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供應商貨款模式

供應商貨款模式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09:12:10

作者:袁來

供應商貨款模式(資金商配送商覆蓋商)1

經銷商群體的出現,大概在90年代,随着商貿流通體制改革,最早一批經銷商出現。

當時的經銷商,主要還是供銷社體制内出來的群體。還有一部分經銷商,之前沒有找到合适的工作,退而求其次,做商品的倒買倒賣。好一點的,能在批發市場開個檔口;差一點的,連門面都沒有,騎個三輪車,居無定所,流動做生意。

90年代,供小于求,物質匮乏,其實生意相對比較好做。一部分廠家的銷售經理,看到這樣的生意機會,也加入到經銷商行列中。

這三類基本組成了經銷商的角色。即使發展至今,也沒有太多的變化。

從90年代,到現在的2020年。經過30年,有的經銷商已經倒下、逃離,有的經銷商将生意越做越大,從百萬到千萬到過億的生意,仍以每年15%-30%的增速發展,而大多數經銷商,在當前其實是處在一個“水深火熱”的狀态。

下遊KA的苛捐雜稅,小店的賬期低價,上遊廠家的每年遞增任務,還有各種眼花缭亂的新零售,直播帶貨,電商狂歡節。讓經銷商這類“老實人”,總是飽受折磨。

生意難,是共識!如何在困中取勝,這是每一位經銷商,都應該思考的話題。

“新經銷”嘗試梳理經銷商的發展路徑,結合過去新經銷報道的優秀經銷商案例,為各位提供一些方向性的思考。

在當前時代下,生意難做,已經不是今天代理一個品牌,明天代理一個品牌,就能解決的。而是真正地站在,為誰而服務,為誰提供價值的角度,這是經銷商生意做大的核心底層。

-01-資金商→配送商→覆蓋商→運營商

過去的經銷商,或許你有廠家的資源,再加上口袋裡有錢,基本上産品不愁賣。到了完全市場經濟時代,跑馬圈地,緊接着在一線出現競争。此時,廠家為了第一時間将商品上架到一線網點,經銷商開始進入了“配送商”時代。

到了現在,幾乎所有的經銷商都已經實現了配送的職能。過去的核心能力,是現在的基本條件和門檻。越來越多的經銷商意識到,生意是自己的,而非廠家的。

進一步的,做網點覆蓋,做商品運營。不僅僅是廠家對經銷商提出的要求,也是經銷商自身主導掌控市場的關鍵。在新經銷看來,如今絕大多數經銷商,正處于覆蓋商和運營商的階段。

部分品類在部分渠道,經銷商做好覆蓋就行,比如日化、調味品類,在夫妻老婆店,經銷商能做到覆蓋,商品上架就可以。品牌競争烈度不強,在小店渠道周轉不高。

當然,有些品類在主流渠道,經銷商不僅僅要做好覆蓋,還要做好運營。比如飲料品類,在夫妻老婆店,商品上架已經無效,簡單的商品陳列,也起不到太大作用。

此時,要站在消費者進店購物的角度,考慮如何運營商品,實現最大概率地被買走。結合品類的消費特性,設計商品運營的系列動作,這對經銷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以預判,不管經銷什麼品類,匹配什麼渠道,下一階段,做到本地網點的覆蓋,隻是做好經銷商的一個基本門檻,生意做好的關鍵取決于是否具備運營的能力。

以前一個強勢優質的廠家,找經銷商合作,通常會問,你有多少人,有幾輛車,覆蓋多少家網點。我想不久以後,廠家會問經銷商,你将打算如何操盤這個市場,整體的規劃,營銷策略是什麼.....

-02-生意的方向決定了做什麼樣的覆蓋?

再談運營前,先談一下覆蓋。

雖然覆蓋是基本要求,但這裡,還是存在一些區别,是經銷商業務方向選擇問題。什麼意思?

