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娛樂

 > 紅樓夢與聊齋是同時期的嗎

紅樓夢與聊齋是同時期的嗎

娛樂 更新时间:2025-04-06 12:21:23

作者:土默熱

紅樓夢與聊齋是同時期的嗎(紅樓夢池北偶談)1

本文之所以排列三部小說的書名作為文章題目,是因為這三部小說中,共同記載了兩段清朝初期發生的真實故事,且從三部小說的選材看,其作者之間有着極為親密的關系。這一文學史上不多見的特殊事件,可有效證實《紅樓夢》小說創作的時代背景,值得紅學界專家學者重視研究。

《紅樓夢》作者和成書過程存在争議,這裡暫時不談;《池北偶談》和《聊齋志異》的作者和創作時期是清楚無疑的。《池北偶談》又名《石帆亭紀談》,乃清初康熙年間所創的一部筆記體小說集,成書于康熙辛未(康熙三十年1691)秋,共二十六卷。作者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又字贻上,号阮亭,自号漁洋山人,山東新城(今桓台縣)人。曆任翰林學士、國子監祭酒、禮部侍郎、刑部尚書。一代詩壇領袖,門生故吏滿天下。

紅樓夢與聊齋是同時期的嗎(紅樓夢池北偶談)2

王士禛像

《池北偶談》以作者在京二十年間的見聞,主要記叙了四個方面的奇聞異事:一是清代典章與科甲制度、衣冠勝事等事;二是明中葉至清初名臣、畸人、烈女等事;三是評論古今詩文,采撷名言佳句;四是記叙神怪傳聞故事。《池北偶談》對于後人研究清初掌故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民間俗稱《鬼狐傳》,是清初康熙年間所創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全書共收錄短篇小說491篇,多以鬼狐神妖、奇聞異事為題材,内容廣泛豐富,人物鮮明生動,情節曲折離奇,藝術成就很高。作者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山東淄川(今淄博市淄川區)人。科舉不第,布衣終身。

紅樓夢與聊齋是同時期的嗎(紅樓夢池北偶談)3

蒲松齡像

《聊齋志異》的創作,前後曆時四十餘年,貫穿了蒲松齡的大半生,最終成書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書成後蒲松齡因家貧無力印行,直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方由後人刊刻行世,這已是蒲松齡逝世近百年後的事情了。

《紅樓夢》《池北偶談》《聊齋志異》三部小說中,同時記載了兩件奇聞異事。首先是康熙七年(1668)六月十七日,山東郯城發生8.5級地震所引起的海嘯。

紅樓夢與聊齋是同時期的嗎(紅樓夢池北偶談)4

海嘯

《紅樓夢》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雲偶填柳絮詞》中,記載寶玉之父賈政欽點學差上任後,原定六月中準進京,可巧近海一帶‘海嘯’,又遭蹋了幾處生民。地方官題本奏聞,奉旨就着賈政順路查看赈濟回來。如此算去,至冬底方回。發生在山東郯城的這次大地震,波及東南沿海數省,确實在沿海引發了大海嘯。有證據證明這是有清一代發生的惟一一次大海嘯。

王士禛《池北偶談》一書中,就有關于這次大地震的詳細記載:康熙戊申(康熙七年,1668)六月十七日戌刻,山東、江南、浙江、河南諸省,同時地大震,而山東之沂、莒、郯三州縣尤甚。郯之馬頭鎮,死傷數千人,地裂山潰,沙水湧出,水中多有魚蟹之屬。又天鼓鳴,鐘鼓自鳴。淮北沭陽人白日見一龍騰起,金鱗燦然,時方晴明無雲氣雲。

