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照片
天波楊府是北宋抗遼民族英雄楊業的府邸,位于北宋首都東京(今開封市)城内西北隅天波門的金水河旁,故名《天波楊府》。因楊業精忠報國,楊家世代忠良,宋太宗趙光義愛其清正剛直,不善巧言谄媚的性格,敕在天波門的金水河邊建無妄府一座,賜金錢五百萬,蓋《清風無妄天波滴水樓》。親書《天波楊府》匾額。 天波楊府1992年按仿宋風格複建,1994年複建為公園。東靠六朝皇宮龍亭旅遊風景區,西臨清明上河園,是一座典型的仿宋式古典園林建築。
網絡素材
天波楊府建築布局由東、西、中三個院落組成,中院主體有楊家府衙、西院楊家花園、東院演兵場三部分。其建築規格按當時正一品武官級别修建,與楊業受封太尉和大同節度使的官職相一緻。
河南開封龍亭區龍亭北路的路南有一座古城門樓式的建築,即“天波門”,也是天波楊府的北大門。門池内書“天波門”。城牆上有一座庑殿式建築,脊吻走獸,雀替鬥拱。門樓的兩側有亭子陪襯,威武壯觀。
進入天波門後,首先進入的是天波楊府的西院。是一座具有江南園林風格的楊家花園,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硬山式兩層樓房,前後花磚墀頭,上覆筒瓦頂,琉璃剪邊,有回廊連接。目前是豫劇博物館。
從豫劇博物館南行,經過石拱橋就是天波碧潭。
網絡素材
經過石拱橋天波碧潭之水從楊家西湖引入,從花園南部迂回穿過水榭和東、西長廊,經過假山最後繞到花園北部。在拱橋旁的合歡樹下立有"天波碧潭"字樣的立石。
穿過東西長廊,
來到水榭亭。
走九曲橋,
經湖心亭,來到假山。
來到假山。假山位于西院南部,山上建有一四角亭,山下修洞,遊人可登山遠眺,可進洞探幽,妙趣橫生。江南多園林,其突出的特點便是衆多園林裡都有太湖石,花園假山就是由無數太湖石經過人工巧妙地組合堆砌而成。
順着假山與天波碧潭中間的甬道南行,便來到了天波楊府的中軸線。
網絡素材
中軸線上的第一座建築便是正面為隸書的“天波楊府”照壁,白底藍字,非常醒目。
照壁的北側就是天波楊府中院的大門,門額高懸“天波楊府”金匾,門前有下馬石,宋太宗曾下旨,凡經楊府門前通過的官員,“文官落轎,武官下馬”,以示對楊家的敬仰。楊家府衙,采用對稱規整的建築布局,由大門、照壁、鐘鼓二樓、過廳、天波樓、東西配殿、後殿以及串聯各廳的回廊所組成。這裡是楊業處理軍機要事的地方。
網絡素材
穿過天波楊府中院大門,便是府内照壁。
網絡素材
府内照壁北邊東西兩側是鐘鼓二樓,鐘樓和鼓樓是中國古代沿襲下來的定制建築,節慶大典中鳴鐘擊鼓成為古代之慣例。然而天波楊府的鐘和鼓,在戰亂年代卻有着特殊的用途,鐘叫"聚将鐘",鼓為"催戰鼓",分别為聚集将士,鼓舞士氣之用。
器殿正對着府内照壁,是通往中院的過廳,為宋式歇山丁字脊建築,
廳前是威風凜凜的守門武将焦贊、孟良的塑像,像高2.7米。
網絡素材
網絡素材
後部是槍刀箭戟等20餘種仿宋兵器展覽,文圖并茂介紹《三十六式秘傳楊家槍法》的石刻,共陳列69件20餘種宋代兵器。其中比較特别的是宋代火藥兵器展覽,還有楊排風用的煙火棍等。楊家槍舉世聞名,殿内有三十六式楊家槍的槍譜。
天波樓位于兵器殿北側,為帶夾層的重檐歇山式建築,高24米,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上做宋式鬥拱雀替,下為條石台基,室内做藻井天花,室外做五彩遍裝油漆彩繪,非常雄偉壯觀。此樓即太宗賜予楊業的“清風無佞天波滴水樓”。二樓正中檐下天地雲鬥匾上刻有“天波樓”三字。
天波樓一樓大廳為議事廳,有一大型群雕演義故事“楊業發兵幽州救主”,當時楊七郎因打擂闖禍,太宗聽信讒言,竟不念楊家為保大宋江山,南征北戰立下的戰功,将楊業貶谪雄州之後,遼國乘機出兵,設計困宋太宗于幽州城。這是楊業手捧诏書,喚出八個兒子商量營救之策的情景。六郎、七郎站出請命,楊業派七郎為先鋒先行一步,楊業帶領衆人押運糧草星夜向幽州進發。這就是大家熟悉的“七郎八虎闖幽州”。
