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曆史上最大的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名号響徹海内外,為了能夠傳播自己的思想,向百姓傳授“仁義禮智信”的真正含義,他用了整整十四年的時間,帶領身邊的得力弟子去周遊列國,在這個過程中,創造出了很多經典語錄,使人深思,對人們的思想進步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他去世後,他的弟子為了将他的思想繼續傳播給後人,便将他之前創造的經典語錄整理在一起,彙編成了《論語》,這本書也被譽為是他所創辦的儒家學派的代表作品。
他的思想在當時的年代中非常先進,對中國乃至整個世界都産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甚至被列為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也被不少後世的統治者尊稱為“孔聖人”,随着他的影響力逐漸擴大,祭祀他的“祭祀大典”一度成為了百姓祭祀祖先與神靈同等級别的祭祀典禮,從這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孔子對中國人的重要之處。
其實,他的祖上便是宋國的貴族先祖,先祖是商朝的著名君主商湯,他能夠成為一個如此優秀的人,也算是沒有愧對祖先了。
他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從小便産生了做官的想法,從他二十歲開始便将入仕看作是自己的夢想,所以他對國家大事非常關心,也對治理國家的一些問題提出了屬于自己的看法,不過在走上仕途之路後,他才發現自己的思想與君王的思想有很大的偏差,他投到季桓子門下後,才發現君臣皆是迷戀女色的人,對于朝政也是置之不理的狀态,這種狀況讓他感到十分失望,君臣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大,在季桓子看來,孔子也是一個十分頑固之人,其實在他心目中對他也産生了很多不滿,在他看來,身為皇帝及時行樂就可以了,無需考慮太多。
于是他發現做官其實并不适合自己,解放人們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自此便開始了自己的周遊列國之旅,在開啟旅程的過程中,他特意挑選了身邊幾個比較出色的弟子來陪伴自己,也是他們負責記錄在這個過程中,自己所創造出來的一些經典語錄,其實除了他們之外,孔子還有很多弟子,那麼他的優秀弟子都有哪些呢?
顔回
作為恩師最得意的弟子,他也有過很多經典語錄流傳于世,他性格十分謙遜,待人比較溫和,從來不會跟别人發脾氣,面對一些知識的時候,也能夠表現出十分好學的樣子來,和其他人相比起來,他最大的特點就是異常尊重老師,從來不會拒絕恩師的任何一個要求,也不會說任何讓孔子不高興的話,以德行著稱于世,身邊的每個人都十分喜歡他,所以孔子對他的評價也非常高,稱呼他為自己最賢德的弟子。
比較遺憾的是,他不幸英年早逝,但是他的故事卻廣為人知,漢代的時候,君王為了能夠紀念孔子對後世學術的貢獻,特地設定了祭祀他的時刻,同樣他的七十二個弟子也分别被紀念為賢士,而顔回就被列為這七十二賢之首,每當百姓祭祀孔子的時候,會一起祭祀其他弟子,但是隻有顔回享受獨自供奉的資格。在後世很多君王的心目中,他都有着很高的地位,與他的老師相比,雖然他并沒有創造出儒家學派如此重要的學派,但是他為人處事的方式,以及待人謙遜的性格,更加值得所有人去學習,因此唐太宗還特意尊稱他為“先師”。
仲由
他也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以自己的政見聞明于世,與顔回相比,他的性格屬于另外一個極端,他做事的時候總是表現出一場魯莽的感覺,雖然直率正直,并且非常勇敢,但是卻總是因為太過魯莽,而導緻事情出現意料之外的偏差,不過他對待父母非常孝順,與孝道有關的每件事情一定會做到親力親為,因為他為人勇敢,所以在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以侍衛的身份一直跟随在恩師的身邊,深受孔子的喜愛與重用。
他為人十分正直,這一點不僅表現在他的處理事情的方式上,在做官時也從不世故圓滑,當他任大夫孔俚的宰時,孔俚的母親與人謀立想要讓孔裡殺掉衛出公,并沒有成功。子路聽說了這件事情後,立刻進城去面見蒯聩,蒯聩表現得非常生氣,命令身邊的侍衛擊落掉子路頭上的冠纓,子路聽到這些話時感到非常生氣,并且嚴肅喝斥對方說,如果是君主讓臣死,則臣必須得死,但是臣頭上的冠纓卻不可被拿下下來。他說完這些話後,便重新整理自己的冠纓,然後面無表情地選擇就義。
子貢
不得不承認,子貢應該是孔子所有的弟子中最聰明的一個人,因為和其他弟子相比起來,他的每門學問的成績都是最優秀的,因此孔子也給了他一個稱呼叫做“瑚琏之器”,就是因為他口才很好,十分擅長辯論,并且他也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處理事情的時候十分有條理,除了擅長辯論之外,他也非常喜歡鑽研經商之道,曾經利用自己的才華,在曹魯兩國之間通過經商,賺取了上達千金的傭金,也因此成為了所有弟子中最富有的人。