蒲松齡《聊齋志異》一書中,對這次郯城大地震也有專章記載,題目就叫做《地震》: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餘适客稷下,方與表兄李笃之對燭飲。忽聞有聲如雷,自東南來,向西北去。衆駭異,不解其故。俄而幾案擺簸,酒杯傾覆;屋梁椽柱,錯折有聲。相顧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趨出。見樓閣房舍,仆而複起;牆傾屋塌之聲,與兒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暈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轉側。河水傾潑丈餘,鴨鳴犬吠滿城中。逾一時許,始稍定。視街上,則男女裸聚,競相告語,并忘其未衣也。後聞某處井傾仄,不可汲;某家樓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廣數畝。此真非常之奇變也。

《紅樓夢》《池北偶談》《聊齋志異》三部小說中,同時記載的另一個奇聞異事,就是清順治二年(1645)發生在山東青州衡王府的林四娘故事。

《紅樓夢》第七十八回《老學士閑征姽婳詞 癡公子杜撰芙蓉诔》中,描寫了一個賈寶玉作長篇古風《姽婳詞》,歌頌俠女林四娘壯烈殉國的故事。書中說賈政新得了個“好題目”,找寶玉、賈環、賈蘭兄弟叔侄前去作詩。彼時賈政正與衆幕友們談論“尋秋之勝”,忽談及一個“風流隽逸,忠義感慨”的千古佳談,要大家各做一首挽詞。衆人問題目是什麼?于是賈政便詳細叙述了姽婳将軍林四娘率妃嫔宮女組成的娘子軍戰死沙場、為國捐軀、報答恒王的事情經過。接着便是寶玉、賈環、賈蘭三人各吊姽婳将軍林四娘一首詩的描寫,毋庸細表。

紅樓夢與聊齋是同時期的嗎(紅樓夢池北偶談)5

林四娘畫像

《池北偶談》卷二十一有《談異二·林四娘》一章,記載衡王府林四娘鬼魂的故事:閩陳寶鑰字綠崖,觀察青州。一日,燕坐齋中,忽有小鬟年可十四五,姿首甚美,褰簾曰:“林四娘見”。逡巡間,四娘已至前萬福,蠻髻朱衣,繡半臂,鳳觜,腰佩雙劍。自言“故衡王宮嫔也,生長金陵,衡王以千金聘妾入後宮,寵絕倫輩,不幸早死,殡于宮中。不數年國破,遂北去。妾魂魄猶戀故墟,今宮殿荒蕪,聊欲假君亭館延客,願無疑焉。”自是日必一至。久之,設具宴陳,嘉肴旨酒,不異人世,亦不知從何至也。酒酣,叙述宮中舊事,悲不自勝,引節而歌,聲甚哀怨,舉坐沾衣罷酒。如是年餘。一日,黯然有離别之色,告陳曰:“妾塵緣已盡,當往終南。以君情誼厚,一來取别耳。”自後遂絕。有詩一卷,長山李五弦有寫本。又程周量會元記其一詩雲:“靜鎖深宮憶往年,樓台箾鼓遍烽煙。紅顔力弱難為厲,黑海心悲隻學禅。細讀蓮華千百偈,閑看貝葉兩三篇。梨園高唱興亡事,君試聽之亦惘然。”

