm,進一步順應了輕薄化的潮流。
開關鍵和音量鍵都設計在了機身上部,這種布局和大多數平闆的類似,相信大家更容易習慣。
機身右側設有一個USB 3.0接口和一個Mini DisplayPort接口,可以滿足基本的外接設備擴展需要。
Micro SD讀卡器隐藏在支架下部,可以用于存儲容量擴展,畢竟基礎款Surface Pro 4的64GB存儲空間其實并不寬裕。
在配置Core i5、Core i7處理器的情況下,要實現無風扇散熱是不可能的,因此在Surface Pro 4上半部我們可以看到設計了散熱風口。這種設計不會造成風道遮擋,而且也不用擔心雙手握持時燙手。當然,考慮到這排散熱風口的存在,我們在使用Surface Pro 4時還是要盡量小心一些,不要讓細小的顆粒堵塞出風口或者液體進入機身内部。
在外框不變的情況下,Surface Pro 4的屏幕從Surface Pro 3的12英寸(2160×1440)升級為12.3英寸(2736×1824),這主要得益于正面Windows按鍵的取消。看來在從Windows 8.1進化到Windows 10之後,觸控操作已經變得更加方便合理,獨立的Windows按鍵确實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Surface Pro 3中采用的全摩擦鉸鍊多角度一體式支架依然沿用,其傾斜角度可以從0°調至150°。在使用時,其20°以内的阻力較小,可以輕松打開支架,在其它角度範圍内調整時阻力較大,擁有良好的穩定性。
廣受好評的Type Cover依然保持着進化,Surface Pro 4搭配的Type Cover鍵盤蓋将觸控闆面積擴大并更換為玻璃材質,觸感更加舒适、操作也更加順暢。同時,其鍵帽尺寸略有縮小,從而拉大了彼此之間的間距,并提升了鍵程,獲得了接近于傳統超極本的手感,這是其他平闆鍵盤蓋所不能比拟的。
軟與硬的進化
Surface Pro 4在軟件和硬件方面都實現了代次的更叠,其操作系統從不算成功的Windows 8.1升級到了Windows 10,這一操作系統充分展現了微軟對觸控、互聯網與Windows傳統融合的理解,從目前來看已經具備了成功的基礎。相比Android、iOS,全功能的Windows 10才是名副其實的生産力工具,可以完成從商務辦公、設計創造到個人娛樂的全部應用需求。
為了支持Windows 10的面部識别登陸,Surface Pro 4前置攝像頭擁有三個模塊,分别是紅外發射器、紅外接收器和攝像頭,這種設計有助于提高識别的速度和準确性。
同時,Windows 10還整合了很多新的特性,進一步提升了系統的易用性。最典型的當然是Windows Hello功能,我們可以用指紋識别或者面部識别的方式來登錄,其中面部識别功能就用到了前面提到的專用攝像頭模塊。從實際體驗來看,識别的過程不超過2秒,而且識别成功率非常高,這個功能基本上可以讓我們徹底忘掉密碼的存在了。
除了系統的更新,其實Surface Pro 4的關鍵革新還是在于硬件方面。在英特爾将酷睿處理器升級到第六代Skylake之後,微軟自然是第一時間在Surface Pro 4上采用了。對于這一代處理器的革新,我們在此前的文章中早就進行過全面的解析,包括對于功耗的控制、頻率切換的改進、GPU的升級以及對DirectX 12的支持等,在這裡我們就不專門介紹了。
Surface Pro 4提供了Core M、Core i5、Core i7三個檔次的配置,我們測試的這款采用了英特爾Core i5 6300U處理器,屬于其中的中端型号,不過在内存和硬盤方面卻是該型号的頂配,分别為8GB DDR3 1600和256GB PCI-E 3.0 SSD。
在實際測試中,其PCMark 8 Home模式性能得分為2839,續航時間4小時9分;new 3DMarkCloud Gate得分達到了5947。這樣的表現與常規的主流超極本沒有區别,不但可以滿足日常辦公、圖形處理的需要,還可以流暢地以中等畫質運行《英雄聯盟》等主流3D遊戲。當然,這是指在1920×1080分辨率下,而非其标準的2736×1824分辨率下。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Surface Pro 4這個4:3的2736×1824分辨率現在看來顯得不太合潮流,我們在《戰艦世界》等3D遊戲中竟然沒有找到對應的分辨率設定。
新的“紙”和“筆”
Surface Pro 4可以用于平面藝術創作
相對于Surface Pro 3上觸控筆令人诟病的退化,Surface Pro 4上标配的觸控筆卻讓人欣喜。再次擁有了1024級壓力感應,結合12.3英寸的PixelSense屏幕,SurfacePro 4已經擁有了與手繪闆一較長短的實力。對于設計師和藝術家們來說,Surface Pro 4可以提供準專業級的筆迹輸入,還可以實時處理和顯示筆迹效果,這種所見即所得的觸控創作體驗令人激動。再加上Surface Pro 4配備的100%完全覆蓋sRGB色彩空間并且可以單獨校正的屏幕,也許很多人都已經準備抛棄傳統的電腦 繪圖闆的創作方式了。而對于普通人,Surface Pro 4搭配新的觸控筆,也可以實現在Microsoft Edge浏覽器或者OneNote上進行類似手寫筆迹的書寫。
微軟甚至為此提供了不同硬度的筆尖套件
除了最典型的壓感級别提升,在新的Surface觸控筆我們還看到了很多人性化的改進。比如為了更便捷地進行記錄,Surface觸控筆支持一鍵啟動OneNote功能。為了滿足用戶的習慣,Surface觸控筆可以直接用末端實現橡皮擦功能—就和我們日常使用的鉛筆一樣。
新的Surface觸控筆支持1024級壓感,采用了内置锂電池的方式,無需充電。
另外,為了避免這隻售價448元的觸控筆丢失,其内部還整合了強力磁鐵,在不使用時可以牢牢吸附在Surface Pro 4的機身兩側。
小巧的Surface Pro 4在飛機上使用也很合适,隻不過如果用腿部支撐的話會顯得比較拘束。
可以說,Surface Pro 4已經充分發掘出了觸控功能在PC上的應用價值一用觸控實現内容創作,從而實現了與普通平闆的差異化。與此同時,Surface Pro 4也沒有放棄作為PC的傳統優勢,結合其便攜性和手感一流的鍵盤,相信很多人都會願意攜帶一台Surface Pro 4而非“平闆 筆記本”出差或者旅行。而對于很多時尚設計師來說,隻是這隻觸控筆就足以說服自己購買Surface Pro 4了。
小編有話說
很多人會想當然地将iPadPro與Surface Pro 4對比,對此我隻能說:他們沒有可比性,因為其定位和用途是截然不同的。iPad Pro是從iPad系列延伸出來的,輕娛樂屬性更加明顯;而Surface Pro 4則是一款可以取代傳統超極本的創新二合一PC,它可以在兼顧傳統應用需求的同時,成為我們工作上和生活中的優秀夥伴。Surface Pro 4将過去的不足一一優化,同時又保留了用戶喜歡的細節。最重要的是,已經足夠精緻、漸入佳境的它,足夠吸引我們改變自己的使用習慣。也許,Windows 10時代的PC,就應該是這個樣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