是覆蓋全渠道,還是覆蓋某個垂直的渠道。比如,你經銷主力的品牌是伊利或蒙牛,這樣的主流大衆品類,你需要覆蓋的是全渠道。

流通小店,現代賣場,連鎖便利,區域大超。除了這些常規所見的,還有本地的社區團購,新零售平台、企業團購福利,工廠内購......等等。基于品類特性,做好本地市場的全渠道覆蓋。

多說一句,在覆蓋維度上,經銷商如果想賺錢,常見渠道的覆蓋,已經拉不開差距了,你做到了,别人也能做到,剩下的是資源投入多少的問題。但如果你能在本地特通渠道,做好覆蓋,無論是競争烈度,還是盈利的空間,都有很大的機會。

另外一類覆蓋,比如,你經銷的是休閑食品,這一個大類目,數十個品牌,你可能無法有效做好全渠道覆蓋,那經銷商的核心目标是做好某一個細分渠道覆蓋,比如做到80%以上本地的流通小店的覆蓋。

這裡覆蓋的選擇是基于經銷商生意方向,是做一兩個品牌的生意,還是做某一個品類的生意。鑒于當前大多數經銷商是多個品牌的經銷,遠未達到品類經銷的程度,因此,建議經銷商在覆蓋上,多考慮結合自身經銷品類特性,進行全渠道覆蓋。

-03-到底什麼是運營商?

覆蓋商是以賣進為核心,運營商是以賣出為核心。無論是什麼類型的經銷商,最後回歸到一點:商品運營。

商品運營的核心目标是更多的商品賣出。當然,對應的渠道不同,品類特性不同,商品賣出的方法有差異。

比如,飲料品類,主流渠道是流通小店,産品同質化、沖動性消費特征,商品賣出更多的是“概率銷售”,如何通過陳列、海報、位置,最大概率地被消費者買走。

比如,糧油品類,主流渠道是KA和中超,品牌集中度高,偏重理性決策消費,商品賣出更多的是“價值銷售”,如何通過産品體驗、産品賣點,海報物料,被消費者買走。

簡而言之,每個快消類目的消費特性、主流售賣場景,以及外部市場競争不同,每個品類的商品運營邏輯是不同的,經銷商必須有“商品賣出”的洞察。

具體如何洞察?核心是三個層面:

1. 是否引起消費者的注意?

2. 能否與消費者進行對話?

3. 能否離消費者距離更近?

關于第一點,是否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在飲料品類中,應用廣泛。太古可口可樂潘利華先生曾在新經銷發布過,如何争奪消費者注意力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閱讀:《鋪貨沒有用,産品上架才有用。搶市場,核心搶的是優質陳列位!》

飲料,算是快消行業裡在一線市場競争最為激烈的品類,在争奪消費者注意力方面,已經走在行業最前沿。其他品類,可以在飲料品類的操作方法中,适當摘選一兩個方法就可以。

第二點,能否與消費者進行對話。産品那麼多,為什麼選擇你。當品牌的知名度,比如,伊利和蒙牛,金龍魚和福臨門,品牌對消費者沒有特别差異時,如何讓消費者選擇你。

此時在一線終端市場,經銷商要做的不是一味宣傳品牌,說品牌廣告語,說品牌行業地位;也不是一味打特價,做促銷,而是告訴消費者購買選擇我的理由是什麼,能夠解決什麼問題。

比如現在是端午期間,相比直接買1送1,如果将宣傳策略換成,迎端午,提前囤貨更便宜。下面再加上“買1送1”,這樣的銷售效果會更好。先說購買理由,再說購買優惠。

第三點,能否離消費者距離更近。這裡的近,本質上,也是經銷商能夠覆蓋的渠道。比如社區團購、到家電商、外賣平台;比如特殊渠道,企業的團購福利;再如,疫情期間,不少經銷商在微信朋友圈、社群做銷售,本質上,也是離消費者更近,一屏之隔。

上述可以說是經銷商做好商品運營的最小運營單元。再往上一點,經銷商要考慮的是,産品結構的運營,門店網點的運營,與之匹配的是資源的投放,人員的管理。

運營,是經銷商生意好壞的關鍵,做不到精細化的運營,隻是做商品的搬運賣進,想賺到錢,幾乎也沒有太多的可能性。

最後,我認為,未來本地商貿流通領域的競争,不再是廠商之間的博弈,不再是品牌之間的競争,而是經銷商與經銷商之間的競争!

經銷商之間競争的核心抓手,是覆蓋和運營。誰覆蓋的多,誰就能獲得更多品牌經銷的機會,誰就有更多的市場地盤;誰運營的好,誰就能獲得更多的利潤,誰就能把生意做得更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