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号: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從前,村姑陳去茶葉店裡買茶,有時候會遇上一個問題,那就是,買回來的茶,泡了喝,跟店裡的,不是同一個味道。
每當這時候,總會從心底深處,生出深深的懷疑,是不是,這茶被掉包了?
是不是在店裡試喝的是一款茶,帶回家的又是另一款茶?
越想越有可能,立時便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提起茶,要去店裡興師問罪。
然而,去了店裡,從袋裡拿出一包來,現場沖泡,居然又不是在家裡沖泡時那死樣活氣,如同嚼蠟的味道。
反而是湯清水滑,香氣撲鼻的。
咦,難道是店裡的人會魔法?連茶到了人家店裡,也變得好喝了?
當然不是。
這茶,是有靈性的。
同一泡茶,在不同的人手裡泡,泡出來是不同的味道。在不同的城市泡,泡出來也是有差異的味道。
可能有看官會問,不就是一泡茶麼,為何會生出如此這麼多不同來?
要知道,沖泡時,影響一泡茶湯的口感的因素,是很多的。
稍稍總結一下,有人、水、器皿、溫度以及時間。
沖泡時影響茶味的元素——人
人,是第一個影響茶湯沖泡出來的滋味的因素。
并且,是最重要的因素,故而,放在第一位來寫它。
須知,不同的人,沖泡的手法是不一樣的。
注水,坐杯,出湯,這些手法上,不同的人,都會有差異。
沖泡手法不同,便決定着,注水方式不同,坐杯時間不同。自然,就決定着茶湯的濃淡程度不同,味道也就不同。
比如,村姑陳,喜歡環壁注水,尤其是春壽眉,總要讓燒沸的滾水,以蓋碗中心為圓點,繞着蓋碗邊緣,一圈一圈繞進來,直注到中心點才罷。
而李麻花,這個懶人,則喜歡定點注水,老是把壺嘴,對準一個位置倒下去。
如果是岩茶,水容易漫上來,能瞬間同時浸沒那些沒有被定點的水柱澆濕的茶葉,它們便能與被澆濕的茶葉,同時釋放出養份到茶湯裡,這樣,茶湯的口感便會均勻、飽滿。
而如果是白毫銀針,定點注水,便容易讓一部分茶葉因為被水柱澆濕而釋放内質,一部分則被底下湧上來的水面給擡高,成為銀針茶山頂部的那一部分,在第一沖裡不會釋放物質,或者隻釋放小部分物質,直接影響了第一沖的口感。
當初,村姑陳下了大力氣,才改變了李麻花這種注水方式。免得因為注水,而影響了茶湯的口感。
除了注水方式之外,坐杯時間,出湯時速度的快慢,都會影響到一泡茶湯的濃與淡,厚與薄,苦與澀,從而影響到品茶的人,對這泡茶的觀感。
沖泡時影響茶味的元素——水
陸羽茶經記得很清楚,水為茶之母。
水的品質,水的口感,對一泡茶的口感,也有決定性的作用。
村姑陳最近挑選了一泡好岩茶,叫玉麒麟,是武夷山土生土長的古茗茶之一。時人識過其真面目者,萬裡挑一。
第一沖的時候,奶油香氣十足,花香蘊在奶香裡,喝起來感覺簡直不要太好。
第二沖,湯清水滑,花香繞梁,各種香型變化,迷離動人。
遂興匆匆地拿出筆記本,記筆記,分享給列位看官。
然而,有一天,去了上海。
拿了在上海買的礦泉水,泡這泡玉麒麟給朋友喝。
沒想到,泡出來,卻大失所望。
香氣弱了,前一兩沖裡明顯的奶油香沒有了。花香也變得很淡,張揚的風格沒有了,成為像梅占那種幽幽的花香。
湯水也比較平庸,總體來說,有點乏善可陳的樣子。
呀,怎麼會差别這麼大?!
