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兒起,圈哥準備深扒一下當今娛樂圈紅人,相聲界霸主--郭德綱的往事,搜羅各方資料,争取給大家一個公正客觀的評價。今天也是2016年的最後一天,也是郭德綱系列的第一期。
說起郭德綱,那可真是太有的聊了,他本人不但在相聲界地位無可撼動,在娛樂圈的關系網也是錯綜複雜,堪稱大腕兒。這得益于他那張能說會道的巧嘴,更得益于他恩威并施的手段。(小注:恩威并施是褒義詞,是好的管理者必備的技能)
郭德綱
今天咱們要扒的是郭德綱的得力搭檔于謙,很多人都說“隻有于謙才能捧住郭德綱”,他二人一個語帶機鋒,一個與世無争,是怎麼走到一塊的呢?
一、相聲行業的蕭條
于謙是地道的北京人,滿族,熱愛相聲,1982年考入北京市戲曲學校相聲班學藝,在校期間曾随相聲演員王世臣、羅榮壽、高鳳山、趙世忠學習,1985年拜師著名相聲藝術家石富寬先生。
無奈,當時小品等喜劇形式的興起(陳佩斯、趙本山等人開始發力),相聲表演頹勢已顯,在整個傳統曲藝行業衰落的大趨勢之下,于謙隻得與相聲保持着“若即若離”的關系。生活所迫,于謙轉向影視界發展,并于1985年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影視導演系。從北影畢業之後,于謙也參演了許多作品,諸如《九九歸一》、《天下第一醜》、《李衛當官》、《編輯部的故事》……但都沒有什麼起色,同時他還在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和地方台的長期欄目中擔任節目編導及主持人。
于謙曾出演多部影視劇
在《魯豫有約》中,于謙老師回憶起自己十多年的“相聲寂寞期”的時候,一把辛酸淚:
1994、1995年那會兒團體演出的時候,小品、流行歌曲大家都喜歡聽,演員一上場,随處是掌聲、尖叫聲。但是相聲卻相形見绌,人們甚至連聽都不願意聽。這話怎麼說呢?因為相聲演員一上場,台下也是一片掌聲、叫嚷聲,鬧個不停,你準備開口說相聲的時候,他也不停(故意的),這下相聲還怎麼說啊?隻有你扭頭往下走,他(台下觀衆)停。沒辦法,在台上待不了多大會兒,就得下去。
後來沒轍了,就開始上“吉他相聲”。也就是相聲演員抱着吉他(其實隻是三腳貓的功夫),撥弄着琴弦,把台詞給說出來就行了,哎,這樣子就有人願意看了!
于謙做客魯豫有約
二、兩個熱愛相聲的人,偶遇了
2000年的時候,由于相聲行業的蕭條,衆多演員紛紛離開,這其中也包括于謙的原搭檔劉穎。于謙的老東家北京曲藝團為了維持業務,從外面借來“草根”相聲演員郭德綱,跟于謙倆人組成了相聲搭檔。不過,十多年的孤寂讓于謙雪藏了自己對相聲的喜愛,那個時候,他有自己的副業(做主持人、拍影視劇、演小品),而郭德綱有自己的主業(在德雲社說相聲),所以倆人都沒有把太上心,對付着完成任務就行了,隻是有一點,雙方在台上的感覺還不錯。
當年的二位鮮肉
之後,郭德綱也加入了北京曲藝團,正式與于謙合作。
二人的演出策略是“農村包圍城市”,在北京的偏遠郊區,頂着狂風冒着嚴寒四處表演,維持生計,這段經曆後來被二人自嘲為“郊縣天王”。後來北京曲藝團經營不善,也終于關門大吉,于謙被調去中鐵文工團,而郭德綱則與張文順、李菁共同創辦了“北京相聲大會”,開始了自己的事業。
三、再合作,複興相聲行業
出于對相聲的共同熱愛,夾雜着或多或少的私心,郭德綱經常邀請于謙到自己的會場觀看。直到2004年年底,原本跟郭德綱搭檔的張文順年紀大了,生病住院,于是,郭德綱就把于謙請進了德雲社,臨時搭班演出了三場。2005年春節之後,于謙就正式在德雲社落腳了。
又在一起
當然了,現在德雲社已經成為相聲界一家獨大,每年商業演出的淨收入不低于2000萬,郭德綱跟于謙可謂是名利雙收了。
能夠駕馭像于謙這樣有實力的相聲演員,郭德綱的管理能力也可見一斑,他曾自誇過“我以善于管徒弟著稱”。在德雲社還沒怎麼賺錢的時候,郭德綱就給予了于謙豐厚的回報,五五分賬,但是于謙隻是德雲社的元老,有很高威望(人稱“謙媽”),但卻沒有在管理層有任何職位。
網友P圖
讓這兩位相聲界的扛把子能夠長期友好合作,幾乎沒有鬧過别扭的真正原因,也許就是于謙的那句話:“他(郭德綱)是德雲社的領導,我是德雲社的演員,隻要把握好這個度就可以了”。
(關于歐弟離開天天向上真實原因、孫俪為何招黑、《擺渡人》口碑撲街、靳東假裝老幹部、馮小剛為何不待見範冰冰、劉恺威為什麼與王鷗糾纏等八卦,可關注娛樂圈轟炸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