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每天早上6點,張海林和朱丹丹就開始起床煮水。兩個電水壺同時開工,直到把家裡6個熱水瓶都灌滿。
煮水這件事一定要趕在8點前完成,因為“峰谷電”,可以節省一半的電費。張海林是古城派出所協警,他的收入是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煮面時直接倒入熱水,煤氣費也省些。”
他一手提着一個熱水瓶,一手端着妻子朱丹丹新采摘的栀子花,送進主卧。裡面住着身患重病的 "中國好人" 吳元渺,這裡是他“第二個家”。
夫妻兩人守口如瓶,默默照顧好友近6年,還賣掉大房子搬到了現在這間不到60平方米的小房子。直到三年前古城街道鹿城社區黨委書記方華芬找上門,事情才“瞞不住”了。
之後,古城臨海開啟了溫暖接力,鼓舞這“一家四口”,勇敢地走在陽光下。
張海林和朱丹丹因為一諾千金的善舉,被評為第八屆“感動台州”人物。在衆人幫助下,好人吳元渺重拾信心,和徒弟們繼續書寫愛心服務隊的傳奇。
好人終不會獨行。
第二個家
“我要去北京做生意了。”2014年,吳元渺給方華芬打了個電話,方華芬替他高興:“恭喜恭喜,祝生意興隆。”
吳元渺是鹿城社區的紅人。17年來,每周三吳元渺為老人義務理發6萬多次,社會服務9000小時,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好人”等30多項榮譽。
鄰裡們發現,曾經紅紅火火的“吳氏美發”關門了,愛心老闆吳元渺也“人間蒸發”了。
2016年6月,四處打聽吳元渺下落的方華芬敲開了張海林和朱丹丹的家門。
“一開門,就聞到了濃濃的藥味。”方華芬還注意到,門後的朱丹丹對她的到來十分警覺。
之前三年,這個家幾乎斷絕了外界的往來。連好朋友上門,朱丹丹都會以“家裡有親戚,不方便進門”打發掉,隻因為他們答應吳元渺,要幫他保守秘密。
方華芬終于見到了吳元渺:骨瘦如柴,兩頰凹陷。
床頭的照片中,1米75的吳元渺站在人群中非常顯眼,是所有人當中最高、最帥的,笑容陽光。
“怎麼會這樣?”方華芬的震驚,一是沒想到吳元渺竟然生了重病,二是沒想到他人就藏在自己的“眼皮底下”。
“就像從天堂到地獄,一下子摔下來,感覺爬不起來了。”吳元渺隻能選擇編造一個“善意的謊言”。
2013年,吳元渺得了重病,四處求醫無果,家财散盡,便狠心向妻子提出離婚,之後斷絕了外界的聯系,把自己“關”了起來。
當時唯一能吐苦水的,就是非親非故的張海林,一個理發店的常客。
1977年出生的張海林,比吳元渺小6歲。兩個人性格很像,忠厚老實,比較内向,總是少說多做。
張海林一直視吳元渺為人格之師,叫他“吳老師”。他還記得,自己曾無意中提起家裡的電路壞了,吳元渺二話不說帶人上門修好了,一分錢也不收。
“怎麼能讓英雄流浪呢?”當他見到了在理發店閣樓裡的吳元渺後,心頭一酸。
“不要在外面租房子了,上我家吧,也就添雙筷子。”張海林說。
張海林回家和妻子朱丹丹一說,深知吳元渺為人的丹丹馬上回答:“好啊。”
絕望中的吳元渺拎着簡單的行李上門了。進門的日子,他記得很清楚,是2013年12月4日,如今成為“家人”已經快6年了。
英雄爸爸
“我的吳老師爸爸是英雄。”張海林的孩子張也弛,今年上二年級。她從小就對病床上的吳元渺崇拜不已。房間裡最醒目的一個櫃子裡,整齊擺放着吳元渺以前獲得的各種榮譽,其中有個獎牌就是第四屆“感動台州”人物。
她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在不久前也入選了第八屆“感動台州”人物,成為了大家口中的“英雄”。
“得獎這事覺得不好意思,我們實在太平凡了。”張海林說。
看下他們的“平凡”事迹——
1000多個日夜,當時住在五樓的張海林天天背上背下,送吳元渺去醫院做康複治療。
原本學醫的朱丹丹放棄了工作,專職照顧吳元渺,每天一早就開始一邊炖中藥、磨五谷,一邊開始洗洗刷刷。
