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E蓓子】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此文為高能E蓓子原創,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轉載請後台聯系,但歡迎你們轉發到朋友圈。
沒有懸念,詹青雲拿下了《奇葩說》第六季的BBking。
在這個“奇葩”戰場上,學院派終歸還是赢了“段子手”?
這些辯題真實到紮心
昨晚收官夜的開場還是挺歡樂的,主持人們大派紅包,現場一片喜氣洋洋。
隐隐的紮心,是我又一次被提醒快過年了……歲月不饒人。
到辯題出現,紮心來得更猛。
“終其一生隻是一個平凡的人,你會後悔嗎?”……我感覺膝蓋中了一箭。
平時很好笑的選手,上場也突然走心。
比喻清奇、段子亂飛的小黑,講完段子後突然說起北漂之苦,拼盡努力工作,北京的生活令他窒息,可最後也不過是活成了一個“平凡人”。
李思恒則直接diss辯題太雞湯,說像處于鄙視鍊低端,公衆号的标題黨那種——怎麼我有種隐隐中槍的感覺?
但話鋒一轉,李思恒才說,看起來很“潑婦”的他,私底下其實是個不自信的人,隻有鼓起勇氣站上舞台的一瞬間,他才會覺得自己“不平凡”。
段子手都走心了,學術派更升華。
能徒手開根号的龐穎也有自己的煩惱,她很會講道理,卻不懂做節目效果,很多文本都是肖骁、蔡康永等幫她處理的,講出來效果很好,可也沒有了她“自己”。
所以最後一期她徹底放開了,用自己的習慣的方式娓娓道來三個層次的“後悔”,建構起堅固的論點——平凡根本就不是注定的,而是由每一個尋常人的選擇決定的。
和馮曉桐的開杠環節更是火花四濺,逼得馮曉桐直接拿辯題輸赢做擋箭牌
詹青雲和邱晨這邊,師徒也上演了神仙打架。
邱晨放下以往的辯論套路,以平行世界的身份給詹青雲寫了一封信,溫情地幫阿詹回顧了精彩卻又平凡的一生。
溫情之外,卻把自己的論點闡述地明明白白,最後還絕殺——要求詹青雲不要給她回信,阿詹隻能無奈說出一句“真的後悔遇到邱晨”。
不過阿詹不愧是上了N次熱搜、霸占多次公衆号頭條的女人,她并沒有被邱晨意料之外的舉動打亂陣腳,反而沉着地當面開怼邱晨。
先将“後悔”這詞從負面情緒裡剝離出來,再闡述“平凡”并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麼不容易,最後又落到自己參加奇葩說的經曆上,有理有據又有情。
連馬東都說,阿詹扭轉了全場的氣氛,把一個很喪的話題帶到了另一個深情的方向。
二排辯手還提供了與一排辯手完全不一樣的視角。
阿詹最大的黑粉頭子胡老師,把辯題的受衆群體直接指向了場下這群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高中語文老師不僅劃重點的能力很強,紮心能力也是一絕。
肖骁上來直戳反方痛處,靈魂拷問:不後悔平凡的他們是真的追求平凡嗎?不,他們追求的隻是不用承擔風險的平安。
有人為你的平凡“買單”這個論點一出,真的讓人眼前一亮。
發現了嗎?這期辯題雖然紮心,但卻像一個充電站,能讓年輕的觀衆們從辯手們的觀點裡找到自己。
黃渤打小抄的這段話真的很棒
這季的辯題,越來越像生活手冊了?
雖然還是有“救貓還是救畫”這種純辯價值觀的腦洞題,但第六季的《奇葩說》裡,具有現實意義的辯題卻更多,也更出圈了。
前段時間支付寶年賬單讓大家驚呼自己怎麼這麼有錢的時候,詹青雲也早就在之前關于“精緻窮”的辯題裡,說出了當代年輕人的現狀——為了被商家定義的“精緻”而付出了太多。
刹那的财富自由在帶來了短暫的快樂之後,更帶來了透支造成的長久疲憊
在996辯題裡,李思恒“頭腦風暴十分鐘隻得出中午吃什麼”的精準吐槽也讓無數社畜感同身受↓
而蔡康永群辯所有導師說出的“告别996,擁抱自己的人生”,又給了無數社畜鼓舞和安慰。
半決賽辯題“父母觀念過時還固執己見,該閉嘴還是battle”,也格外适合馬上過年回家,迎接一年一度親子關系挑戰的年輕人。
傅首爾提出“不要代表這個時代淘汰父母”,或許能讓大家在不耐煩的情緒裡平和下來,走下俯視的高台,和父母進行平等的對話。
但如果你想要強硬地和父母battle,也沒有問題,畢竟傅媽自己都說過,“親子關系就像内褲,條條都不同”,大家找到自己最舒服的那條比較重要。
還有“生二胎該不該經過老大同意”、“該不該誇媽媽是超人”……都跳過以往常見的戀愛題套路,直接來到了家庭上——節目組你是認為我們追了6季就該有二胎了嗎?