紅樓夢與聊齋是同時期的嗎(紅樓夢池北偶談)6

林四娘畫像

《聊齋志異》一書中,也有《林四娘》專章:青州道陳公寶鑰,閩人。夜獨坐,有女子搴帏入,視之不識,而豔絕,長袖宮裝。笑雲:“清夜兀坐,得勿寂耶?”公驚問何人,曰:“妾家不遠,近在西鄰。”公意其鬼,而心好之。捉袂挽坐,談詞風雅,大悅。擁之不甚抗拒,顧曰:“他無人耶?”公急阖戶,曰:“無”。促其緩裳,意殊羞怯,公代為之殷勤。女曰:“妾年二十,猶處子也,狂将不堪。”狎亵既竟,流丹浃席。既而枕邊私語,自言“林四娘”。公詳诘之,曰:“一世堅貞,業為君輕薄殆盡矣。有心愛妾,但圖永好可耳,絮絮何為?”無何,雞鳴,遂起而去。由此夜夜必至,每與阖戶雅飲。談及音律,辄能剖悉宮商,公遂意其工于度曲。曰:“兒時之所習也。”公請一領雅奏。女曰:“久矣不托于音,節奏強半遺忘,恐為知者笑耳。”再強之,乃俯首擊節,唱“伊涼”之調,其聲哀婉。歌已,泣下。公亦為酸恻,抱而慰之曰:“卿勿為亡國之音,使人悒悒。”女曰:“聲以宣意,哀者不能使樂,亦猶樂者不能使哀。”兩人燕昵,過于琴瑟。既久,家人竊聽之,聞其歌者,無不流涕。夫人窺見其容,疑人世無此妖麗,非鬼必狐,懼為厭盅,勸公絕之。公不能聽,但固诘之。女愀然曰:“妾,衡府宮人也,遭難而死十七年矣,以君高義,托為燕婉,然實不敢禍君。倘見疑畏,即從此辭。”公曰:“我不為嫌,但燕好若此,不可不知其實耳。”乃問宮中事,女緬述津津可聽。談及式微之際,則哽咽不能成語。女不甚睡,每夜辄起誦《準提》、《金剛》諸經咒。公問:“九原能自忏耶?”曰:“一也。妾思終身淪落,欲度來生耳。”又每與公評詩詞,瑕辄疵之,至好句則曼聲嬌吟。意緒風流,使人忘倦。公問:“工詩乎?”曰:“生時亦偶為之。”公素其贈。笑曰:“兒女之語,烏足為高人道。”居三年。一夕忽慘然告别,公驚問之,答雲:“冥王以妾生前無罪,死猶不忘經咒,俾生王家。别在今宵,永無見期。”言已,怆然;公亦淚下。乃置酒相與痛飲,女慷慨而歌,為哀曼之音,一字百轉,每至悲處,辄便嗚咽。數停數起,而後終曲,飲不能暢。乃起,逡巡欲别;公固挽之,又坐少時。雞聲忽唱,乃曰:“必不可以久留矣。然君每怪妾不肯獻醜,今将長别,當率成一章。”索筆構成,曰:“心悲意亂,不能推敲,乖音錯節,慎勿出以示人。”掩袖而出,公送諸門外,湮然沒。公怅悼良久。視其詩,字态端好,珍而藏之。詩曰:“靜鎖深宮十七年,誰将故國問青天?閑看殿字封喬木,泣望君王化杜鵑。海國波濤斜夕照,漢家箫鼓靜烽煙。紅顔力弱難為厲,惠質心悲隻問禅。日誦菩提千百句,閑看貝葉兩三篇。高唱梨園歌代哭,請君獨聽亦潸然。”詩中重複脫節,疑有錯誤。

紅樓夢與聊齋是同時期的嗎(紅樓夢池北偶談)7

林四娘畫像

山東郯城大地震引發海嘯,山東青州衡王府發生的林四娘故事,乃是清初順康年間傳聞頗廣的兩大事件,被同時記錄在《紅樓夢》《池北偶談》《聊齋志異》三部書中,這種極為特殊的文學現象說明了什麼?《池北偶談》和《聊齋志異》都是康熙年間成書的作品,都是根據作者親曆親聞記載當時奇聞異事的小說。《紅樓夢》小說在“作者自雲”中也交代,作品是根據作者的“親曆親聞”采用“追蹤蹑迹”方法創作而成的。那麼,《紅樓夢》怎麼可能是這兩件大事發生百年後,由乾隆年間的那個曹雪芹創作成書的呢?

