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因港而立、山海相依,海洋是其最大的優勢和潛力所在。如何做好海洋這篇大文章,是日照實現“港産城海”深度融合發展的一道必答題。
“海上巨無霸”——“深藍1号”是中國首座自主研制的大型全潛式深海智能漁業養殖裝備,30萬尾三文魚從這裡培養繁殖,國内高品質三文魚依賴進口的局面被打破,批量國産深遠海優質三文魚從此走上百姓餐桌;陽光海岸綠道将沿海優質沙灘和景區串聯起來,構建了一條海岸線上的“綠絲帶”,為市民提供了休閑健身的好去處;海龍灣退港還海修複整治工程新增沙灘46萬平方米,吸引了許多珍稀海洋動物前來栖息;近年來,日照的濱海旅遊業蓬勃發展、港口加快轉型升級、水産養殖産業不斷壯大,展現出“港産城海”深度融合發展的強勁動力。
“深海漁場”—“藍海1号”,國産深海優質三文魚走上百姓餐桌
近年來,素有“冰海之皇”美譽的三文魚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百姓的餐桌上,人們在品嘗這些珍羞美味之時,可曾想過它們從何而來?作為一種冷水性魚類,三文魚對水質、水溫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人工養殖難度極大。因此,國内高品質三文魚大多依賴于進口。
“深藍1号”堪稱海上“巨無霸” 網箱周長180m 高38m 重約1400t
發起“海洋攻勢”,打好海洋産業轉型跨越這場硬仗,深遠海養殖具有極大的增長空間。經過多年調查,專家發現距日照130海裡的黃海冷水團,具有溫度低、水質優良、溶解氧豐富等特點,這裡底層海水溫度常年保持在12℃以下,可以說是三文魚等冷水魚類成長的天然溫床。這樣優質的氣候和水文條件,為我國探索三文魚的人工養殖提供可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黃海冷水團這樣适宜的生長條件,三文魚如何培育又成了下一個難題。海上“巨無霸”——“深藍1号”發揮了巨大作用。“深藍1号”是中國首座自主研制的大型全潛式深海智能漁業養殖裝備,由日照市萬澤豐漁業有限公司出資建設,中國海洋大學與湖北海洋工程裝備研究院聯合設計,青島武船重工有限公司負責建造。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全潛式智能網箱,它相當于40個标準遊泳池大小,質量超過1500噸,可以同時養殖30萬尾三文魚。
據萬澤豐漁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李澤明回憶,“深藍1号”并非他們當初的第一選擇,在探索深遠海三文魚養殖的過程中,他們也經曆了許多挫折。“2017年,我們采取的是PE網箱養殖的辦法,通過工程船将這些網箱托運到100多海裡外。但沒過多久,我們的網箱就被鲨魚咬破了,單純地複制近海養殖模式并未獲得成功。此次事件後,我們團隊意識到裝備的重要性;2018年,我們發現了挪威制造的網箱,并以此為藍本設計出‘深藍1号’。我們原本信心滿滿,但接着就遇到網箱磨損的問題;直到2019年,‘深藍1号’經過再次優化,我們才真正意義上開啟了三文魚的深遠海養殖實驗。”
整個養殖水體約5萬立方 相當于40個标準遊泳池
2021年6月,“深藍一号”網箱首次實施規模化收魚,單魚平均重量超過4kg,成活率達到80%,共收三文魚15.6萬尾,品質達到歐盟出口标準,這标志着我國首次規模化養殖高價值魚類取得成功。就此打破了三文魚依賴進口的局面,實現了國産海水三文魚養殖“零”的突破,标志着深遠海養殖“1 N”新模式的初步搭建和産業規模化生産模式的成功開啟。
曆經6年,從PE實驗網箱到全球最大的全潛式深海養殖裝備“深藍1号”,創新團隊攻克了黃海冷水團三文魚養殖在育苗、深遠海養殖、裝備等關鍵環節的技術攻關,推動了黃海冷水團鲑鳟魚類綠色養殖技術創新和産業發展,填補了國内外多項海洋科技空白。
“我們的目标就是打造全産業鍊條的示範工程,助力傳統漁業的轉型升級,實現海水三文魚養殖‘零’的突破,讓中國的老百姓吃上我們自主培育的高品質三文魚,推動我國深遠海養殖更上一個台階”,山東深遠海綠色養殖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湯慶凱對記者說。
深遠海養殖“1 N”模式,即“1個中央綜合管理平台 多個分布式網箱”的集群式養殖模式。該模式可帶動深遠海高端養殖、苗種繁育、飼料、疫苗、加工倉儲、銷售、深遠海新能源、高端海洋裝備等業務,實現深遠海綠色養殖的标準化、規模化、産業化和市場化。
“黑煤場”變成“金沙灘”日照退港還海 新增沙灘面積46萬平方米
深秋的日照海龍灣,湛藍清澈的海水倒映着藍天白雲,海鷗不時飛掠過水面。不遠處,一條人造沙灘宛如一面“金綢緞”,與周圍燈塔旅遊景區和諧相融。若非有人介紹,誰能想到如今蜿蜒美麗的沙灘,五六年前,還曾是一片黑乎乎的煤炭堆場呢?