但說真的,這些辯題的确紮紮實實地戳到了許多人的痛點。
對媽媽付出的神化真的是好的嗎?
像“精緻窮”和“996”,本來就是近年在社交媒體平台上有很大讨論度的“社會議題”。
但這些議題到了《奇葩說》舞台上,倒切割開了大家習以為常的事情或觀點,告訴大家,這些事情還可以這麼想——就如同那個在二胎事件裡經常隐形的“老大”,終于站在了台前。
所以,誰也沒能想到,當初言辭犀利群魔亂舞的《奇葩說》,居然在這季成為了年輕人的“生活手冊”。
為完成這本“手冊”,辯手們也不容易。邱晨說自己幾個晚上都憋不出稿子,傅媽也拼得像個超人,大家紛紛吐槽節目一季比一季更難。
因為越是生活化的話題,越容易淪為“老生常談”,就像李思恒吐槽的那樣,有些題目看着都像雞湯。
比如“該不該誇媽媽是超人”,就很容易陷進一味表揚或批評的極端中,金句王傅首爾把“超人”的誇獎當作對媽媽的贊美升級,新梗“動感誇人”橫空出世,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問題。
可詹青雲卻站在了“媽媽”的立場上,細數了媽媽要成為一個超人多麼不易,那句“憑什麼媽媽要做超人”簡直振聾發聩。
如果說傅媽的論點是讓無數媽媽們為之感動和鼓舞,詹青雲的表達則面向了所有被“母親”這一角色束縛住的女性。
“她的需求,她的恐懼,她的人生理想就被大家忘了,所有的一切都要為我的孩子讓步”……阿詹的每句話都猶如尖錐,刺在人們的痛點上。
這場阿詹真的超神!
她并不是強行給人上價值,而是以“擠壓自己”的方式,給觀衆更多思考空間。
這不啻是觀衆的一種幸運。
哪怕這些“擠壓”,有時走向了大衆期許的反面。譬如許吉如談996,是站在老闆角度上的,就被不少人诟病充滿了精緻利己主義色彩。
但反向思維的拓展,何嘗不是思考空間擴大的展現呢?
雖然馬東和蔡康永常說,辯手們為了辯論什麼都說得出來,但辯手們的觀點對觀衆來說依然有着啟發和指引,或起碼是吐槽上的共鳴。
我真實爆笑
有了共鳴之後,各種“生活手冊”式的論點才會在各個平台上大火,甚至打動了原本不是節目受衆的那些人。
微博上有個關于“媽媽是超人”辯題的投票,參與人數高達11萬人。
這屆《奇葩說》也憑借現實又接地氣的辯題,成為了當代年輕人的生活指南,指南裡最勵志的一句話是:我們其實可以追求精緻卻不貧窮的自由。
《奇葩說》不奇葩了嗎?
除了辯題的現實性,《奇葩說》變得大衆化的地方,還有很多。
記得節目第一季就石破天驚,在片頭打出“40歲以上觀衆請在90後陪同下收看”這樣的标語,嚣張地“勸退”了一大批觀衆。
但這季《奇葩說》卻專門設立了一期特别觀衆賽搞事情,邀請父母同場觀賽,辯的還是父母和子女觀念有分歧的題:離婚該不該等到孩子高考後?
除了觀衆擴張,《奇葩說》也一直在往辯手團隊裡吸收新鮮血液。
這季的話題辯手許吉如、楊奇函;金句頻出的李思恒等等都是這兩年裡的新晉奇葩。
連這季BB King也是去年才加入節目的詹青雲。
在第五季剛剛登場的阿詹,就憑借哈佛博士、法學女神的tag震懾全場。
但相比第一季海選時各顯神通的妖孽們,詹青雲的正統範兒似乎離“奇葩”相去甚遠了。
而這一季的決賽中,代表着老粉們某種情懷的六朝元老顔如晶甚至主動放棄了BB King的競争資格,也昭示着《奇葩說》真的在更新換代了。
不管是觀衆群體、辯題還是辯手,《奇葩說》都不再是一開始那個平地驚雷、張揚個性的節目了。
但神奇的是,這季的豆瓣評分相比之前卻回升了。
——似乎這樣大衆化的嘗試,其實還蠻成功的,反而成就了《奇葩說》在僵局之後的重生?