在後世的評價中,人們對于他的看法比較一緻,深深認為他是一個極為不尋常的人,尤其是司馬遷對這個人物非常感興趣,他在自己的《史記》中,對所有弟子都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可唯獨對他的評論最多,其傳記和其他人相比,也是最長的。這個人物對于後世的影響非常之大,除了才華斐然之外,在政治外交方面也頗有才能,他的經商更是十分有天賦,這也是為什麼與其他人相比,後人更喜歡子貢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真正的将學以緻用,踐行到了實際當中,用自己的才能創造了很多财富。
言偃
看過孔子所有弟子的資料之後,我們發現他們大多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北方人,而作為所有弟子中唯一一個南方人,言偃拜師的時候表現出非常謙虛的樣子,也許是因為南北方的文化差異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他總是喜歡用禮樂的方式來教化民衆,并沒有像其他弟子一樣,通過遊學演說的方式,來向百姓傳達自己的思想,所以他所在的每一個地方總是可以聽到弦歌的聲音,這點也非常得孔子贊賞。
他學成後并沒有選擇繼續侍奉在孔子身邊,而是選擇回到自己的故鄉,将自己在這裡學習到的文化傳播給故鄉,因此也被稱為是“傳播東南文化的第一個人”,他對于吳地文化的繁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說是這裡的文化啟蒙者。因為他的功勞十分之大,所以在唐朝起,便被追封為吳侯,就是為了讓百姓記住他為了文化的傳播所做的貢獻,而在康熙年間,還特别将他設定為五經博士之中的一個人,他的爵位也由自己的後人世襲。
曾參
這應該是孔子所有弟子中,大家最熟悉的一個人,因為他的思想不亞于自己的老師,所以後世的人們尊稱他為“曾子”,他廣為人知的原因不僅是因為思想先進,還主要因為他曾提出的“吾日三省吾身”的方法,希望能夠每天深刻反省自己三次,來提升自己的能力,讓自己變為一個更加優秀的人,這句話在後世廣為流傳,因此也讓他的名字被大家記住,除此之外,他也是一個十分孝順的人,他對于供養父母的要求,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主張“慎終”和“追遠”,意思是在辦理自己父母的喪事時,應該格外的慎重,将每一個細節都處理到位,在追念自己的祖先時,應該用非常虔誠的态度來面對這件事情,對于别人冒犯自己的行為,也不必太過計較。他用實踐的方法将孔子的學說傳播給大衆,随後在《孝經》以及《大學》中也有過很多不俗的語錄,被看作是孔子所有弟子中最重視道德的傳播者,他的很多作品都講述了道德的重要性,講述為人的方法以及面對家人的方法,因此也被很多後代的帝王尊稱為“宗聖”。
蔔商
與其他弟子不同的是,他對于政治文化并不是很感興趣,雖然師從孔子,但卻并沒有因為這個原因而選擇入仕,他對于命理的研究格外有興趣,也是最早提出“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個觀點的人,這個觀點也在後世影響了很多人。當然了他所提出的這個觀點并不是在倡導人們不需要去奮鬥,而是在遇到問題時,用一顆平常心去看待,不要總是太過計較,哪怕是最嚴重的生死問題也不需要太過糾結,因為這是必須要順應自然的事情,沒有辦法能夠避免,凡事都要看開一點。
除了生死之外,家世背景也是我們沒有辦法能夠選擇的,後來能夠過上怎樣的生活,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自己究竟是否會選擇奮鬥,或者說究竟付出了怎樣的努力,但是出生于怎樣的家庭,是我們沒有辦法能夠選擇的,有些人生來就很富有,但有些人生來就很貧窮,這并不需要太過計較,因為任何人都沒有辦法能夠改變,他的一生都在緻力于将自己的觀點傳播給大衆,雖然和其他弟子相比,他拜師的時間最晚,但是他所留下來的著作卻是最多的。
冉雍
他的出生和劉備非常相似,都屬于君王之後,但傳到他這一輩的時候已經沒落了,所以從小家境十分貧寒,隻能靠放牛來養家糊口,拜師之前,他已經入仕,并且他認為應該用德行來感化百姓,才是一個皇帝最應該具有的品德,隻不過他在做官之後,沒有辦法能夠完成自己的想法,他為人處事非常有禮貌,但是對于他的意見,君主從來不會聽從,甚至不會完整的聽進去,這讓他感到非常失望,于是便決定辭官。
拜師之後,便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思想是否有些問題,不過孔子對他的評價很高,認為他是一個非常主觀的人,他治理國家的方式以及思想并沒有任何問題,也許是因為沒有遇到一個好的伯樂,導緻他的一身才華無處得以施展。
孔子和他的弟子為我們留下了很多經典的著作,讓我們的思想以及文化得到最深程度的發展,這不僅為我們五千年的文化奠定了基礎,還讓我們養成了溫良的性格,可以說孔子等人對中國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