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伏天,喝綠豆當然可以解暑。夏天帶孩子的問題挺多的,來看看吧。
我遇到一件怪事,在包子店的門口,有一個小女孩子直奔到飲料面前,指着幾杯橙汁說:“媽媽,我要喝飲料!”下面的育兒環節就要展開了~
媽媽聽到飲料兩字,很反感,臉立馬拉下來,看也不看那是什麼樣的飲料。呵斥地喊着小女孩往前趕路。
當然,小女孩的舉動也很“悲壯”,直接蹲在包子攤下,把臉埋進了膝蓋,哭了起來。
小女的媽媽覺得有一點不好意思,她可能會覺得:别人覺得她節省,不給孩子買。但又覺得:孩子要什麼,就買一杯,多不好啊,依慣了孩子,也是要被别人笑話的。
旁邊的老奶奶,建議她給孩子買豆漿,她的孩子最後也願意喝豆漿。
看吧,是孩子渴了,并不是想喝飲料。
其實孩子和大人,都沒溝通好啊,問題出在哪兒啊?
這麼熱的天氣,孩子在街上也沒帶水壺,感覺到熱,自然第一目标就是飲料,很直觀的目标。而大人是拒絕的,光頭強說:“我的天呐!”。
無論是6歲,還是2歲的孩子,都應該把水壺帶着走。
别說是小孩渴了,大人也會渴得要命。因為要出多少汗,就要加倍地去喝水。夏天的氣溫,一點都不低。
那怎麼做呢?怎樣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
大人在帶孩子時,孩子的狀況大人要掌握到,不會兒童心理學也沒關系,孩子做什麼、幹什麼、吃什麼、玩什麼,大人都要注意到孩子的心情,或需求和安全因素。
這一點算不算帶孩子的重中之重?其實說出來,也不會得到更多的理解。
如果大人對孩子的需求,一味地拒絕,或反對,孩子的心靈就會很受創傷。當得不到理解時,孩子會變得孤僻,把自己封閉起來,那一種反抗的力量,卻被家長壓着無法釋放,終将影響孩子性格的發展。
孩子的出發點是好的,就是要支持。比如讓孩子自己去洗碗。哎,做吧!做吧,小能人!
比如,你說孩子為什麼還在吃零食,其實嘴巴裡是在吃包子。
看吧,誤會孩子了,為什麼還要責備孩子呢?因為孩子沒有反抗能力麼?
在某一種程度來說吧,孩子也是底層人群,他們需要得到更多的理解和關懷。
大人不開心了,拿孩子撒氣;孩子做錯了事,訓斥孩子;
那麼孩子還能不能好好地成長呢?
這樣的育兒模式較為傳統,但也不可否認它是存在的。
最好的育兒方式是什麼啊?是跟孩子做朋友,做知己。别看孩子小,3-6歲的孩子,有時還能成為大人的老師,是吧?有認同感吧?
我們始終需要站在孩子的立場,為孩子發聲。但孩子也是自己家的,有什麼理由不對他們更貼心呢?
喜歡的朋友,記得關注孩子王的育兒彈堂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