其實,究竟什麼是大衆,什麼又是小衆,很難定論。
邏輯缜密、堅持說理的詹青雲似乎是大家傳統印象裡的優秀辯手。
但是,《奇葩說》的本質還是一檔娛樂綜藝,好笑有梗的發言才更受歡迎。
在這樣的舞台上,被叫嚣全場的段子手們包圍的詹青雲是不是也算小衆呢?
不是所有正統辯手都能适應《奇葩說》,詹青雲卻一直堅持捍衛着自己的觀點和風格。
上一季,在辯論“能者多勞是不是坑”時,詹青雲就站在職場社畜們這一邊。
她認為,不要光問年輕人為社會貢獻了什麼,社會也應該對得起年輕人。
在這季的BB King之戰裡,面對“裸辭”話題,詹青雲依舊主張年輕人的自由,鼓勵大家理性地面對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她告訴我們,年輕人面對職場的狼性文化不要過度地給自己洗腦奮鬥與拼搏的意義,才能找到更開闊的人生。
這種對個體,乃至對弱者的關懷,貫穿了詹青雲的思維。
面對“生二胎該不該經過老大同意”的問題,詹青雲把家庭的小朋友也當成了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
“媽媽是超人”在詹青雲看來也不是贊美,而是一種可怕的綁架。
而且,她還從“媽媽”延伸到了其他的屬性,認為無論是誰都要對無限制的誇贊保持警惕,因為這背後一定存在着問題。無論是母親、學生、殘疾人的身份,在詹青雲眼中,都不影響人所以為人的本質。
詹青雲一直都尊重個體表達不受社會潮流的傾軋,正因為她清楚地知道,環境轉換,每個人都可能是弱勢、小衆的一方。
抱守着傳統觀念的父母一輩似乎代表着社會大衆,但來到《奇葩說》節目和觀衆的網絡語境裡,他們的思維反而是年輕一代眼裡的“奇葩”。
參與觀衆特别場的父母們都認為,為孩子犧牲是理所應當的,而年輕人則不這麼想。
這期節目簡直是《奇葩說》最難的一集,因為家長們真的很難被說動。一場下來,跑票的家長寥寥無幾。
雖然長輩和孩子們發生了激烈的碰撞,可是《奇葩說》畢竟提供了一個對談的平台。父母們的固執更讓我們意識到,原來自以為通行的價值觀也會受阻,而能在《奇葩說》認真思辨原來是這麼有意義。
也許有人會遺憾,如今的《奇葩說》不再是最初的樣子,可是,當年的奇葩們橫空出世的時候,也有人不屑地認為這群人隻是在故作标新立異,嘩衆取寵。不管是刻意追求哪一端,都會引人責難。
當曾經因“小衆”而自诩鋒利的《奇葩說》開始擁抱大衆,才更證明了它的勇氣和價值,也打破了圈地假嗨的幻象。
E姐結語
做到第六季的《奇葩說》,已經是一檔很長壽的節目了,而這也意味着一開始的驚豔四座已經變成了習以為常,僅僅是犀利和奇葩,已經不夠了。
而節目要不要變、要怎麼變,也滋生了無數的讨論。
不管是堅持過去的風格還是做出突破,似乎都不能讓所有人滿意。總有人覺得,一個節目的改變,就是放棄與妥協。
可是,大衆和小衆從來都不是絕對的概念,也并不是《奇葩說》最重要的問題。
不管是标榜個性還是綁架輿論,都是不夠自信,是在為自己的觀點找人背書。這從來都不是《奇葩說》這樣的節目所需要的。
在所有的交鋒與不認同之中,還能堅持說自己想說的話,而這樣的話又能對别人産生觸動,我想,這才是《奇葩說》最初和真正的意義。
要過年了,《奇葩說》第六季再見,如果能在下一季節目再見面,我很期待“奇葩”們還會變出什麼花來。
今天的話題是:
你印象最深刻的《奇葩說》辯題是什麼?
來評論區說說吧~
做有深度的心靈SPA和有格調的故事!
喜歡請分享哦!麼麼哒!
E姐換新Logo咯!各位閨蜜認準正版↓↓↓
都市男女的心靈SPA
以學術的嚴謹看貴圈
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