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背奶粉回國,到爆買馬桶蓋,再到搶購電飯煲和指甲鉗,國内消費者在旅遊的同時總是不忘“買買買”。然而,随着國内電商平台銷售産品品類的增多和價格的下調,消費者的購物場景更加豐富,他們的旅遊消費賬單也悄然發生着變化。據自由行服務平台螞蜂窩旅行網聯合銀聯智惠發布的《中國人的旅遊消費賬單:全球旅遊消費報告2017》顯示,2017年1—4月,我國遊客在境内外的消費金額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41.5%和37.2%。旅客們正在從盲目購買産品轉變為重視旅遊體驗和産品質量與價格。
□ 本報記者 王 洋
旅遊“買買買”退熱
“以前每次出國旅遊,都會在當地各種‘買買買’,感覺看什麼都新鮮,看什麼都便宜。不過,現在很多進口産品在電商平台和海淘網站都有賣的,而且價格也比較合适。所以,我現在旅行購物時,都會登陸各種APP進行比價。如果價格非常便宜再購買。不然千裡迢迢背一大推化妝品或者生活用品也很累。”作為一名文字工作者,陳瑩還是個熱愛旅行的自由行達人。曾經一度沉迷在國外“買買買”的她,每次回國都要再臨時買一個大号旅行箱才夠用。“以前總覺得國外的産品質量會更好,價格更便宜。現在國内的也不差。我就不再那麼熱衷‘剁手’了,反而希望把每次血拼的時間用來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哪怕去逛逛公園或者博物館也是好的。”陳瑩笑着說起了自己近年來的改變。
曾經,陳瑩在旅行中的消費習慣代表了一大部分旅客的心态,也讓不少外國人見識到了國人的旅遊購物能力。然而,如今在陳瑩身上發生的變化,也隻是當前我國旅遊消費升級和消費觀念轉型的一個縮影。“更願意貨比三家”“注重産品品質”“不再盲目購買”……綜合《中國人的旅遊消費賬單:全球旅遊消費報告2017》的數據,記者得出了以上關鍵詞。由于年輕一代消費者對使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具有先天優勢,也讓他們比中老年遊客在“旅購”時更加精明。
通過手機APP登陸電商平台比價、登陸什麼值得買等導購網站提前做功課,查詢産品細節等都成為他們減少盲目購物的基本手段。據螞蜂窩大數據顯示,68%的年輕消費者會在出國前提前查好目的地什麼值得買,會參考他人的推薦和使用體驗。還有32%的年輕消費者表示他們會在當地購買的同時,通過手機查看國内電商平台上的價格。
“重體驗”成旅遊新增長點
那麼,當國内旅客的“搶購潮”偃旗息鼓後,他們的錢都花到哪兒去了呢?記者了解到,和旅遊消費下降成反比的是旅客們精神享受開銷的上漲。有數據顯示,2017年1—4月,我國遊客在境内外文化體育娛樂的支出較2016年同期分别增長334%和83.6%,出現大幅上漲。“水秀真的很壯觀,卡秀也很好看。”到了拉斯維加斯後,高爽并沒有忙着去尋找當地奧特萊斯的位置,而是幾乎将當地所有有名的秀場演出看了一個遍。連她自己也笑稱,自己從瘋狂購物轉變成更愛“買體驗”。“去劇場看一場演出,聽一次偶像的演唱會,或者到美術館和博物館接受文化熏陶,這一切都比埋頭購物更像一場旅行。”作為一個“90後”,張媛媛也說起了自己的轉變,她更希望在旅遊中充實自己的見聞,而不是花大把時間逛免稅店。“畢竟東西哪兒都能買,我花了大把機票錢,可不是為了逛商場。”她說道。
和消費者旅遊态度一同轉變的還有各大旅遊在線平台和旅行社推出的産品。記者了解到,攜程、飛豬、途牛等旅遊在線平台目前均推出了定制遊,為消費者量身定制路線,讓他們體驗到隻有當地人才了解的美食和被埋沒的景點攻略。而這其中,購物并非定制遊中的重點。自由度高、避開同質化路線、滿足遊客和旅遊地的互動才是吸引旅客的賣點。
國際電商平台發展減少“搬運工”
“我不賣化妝品,我隻是化妝品的搬運工。”曾經,愛旅行的王曦在自己的朋友圈寫下了這樣一句話。每次她出國遊玩,總會有朋友拜托她代購當地美妝産品。因為不好意思開口拒絕,“人肉運貨”成為她幾年前旅行中避不開的一環。但随着國際電商平台和跨境電商備貨愈發豐富,王曦也從“搬運工”的身份中解脫出來。“目前在天貓、京東等電商平台的國際購物頻道,有很多進口産品可供選擇。以前我可能會為了買一個限量版背包而出國,但現在可以在網上一鍵搞定。”王曦說道。以剛剛過去的“618”購物節為例。天貓在進口日銷量暴漲300%。而京東僅進口紙尿褲就賣出了一億片。由此可見,電商平台在進口商品上的發力,同樣對高成本的購物旅遊造成了沖擊。
此外,随着“三品”戰略的持續發酵,也有很多的國貨正在崛起,讓買買買轉向國内。記者了解到,網易嚴選、什麼值得買等平台就精選出國外品牌在國内的代加工廠,把與進口産品擁有同一标準、同一生産鍊條、同一品質的“三同”産品,以更低的價格銷售給消費者。
有業内人士表示,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對國人的旅行消費賬單産生了推動作用。随着我國旅遊消費升級和消費觀念轉型,越來越多的遊行者更懂得如何在旅行中理性購物,同時也更懂得把錢花在什麼領域更能“值回票價”。曾經的搶馬桶蓋、奶粉等一味“買買買”的場景将逐漸成為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