原先的房子采光不好,吳元渺從房間到衛生間要經過一個30平方米的大客廳,每次都要靠着椅子挪過去,非常不方便。
夫妻兩人就決定搬家。他們穿梭在大街小巷,找到了一個兩室一廳的二手房,主卧陽光可以直接曬到床上,門口就是衛生間。
他們還給房間裡設計了不鏽鋼扶手,陽台上種上了綠植,床邊擺放了魚缸、電視、跑步機等。
“我們的房子變小了,但我們的心更近了。”張海林向張也弛解釋,為什麼會沒了書房。
家裡的重擔落在了張海林身上。在工作之餘,他還找了不少兼職:“這片街上賓館的電腦,大多是我利用業餘時間去維護的。”
但是在張海林和朱丹丹眼中,自己的父母才是真正的“英雄”。
“孩子,你們要想清楚,這件好事一旦開始做,就不能半途而廢。”朱丹丹的爸爸季學祥聽到女兒女婿要照顧吳元渺,并沒有反對。
看到他們點頭答應後,老人再也沒有說什麼。之後連續五年春節,張海林“一家四口”都一起到丈人家吃年夜飯。旁人提起女兒、女婿,老人覺得很驕傲。
張海林的爸爸也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他對張海林說:“你們自己過好就好了,我這什麼都不缺。”
季學祥還特地找到方華芬,向她深深地鞠躬:“沒有你們的幫忙,我真的擔心兩個孩子撐不下去。”
這一幕讓方華芬想起來就止不住地抹眼淚:“我現在知道,張海林和朱丹丹的善舉不是偶然的,既有吳元渺的愛心延續,也是父母教育的結果。”
走出家門
“張海林和丹丹的幫助,我唯有銘記于心。”和吳元渺聊天,常以“嘻嘻嘻”和“哈哈哈”結尾。
睡前,他會打開新聞訪談節目,在主持人和嘉賓的争論聲中入睡。
隻有吳元渺自己知道,從“助人者”到“被助者”,在病床上經過了怎樣的掙紮。
在方華芬找上門前,張海林和朱丹丹也正面臨“窘境”:吳元渺的病情不能耽擱,而他們的收入杯水車薪。
2017年9月4日,一封愛心捐款的《倡議書》在臨海傳開了,周邊居民們都積極響應。
“他以前給我們老人免費理發,現在好人有難處了,我們應該幫助他。”74歲的吳元賢老人早早到現場,為吳元渺捐了600元。
短短一個上午,社會各界人士共為吳元渺捐款29.86萬元。其中古城商會會員一共捐了20.58萬元。
臨海市委宣傳部、公安局、民政部門、殘聯、總工會等各部門紛紛組織上門慰問。
“總住院不是辦法,要是醫生能上門該有多好?”得知吳雲渺的想法後,臨海市文明辦主任方匡安立馬和當地衛生局、中醫院進行協調,一個星期後醫生上門了。
吳元渺還有一個心結,因為患病,自己的公益之路被迫中止。
“我們的愛心理發服務重新啟程!”大徒弟金加春在群裡把師傅的心願一說,30多名徒弟群起響應。
2017年5月16日,吳元渺愛心服務隊公益服務接力活動正式啟動。當大徒弟金加春接過“吳元渺愛心傳承服務點”的銅牌時,吳元渺熱淚盈眶。
當前,文明古城正在譜寫一曲慈善義興的樂章。
在之後的“喜迎十九大 紅心永向黨”鹿城社區夕陽紅藝術團文藝彙演上,“一家四口”首次出現在公衆場合。
“海林,丹丹,要向你倆緻敬,向你倆學習。這些年一直照顧吳元渺,你倆太不容易了!你倆付出的太多了!”5月15日,第八屆“感動台州”人物(群體)頒獎典禮結束時,台州市委書記陳奕君溫暖的話語令張海林夫婦感動不已。
“目前生活上還有什麼困難,我們一定會盡力幫助解決的……” 前天,臨海市委副書記、市長王丹也前去慰問這“一家四口”,對張海林夫婦的愛心之舉表示由衷的敬佩。
“我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突然覺得充滿了力量。”張海林和朱丹丹說。點點滴滴的愛心彙聚,成為了這“一家四口”的信心來源。
張也弛在學校大方地展示自己的繪畫作品《我的一家》:我家有四口人,爸爸、媽媽、我還有“吳老師爸爸”……
“你還相信好人有好報嗎?”
張海林、朱丹丹、吳元渺都毫不猶豫地回答:相信。
(原标題《張海林朱丹丹夫婦:我們如此平凡》,編輯趙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