細細尋思了半天,村姑陳摸着上海買的雀巢冰露的礦泉水桶,再遙想着福州那桶本地水井裡打的泉水,找到了答案。
同一泡茶,同一個人,同一個蓋碗,這些變量都沒變。
唯一變化的,是水。
SO,不同的水,泡出來的茶,也會有雲泥之别。
在茶葉店裡買茶,人家用的是一種水,在自己家裡泡茶,用的又是一種水,當然有可能兩種水是同一種水,但大多數時候,兩種水,是不一樣的水。
那就極容易造成,在店裡買茶時喝到的味道,和自己回來後泡的味道,大相徑庭的情況。
如果不想發生這種差異,那就在店裡喝時,帶上自己的水,請店家用你的水來泡,這樣,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證茶湯滋味的偏差性,較小。
也能保證你買到的茶,是你自己喜歡的口味。
沖泡時影響茶味的元素——器皿
泡茶的工具,對茶湯滋味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選擇泡茶的工具,首先,容量要标準。
村姑陳的建議是,110-120毫升的蓋碗,投白茶5克,岩茶8克。
這個茶與水的比例,是相對而言最完美的比例,也是相對而言讓大多數人更加适應的比例。
有的人口味重,喜歡喝濃一點的茶。就自己擅自增加茶葉的投茶量,110毫升的蓋碗,能投進10克岩茶。
這樣泡出來的岩茶湯,就過濃,容易産生苦味和澀味,從而影響喝茶者對這款茶的印象——哇,這茶好濃,好苦,初學者一般就不打算再喝了。
如果購買的蓋碗偏大,達到160毫升,或者250毫升,那麼建議投茶量也要等比例上調。
否則,便容易讓茶湯泡得很稀,很薄,很淡。也會影響大家對這泡茶的印象,覺得寡淡,沒味道,不好喝,從而棄茶。
另外,泡茶器皿的選擇,也很重要。
壺類,一般隻建議用于裝逼,用于場景和氣氛的烘托與煊染,并不适合用于品鑒一款茶湯真正的香氣和滋味。
買了新茶回家,想試試它純正的香氣和滋味,那必定不能選擇壺類,尤其是紫砂壺——它的巨大毛孔在受熱後會吸走大量的香氣和滋味,還給你的,是一泡經過它修飾過的,化了妝的茶湯。
SO,如果想要喝到跟茶館裡差别不大的茶湯,建議,買一隻和它店裡差不多的蓋碗,或者,帶上自己的蓋碗去店裡試茶。
這樣,便能極大程度上,保證茶湯口感的不二性。
沖泡時影響茶味的元素——水溫
水的溫度,也是決定茶湯口感的一種因素。
道理很簡單。
比如煮湯,一鍋燒開的湯,和一鍋沒有燒開的湯,是不是味道不一樣?
這就是水溫對食物的養分釋放的影響作用。
泡茶也是一樣的,一定要沸水。不沸騰的水,溫度低,對茶葉的促進作用有限,不能讓茶葉中的物質,全部釋放出來。
這就直接影響了茶湯的淳和度,稠滑度,以及香氣。
而沸水,方可以給予茶葉最大的壓力,令其釋放出所有的物質,讓湯水呈現出最好的一面——又淳,又稠,又滑,又鮮爽,還香氣撲鼻,香得有層次。
有些朋友,原來是喝綠茶的,不知道聽了誰的理論,認為沸水會燙傷芽頭,故而泡白毫銀針的時候,隻用85-90度的溫水。
然而,這種水溫,隻夠給白毫銀針洗個澡,卻不夠給到它最大的壓力,讓它釋放出自己最大的能量。
這樣的水溫泡出來的白毫銀針,毫香弱、花香淡、湯水薄——這麼低的水溫,還來不及讓白毫銀外針穿的那件白毫外衣完全打濕,如何能讓湯感淳和稠滑呢?
所以,水溫,是讓茶葉盡情釋放最多能量的最大助力,千萬,不要因為茶葉嬌嫩,而憐惜它,給它洗個溫水澡。
這樣,隻會令你,品嘗到一款,沒有風格的,中庸的茶湯。
沖泡時影響茶味的元素——時間
喝茶的時間,其實也會決定着一泡茶的口感好壞。
這個在之前的文章裡,并沒有鄭重地寫過。
初時,隻是幾位朋友零散的觀點——大家通過自己的體會和觀察,認識到,下午喝茶更好喝。
具體的理由是:早晨,具體地說,是中午飯之前,喝茶是沒什麼味道的,再好喝的茶,都不太好喝。而到了中午飯之後,再喝茶,味覺好像一下子就被打開了,一下子所有感官都敏銳起來了,喝什麼茶,都感覺好喝了。
我們曾經問過李麻花那個學中醫的老爹,這種感覺,有什麼中醫學上的理論依據嗎?
李老爹笑眯眯地說,可能是每個人的個體差異吧。
然後半吊子中醫李麻花就去查了各種典籍,也沒有查到什麼理論可以佐證。
但是,我們就是感覺,早晨味覺系統還在沉睡,到了下午,味覺才全面打開,像開了挂一樣,什麼味道都能喝得出來,什麼香氣都能分出層次。
雖然,到現在,這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但是,它是真的存在的。
不信,你試試。
早晨喝一泡白毫銀針,中午飯後,再喝一泡。對比兩次的湯感和香氣,便知道,村姑陳所言非虛。
下午喝的茶,一定比早晨喝起來,感覺要好得多得多。
而我們去店裡買茶,通常是下午去,或者晚上去,這兩個時間段,味覺系統都打開了,喝什麼茶都感覺好喝。
當茶葉拿回來後,切忌早晨試茶,試不準的。一定要到下午再喝,這樣,才更準确。
決定一泡茶滋味的因素,還有好多,比如喝茶時的心境,以及喝茶時的夥伴,等等。
村姑陳就遇到過,一個茶友,說,我覺得這茶好喝,但我朋友覺得不好喝,她比我有經驗,她說不好,肯定不好。
村姑陳隻能為這樣堅持捍衛友誼的茶友,喝一聲彩!
其實,一泡茶好不好喝,抛掉上述外在因素,主要還是看自己。
自己喜歡,便是好茶。
心安處,便是身安處。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