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緻良知和陽明心學的區别

緻良知和陽明心學的區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7 16:04:00

王陽明的心學很多人很喜歡,也一直在學,但是往往隻是學術上的學習,看了後雲裡霧裡,卻不能很好地在生活中應用心學。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心學”,我認為心學隻是符合我當下的理解,也感覺很适合在生活中應用。

在理解“陽明四訣”——“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之前,我們先理解“緻良知”。

緻良知和陽明心學的區别(陽明心學最強大的力量)1

“緻良知”

“緻良知”我以“字面”的意思解析,緻良知,“達到良好的覺知”,簡單明了直指事物本事。

換句話說,陽明心學,其實就是訓練我們的覺知,達到良好的覺知的一門學問。

明白了這一點,你再回頭來看“陽明四訣”,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緻良知和陽明心學的區别(陽明心學最強大的力量)2

無善無惡心之體

這一句是世界觀,世界本源無善無惡,日月星辰,山川湖海,花鳥魚蟲,自然而然,生老病死。

獅子吃羊,羊吃草,草吸收大地養分,獅子羊死後又給大地養分……無善無惡,這就是天律,自然律。

世界本是如此。

有善有惡意之動

這一句體現的是價值觀。

意,心之音也。善惡是怎麼出現的呢?誰在判斷善惡?

是你在判斷。獅子吃羊,你認為是惡,羊吃草,你認為是善。

道德經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善惡相易相成,不斷變化。

而這一切隻是“心”的種種念頭的冒起。

善惡對錯因為你而起。

緻良知和陽明心學的區别(陽明心學最強大的力量)3

知善知惡是良知

這一句是人生觀。我們往往把良知,當成良好的認知,甚至被當成良心。

傳習錄中,陽明先生這麼寫着:

“天沒有我的靈明,誰去仰他高?地沒有我的靈明,誰去俯他深?鬼沒有我的靈明,誰去辨他吉兇災祥?天地、鬼神、萬物,離卻我的靈明,便沒有天地、鬼神、萬物了。我的靈明離卻天地、鬼神、萬物,亦沒有我的靈明。”

“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若草木瓦石無人的良知,不可以為草木瓦石矣。豈惟草木瓦石為然,天地無人的良知,亦不可為天地矣,蓋天地萬物與人原是一體,其發竅之最精處,是人心一點靈明。”

可以看到,判斷這一切的就是良知—————良好的覺知。沒有這個判斷的你,又如何定義善惡。

為善去惡是格物

這一句是方法論,格物緻知的解釋太多,也給新入門的朋友帶來太多的困擾,還是以最簡單明了的解析。

格物,就是把事物放在格子裡分類,就能達到良好的覺知能力。

獅子吃羊,是生存,無善,我們放到格子裡分類。

人類濫殺野生動物,非為生存,是貪婪,為惡,我們放到格子裡分類。

當你把事物慢慢分類,你會發現,所有這些善惡都隻是一個個念頭,你把這些念頭一個個放在格子裡,細細的念頭的起心動念也能被你捕捉到,你就有良好的覺知。

要知道念頭往往會被你的“善惡”觀給修飾,僞裝成各種樣式,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些念頭放在格子裡,看着他們。

緻良知和陽明心學的區别(陽明心學最強大的力量)4

知行合一

其實”良知“,”本體“這些都是我們本有的,隻是我們受了後天習性,而使我們的“心”蒙塵。訓練我們的覺知能力,就是為了掃清這些“塵”。也許最後你會發現“本來無一物”,壓根就沒有任何“塵”。

最後我們就可以理解所謂“知行合一”,從字面理解好像就是知道的事情要去行動,達到知與行統一的意思。

而這個“知”還是“覺知”的意思,覺知到你當下所有行為,就能達到合一。這也就是《心經》前三個字,觀自在,“觀察到自己當下在做什麼”。

這也是當下經常所說的“活在當下”,但是許多人隻“活”在當下,卻沒有去“覺”,是“誰”活在當下。

結語

扛,你就對了。

這隻是我個人當下一點拙見,但是确實好用,這些話“不像空中樓閣”,高高在上,能夠指導我的生活,這就足矣。

也許幾年後我又會有不同的理解,歡迎您來指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