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車重塑供應鍊?本報記者 龔夢澤9月6日,第四屆全球新能源與智能汽車供應鍊創新大會在南京開幕,大會以汽車芯片及智能化供應鍊重構為重點,從國際産業鍊體系重塑、國内供應鍊轉型升級等多個層面,研讨并探尋中國對策與方案,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智能汽車重塑供應鍊?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本報記者 龔夢澤
9月6日,第四屆全球新能源與智能汽車供應鍊創新大會在南京開幕,大會以汽車芯片及智能化供應鍊重構為重點,從國際産業鍊體系重塑、國内供應鍊轉型升級等多個層面,研讨并探尋中國對策與方案。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與前幾屆相比,本屆大會參會代表來源更廣,基本覆蓋了新能源汽車全産業鍊。既有中外整車企業的代表,也有知名Tier1企業的代表,還有自動駕駛與芯片企業、動力電池企業的代表,其中智能化、電動化核心供應鍊的代表占大多數。此外,還邀請到美國汽車政策委員會(AAPC)、德國汽車工業協會、日本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産業創新聯盟、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等機構。中外汽車行業協會代表,以全球視野探讨全球汽車供應鍊變革的共性問題。
在論壇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發表了《當前汽車供應鍊面臨的關鍵問題的思考》的主旨演講。他認為,《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明确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将在2025年達到20%的目标,大概率可提前3年,即在今年實現。這背後的推動力,是全球汽車産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電動化、智能化是這場大變局的主要方向。
苗圩認為,在芯片領域,我們的芯片設計進步很快,封裝測試環節與世界領先水平差距最小,差距比較大的是流片制造環節。“我們現在最先進的制程隻能達到14納米,在向更先進制程升級方面受阻。解決芯片荒問題,車企和芯片要協同發展,車企要擔負起‘鍊長’的責任。車企不一定都去造芯,但一定要懂芯。對于汽車和芯片如何建立起跨行業的合作,車企要有總體的考慮,不能放任自流,這是關系到車企未來發展的大問題”,他講到。
苗圩強調,操作系統是比芯片更加迫切的問題。過去幾年,缺芯問題已經引起我們重視,汽車企業深刻認識到缺芯對發展的制約,但是大多數企業還沒有認識到,操作系統的缺失是更緻命的問題。他指出,智能手機産業的發展表明,在功能産品向智能産品轉換過程中,如果沒有操作系統,芯片再強,汽車做得再好,都隻是在沙灘上起高樓。而且,操作系統的産業生态一旦形成,就是叢林法則,赢者通吃。
“未來三到五年,是汽車操作系統生态發展的關鍵窗口期。趁現在全球智能汽車發展格局未定,我們要力争通過三年的努力,打造出一個自主可控、開源開放、最好是免費的操作系統。”苗圩表示。
同時,他表示,謀求芯片與操作系統的自主可控,要在開放的前提下實現,關起門來建設100%的自主産業鍊是不科學、不經濟,也是不可能的。中國還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歡迎國外的整車企業、芯片企業、軟件企業都來中國投資,共同分享中國汽車發展的紅利。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做了《全球汽車供應鍊變革趨勢》主題報告。張永偉指出,根據百人會的相關研究,汽車産業大變革之下,全球汽車供應鍊變革呈現出諸多新特點。
從市場結構來看,新的供應鍊市場結構正在加速形成。以在新能源汽車供應鍊産業中占據重要位置的電池為例,前五大電池企業的市場占有率超過80%,前十大電池企業市場占有率超過90%。一方面是一些新的電池企業在加速成長;另一方面,是在傳統結構轉型中發展緩慢或者不轉型的傳統電池企業,面臨着巨大的挑戰和被淘汰的風險。
“從全球的布局來看,中國在汽車供應鍊變革中會成為新的重要中心,電動與智能供應鍊正逐漸成為由汽車産業主導的供應鍊。智能汽車時代中國供應鍊的地位在上升,改變着過去高端供應鍊空洞化的發展困境。”張永偉表示,這條面向雙循環的供應鍊,一方面滿足國内産業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開始走向全球。
他強調,未來的供應鍊在區域布局上将呈現出短鍊化、區塊化的分布式發展趨勢,全球将出現一批新的以城市為單元的區域級産業集群。這些區域化的供應鍊集群,會成為一個國家汽車産業競争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他預計,在新的産業鍊和供應鍊上,會出現一些高附加值的産業業态或生态。比如汽車後市場領域在電動化、智能化時代,将成為繼電動、智能、網聯之後的新賽道,即服務化賽道。這個賽道的市場規模初步估計在5萬億元左右,在這一變革中一定會湧現出一批有競争力的供應鍊企業,甚至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汽車零部件供應商。
論壇期間,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與南京江甯開發區簽署了“共建綠色智能汽車引領區”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将聚焦新能源、智能網聯、智慧座艙、智能算法、智慧物流、移動出行等領域的産業集聚、技術創新和品牌打造,引領綠色智能汽車産業發展。
(編輯 張钰鵬 喬川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