日照退港還海恢複了1882米的生态岸線 新增沙灘面積46萬平方米
原來,上世紀80年代,因水深條件好、不凍不淤等優勢,日照石臼區域海域成為了我國“北煤南運”和煤炭出口的深水港址。日照的煤炭碼頭和日照港石臼港區煤堆場,也成為了日照港業務發展的第一塊基石。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發展,港口建設與城市發展相互制約的矛盾日益凸顯,緊鄰日照市著名的燈塔風景區的煤炭碼頭和煤堆場,逐漸開始成了“煞風景”的存在。
針對這一問題,2016年,日照市在全國率先實施港口岸線退用還海項目——海州灣日照港北區港口岸線退港還海修複整治工程(簡稱“海龍灣退港還海工程”),開始探索一條港口工業岸線生态修複新路徑。
在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期待中,這個概算總投資6.1億元、帶動社會資金40億元的項目,2017年2月開工,2019年6月完工。
項目的實施,不僅恢複了1882米的生态岸線,形成了以“龍山咀”為龍頭、以“海龍灣”為龍尾的綿延10km優質砂質岸線,讓日照新增沙灘面積46萬平方米,而且周邊海域海洋環境、生物資源等也得到顯著改善。周圍海域水質提升到國家海水二類标準,可吸入顆粒物控制在30mg/m³以下,細顆粒物含量控制在25mg/ m³以下,生态環境整治效果顯著提高。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海龜、白海豚等10餘種海洋生物也開始頻繁出現在項目所在海域。
近年來,日照市将陽光海岸帶作為旅遊核心區域來打造,大力實施實施陽光海岸品質提升工程,免費開放了萬平口、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兩個4A級景區,高标準打造了28公裡的陽光海岸綠道和33.8公裡的山海風情綠道,将東夷小鎮、海洋公園、日照海洋美學館等26個最具特色的濱海旅遊項目串點成線,處處如畫,美不勝收,成為山東仙境海岸的一顆明珠。
荒灘變“旅遊大道”,28公裡陽光海岸綠道 盡展日照山海風情
“藍天、碧海、金沙灘”,這三個關鍵詞早已成為日照的金字招牌,幾乎每個符号裡都洋溢着濃濃的海洋氣息。近年來,一條橫亘南北的陽光綠道,更是訴說着這座城市的山海風情。
據介紹,該陽光海岸綠道全長28公裡,包括跑步道、自行車道、飄橋等基礎設施,是日照近年來開展陽光海岸品質提升和精緻城市建設的重點内容。該綠道将日照沿海優質沙灘和景區串聯起來,原貌保留了松林、沙灘、礁石和濕地資源,共同構建了一條海岸線上的“綠絲帶”。
日照高标準打造28公裡的陽光海岸綠道和33.8公裡的山海風情綠道,将26個濱海旅遊項目串點成線
伴随陽光海岸綠道而生的,還有日照太公島濕地公園。該公園共18.3萬平方米,有“一場”“兩池”“五橋”“十景”。其中,“五橋”中的飄橋是串聯陽光海岸綠道的主要通道,為市民遊客打造了“空中走”“畫中遊”的體驗情境。
十一月的山海天旅遊度假區,早已沒有了國慶黃金周時的熙熙攘攘和人流湧動,但仍有不少的遊客和市民來到這裡健身散步、打卡休閑。山海天旅遊度假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于冰興奮地對記者說:“在國慶假期,我們度假區累計接待遊客達97.5萬人,來訪遊客數量高于疫情前同期,最高一天遊客超過了20萬人次。”
自實施陽光海岸品質提升行動以來,日照市圍繞“海洋 旅遊”,着力打造“陽光海岸”旅遊品牌。特别是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深入實施“産業強市”戰略,将旅遊産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産業來培育,用高标準打造了28公裡的陽光海岸綠道和33.8公裡的山海風情綠道,将東夷小鎮、海洋公園、日照海洋美學館等26個最具特色的濱海旅遊項目串點成線,構建一條連山連海、獨具魅力的生态風光帶。
“從前這裡都是荒灘,現在這裡生機勃勃,綠意盎然。這不僅是一條旅遊大道,更是一條生态綠道、經濟綠道”,于冰補充道,“陽光綠道對招商引資有很大的推動作用。許多客商來到日照,到海邊一看就不想走了,說要在這裡投資,還要在這裡落戶”。通過陽光海岸精品旅遊産業集群,日照正不斷優化産業結構,豐富旅遊業态,山海天旅遊度假區、東港區相繼成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和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豐收”,讓“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成為到過這座城市的朋友們的普遍共識。2020年,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布的第二批山東省“十強”産業“雁陣形”集群名單,日照市陽光海岸帶精品旅遊産業集群成功入選。
“日照市發展的最大優勢在海洋,最大潛力也在海洋。日照旅遊最大的特色也是海洋旅遊”,日照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劉德忠介紹說,“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遊客1487萬人次,同比增長144.48%,恢複到2019年同期的96.34%;實現收入108.65億元,同比增長202.68%,恢複到2019年同期的97.14%”。
劉德忠進一步表示,在“十四五”時期,日照将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三區一市”為抓手,突出規劃引領、項目帶動、集群化發展,大力發展海濱度假、海上垂釣、帆船遊艇等海洋旅遊業态産品,實現海洋旅遊由海岸向海上、海下延伸,進一步培育壯大陽海岸帶精品旅遊産業集群,充實提升海洋旅遊發展内涵,聚力打造現代化國際海濱旅遊度假名城。
未來,依托陽光海岸精品旅遊産業集群,日照将持續深入打造“宜居之城”與“活力之城”,加快建設生活富裕、生态宜居、活力時尚、幸福和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
山海相依,風光秀美。日照在探索“港城融合”的進程中,邁出了紮實、高質量的一步。秉持“生态立市、打造精緻城市”的發展理念,日照在推進生态治理、退港還海的方面仍将大有可為。随着“東煤南移”“打造新型智慧綠色港口”等戰略性規劃的陸續落成,“水清、岸綠、灘淨、灣美”必将成為這座美麗濱海之城的城市底色。
(閃電新聞記者 馮詩惠)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