天波樓二樓是報國廳。大廳内是一組歌頌楊門女将的群雕“佘太君楊門選将”。此時楊家熱血男兒大部分已經戰死沙場,邊關告急,朝中無将,楊門女将為報效大宋,佘太君親自選将出征,楊家八個兒媳,八姐九妹彙集在報國大廳,個個威風凜凜,英姿飒爽,喜的八賢王趙德芳和宰相寇準贊不絕口:“楊門女将,滿門巾帼,果然名不虛傳”
天波樓東西配殿有民間廣為流傳的楊家将曆史演義故事和楊家熱血兒女赤膽報國的組雕:金刀楊令公、七郎闖幽州,大郎替主赴宴,六郎出兵戰韓昌;表現女将的有佘太君,燒火使女楊排風,七娘迎戰馬吐溫,八姐九妹殺敗耶律齊,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等。
東配殿的殿額為“英雄蓋世”,裡面是“金刀楊令公”、“七郎闖幽州”、“龍棚赴宴”、“六郎戰韓昌”、“斧砍蕭天佐”等5組彩塑,再現了民間廣為流傳的“楊家将”經典故事。
金刀楊令公。
大郎替主龍棚赴宴。
五郎斧砍蕭天佐。
六郎出兵戰韓昌
七郎闖幽州。
西配殿的殿額為“世笃忠貞”,裡面同樣有5組彩塑,主角是佘太君、穆桂英、楊排風、七娘、八姐、九妹等赫赫有名的“楊門女将”。
百歲佘太君。
網絡素材
穆桂英大破天門陣
網絡素材
燒火使女楊排風
七娘迎戰馬吐溫
八姐九妹殺敗耶律方
網絡素材
孝嚴祠位于天波樓的後面,是楊家家廟,為宋太宗禦賜的祭祀殿。面積227平方米,孝嚴祠是“天波楊府”中軸線上最北的一座五間三開單檐歇山頂的建築,綠琉璃瓦剪邊,上置脊吻走獸,鬥拱梁柱全部油漆彩繪,檐下“孝嚴祠”,殿額左右各懸一橫匾,左為“忠勳世美”,右為“一門忠烈”。殿内設置神龛,有楊令公、佘太君、七郎八虎、楊宗保、楊文廣楊家将楊家将三代英雄等塑像和宋、元、明曆代皇帝為楊家将授贈的神位。
網絡素材
正壁正中奉祀的是楊業、佘太君夫婦。
網絡素材
網絡素材
左右及東西側壁奉祀的是楊氏一門的其他英雄和宋、元、明曆代皇帝為楊家将授贈的神位。
除了佘太君,楊門女将在這裡都沒能得到奉祀,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封建時代婦女地位的低下。
神位人物采用中國傳統民間泥塑彩畫表現,給人以古樸,原始,真實之感。神像背景浮雕着金色的錦繡山河,寓意中華大地的錦繡山河是靠英雄的鮮血換來的金色大地。
網絡素材
出了天波楊府中院,眼前就是楊家湖。楊家湖是北宋時楊家将的湖,楊家将忠心耿耿、剛直義勇、前赴後繼、赤膽報國的英雄氣概為大宋曆史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雖已過千年,卻仍然受到人們的敬仰。
沿着楊家湖邊一條平整的石闆路直通演兵場大門,大門為宋式的四柱鬥尖頂,上懸“演兵場”匾額,柱頂有四個金閃閃的琉璃槍尖,是楊家将練兵場所的一個象征。
東院是演兵場,為楊家騎馬射箭,操戈練兵演武之地。設有點将台、練兵場、帥旗、馬廄以及連接中院的走廊等設施。整座建築結構勻稱,古樸典雅,莊嚴肅穆。
網絡素材
點将台位于演兵場北部,為前卷棚、後重檐歇山頂的宋式建築,整體分為前台、後台、地下室、兩側走廊四部分,面積319平方米。房頂的正脊兩端安放着具有“北宋”建築特征的鸱尾,房上四角挂鈴,灰瓦頂,綠剪邊,檐下鬥拱等名付裝飾着“清綠疊暈”的圖案。
網絡素材
點将台前兩側豎立高12米的宋式旗杆,旗杆為紅色,杆頂“帥”字旗迎風飄揚,再現了楊家兵營的風
天波楊府整體建築古樸典雅,威嚴華貴,又布局精巧,極具江南園林風格。 天波楊府不僅是忠烈府邸,還是一首集觀賞性、藝術性、趣味性于一體,古今交融、情景交融的詩歌。它,體現了時代的完美情趣,堪稱中原園林美化之精品。置身天波,一步一景,目睹人工巧奪的奇山秀水,耳聞楊家滿門忠烈抗侵略感人涕下的動人故事,敬意油然生成。
謝謝您的關注與觀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