書中同時出現康熙七年發生的海嘯事件和順治二年發生的林四娘事件,足證《紅樓夢》與《池北偶談》和《聊齋志異》是同一時期的作品,都是當時人寫當時事的小說。不僅如此,還可證明三部作品在取材來源方面有着某種關系,都與《池北偶談》的作者、清初大詩人、文學家王士禛脫不了幹系。蒲松齡與王士祯乃是山東同鄉,二人之間文學交往密切,《聊齋志異》成書後,蒲松齡第一個送給王士禛品題。王士禛為之題了一首七絕:“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此詩被後人作為題頭詩印在《聊齋志異》書中。二人書中所記的這兩件奇聞異事,不論是王士禛聽蒲松齡所說,還是蒲松齡聽王士禛所說,都說得通。

那麼《紅樓夢》作者與王士禛又有什麼關系呢?請不要忘記《紅樓夢》書中此回的題目是《老學士閑征姽婳詞 癡公子杜撰芙蓉诔》。《紅樓夢》書中不僅記載了林四娘的故事,還刻意交代這件事是“老學士閑征”而來的。什麼是“老學士”,在當時乃是翰林學士的特指,王士禛當時的身份就是翰林學士、禮部侍郎兼國子監祭酒。什麼是“閑征”,乃是指康熙十八年(1679),朝廷頒旨禮部,撫恤明代殉難的節烈臣子,不論身份地位,凡有忠于先朝、以勞衛國、以死勤事者,皆予褒揚。王士禛受命搜羅前朝節烈臣子事迹,因而發掘出林四娘的故事,正是“老學士閑征姽婳詞”。《紅樓夢》書中明确說林四娘故事是老學士賈政“領旨察核前代應加褒獎而遺落之人”時發現的,與此完全吻合。

紅樓夢與聊齋是同時期的嗎(紅樓夢池北偶談)8

老學士閑征姽婳詞

《紅樓夢》書中的“老學士”是賈寶玉的父親賈政,那麼《紅樓夢》作者難道是王士禛的兒子?非也。您沒注意到《紅樓夢》書中對賈政身份的描寫自相矛盾麼?賈政本是工部員外郎,後升任工部主事,從來就沒有翰林學士的身份,也管不着禮部察核褒獎前朝節烈的事情,作者在書中為什麼偏要寫“老學士閑征姽婳詞”呢?原來,《紅樓夢》的真實作者,乃是王士禛的愛徒、國子監生洪昇;《紅樓夢》中記載的郯城海嘯和林四娘故事,都是他在國子監求學期間,聽恩師王士禛講的。按照師徒如父子的古訓,洪昇在《紅樓夢》中,将“老學士”在“禮部”幹的事情,安在了寶玉父親工部員外郎賈政身上,雖然自相矛盾,但也順理成章。書中還刻意交代賈政與幕友談論“尋秋之勝”,也是暗指王士禛早年“秋柳唱和”之文壇勝事。此事在筆者的《老學士閑征姽婳詞創作素材探源》一文中有詳盡考證解析,此不贅述。

王士禛與洪昇之間文學交往密切,是亦師亦友的關系,感情保持了終生。康熙二十八年,《長生殿》案件發生,洪昇被斥革下獄而“無材補天”,不得不狼狽逃回故鄉杭州,在孤山瑪瑙坡的“女娲棄石”旁築稗畦草堂以為“吟嘯之處”,在這裡痛定思痛、撫今追昔,創作了《四婵娟》雜劇和《紅樓夢》小說。洪昇離開國子監返籍後,王士禛曾有詩訴說自己的思念之情:“稗畦樂府紫珊詩,更有吳山絕妙詞。此是西泠三子者,老夫無日不相思。”康熙四十三年,洪昇從金陵織造府暢演三日《長生殿》返家途中,在烏鎮笤溪溺水身亡。噩耗傳來,王士禛作挽詩雲:“送爾前溪去,栖遲歲月多。莵裘終未蔔,魚腹恨如何?采隠懐苕霅,招魂吊汨羅。新詞傳樂部,猶聽雪兒歌。”将洪昇比拟為屈原,評價可謂高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娛樂资讯推荐

热门娛樂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