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茶茶12127@bigfun社區
從AMD發布第一代APU開始,APU始終存在一個尴尬四核的CPU說弱不算特别弱,但是說強也不夠強。所以APU總給人一種比較萬金油但是并不強的感覺。但是到了銳龍4000系列之後,因為CPU部分出現了6~8核的規格,APU的性能也得到了徹底的釋放。那麼APU的性能究竟可以有多高,今天就帶來R7 RPO 4750G測試報告。
本文目錄:
1.CPU規格介紹
2.測試平台介紹
3.産品性能測試
1.簡單評測結論
2.性能測試項目介紹
3.CPU性能測試與分析
4.内存搭配性能對比
5.BFRC插幀測試
CPU規格介紹:
R7 PRO 4750G的大緻規格是CPU部分8核16線程,頻率為3.6G~4.4G,3級緩存相對比較小為8MB。核顯部分為512SP規格,核顯頻率可以達到2.1G。
測試平台介紹:
然後來看一下測試平台。
主闆是技嘉的X570-PRO WIFI
内存是金士頓的DDR4 8G*4。實際運行頻率是3200C14。
中間會有搭配獨顯的測試,顯卡采用的是迪蘭恒進的VEGA 64水冷版。
SSD是三塊INTEL 535。240G用作系統盤,480G*2主要是拿來放測試遊戲。
NVMe SSD測試用到的是INTEL 750 400G。
散熱器是EK的AIO 360 D-RGB。
矽脂是喬思伯的CTG-2。
電源是酷冷至尊的V1000。
測試平台是Streacom的BC1。
産品性能測試:
簡單評測結論:
· 這次的測試對比組是R5 2400G、I5 10400、I7 9700K、R7 3700X、I7 10700KF,100%标杆依然是I5 9400F。
· 就CPU的綜合性能而言,R7 PRO 4750G非常接近于R7 3700X,介于I7 10700KF和I7 9700K之間。比I7 10700KF弱7%,比I7 9700K強13%,在現有的CPU種算是桌面級中高端的水平。
· 而搭配獨顯的部分,R7 PRO 4750G還是顯得略弱一點,會稍弱于I5 9400F,與二代銳龍大緻相當。所以大體上CPU搭配獨顯會有一定的瓶頸,但是瓶頸并不會很明顯。
· 功耗(整機)上來看,R7 PRO 4750G的功耗控制相當不錯,明顯優于R7 3700X。
然後我們拆解成單線程和多線程來看。
單線程:得益于相對較高的睿頻頻率,R7 PRO 4750G的單線程性能會優于I5 10400,但依然弱于R7 3700X。看起來4000系列APU的IPC性能還是會略低于ZEN2的3000系列CPU。
多線程:多線程性能由于支持超線程技術,所以R7 PRO 4750G十分接近R7 3700X,同時遠高于I7 9700K。比I7 10700KF弱8.5%,比I7 9700K強27.5%。
性能測試項目介紹:
對于有興趣進一步了解對比性能的童鞋,這邊會提供詳細的測試數據。如果不想看的話可以直接跳到最後的總結部分。
測試大緻會分為以下一些部分:
· CPU性能測試:包含系統帶寬、CPU理論性能、CPU基準測試軟件、CPU渲染測試軟件、3DMARK物理得分
· 搭配獨顯測試:包含獨顯基準測試軟件、獨顯遊戲測試、獨顯OpenGL基準
· 搭配集顯測試:包含集顯基準測試軟件、集顯遊戲測試、集顯OpenGL基準
· 磁盤性能測試:包含SATA & NVMe SSD的磁盤性能測試
· 功耗測試:在獨顯平台下進行功耗測量
· 針對R7 PRO 4750G會采集約330個數據
CPU性能測試與分析:
系統帶寬測試,R7 PRO 4750G的帶寬主要在L2上有更大的帶寬,應該是針對L3緩存縮小進行的補償。
CPU理論性能測試,是用AIDA64的内置工具進行的,理論算力上R7 PRO 4750G相比R7 3700X整體還會略高一點。
CPU性能測試,主要測試一些常用的CPU基準測試軟件,還會包括一些應用軟件和遊戲中的CPU測試項目。這個環節會牽涉到不同負載環境的測試,也是最接近日常使用環境的測試。在這個環節中比I7 10700KF弱9.5%,比I7 9700K強8%。
CPU渲染測試,測試的是CPU的渲染能力。測試會統計單線程和多線程的測試結果,所以這個環節一般會最接近CPU的綜合性能對比(單核全核基本各一半)。R7 PRO 4750G甚至會略好于R7 3700X。對比I7 10700KF弱3%,比I7 9700K強17%。
3D物理性能測試,測試的是3DMARK測試中的物理得分,這些主要與CPU有關,對遊戲性能也會有少量的影響。對比I7 10700KF弱8.5%,比I7 9700K強13%。
CPU性能測試部分對比小節:
CPU綜合統計來說R7 PRO 4750G大緻是略弱于R7 3700X,介于I7 10700KF和I7 9700K之間。
搭配獨顯測試:
顯卡為VEGA 64,R7 PRO 4750G會略弱于I7 9700K。
獨顯3D遊戲測試,下文中會詳細分析。
分解到各個世代來看,與常規的AMD CPU不同,R7 PRO 4750G反而是随世代的提升性能略有減弱。大緻性能相當于二代銳龍的水平。
針對不同分辨率的測試,1080P下R7 PRO 4750G掉的相對多一點,4K下差異不大。縮小L3緩存還是多少影響了一點遊戲性能。
獨顯OpenGL基準測試,OpenGL部分以SPEC viewperf 12.1和LuxMark為基準測試,這個測試是針對顯卡的專業運算測試,差距與CPU的延遲和單線程性能關聯度更高一些。所以R7 PRO 4750G的表現相對略弱一點。
搭配獨顯測試小節:
從測試結果來看,R7 PRO 4750G由于延遲較高和L3緩存較小的關系,所以搭配獨顯的表現較為一般,相當于R7 2700X的水平。但是與之前的R5 2400G相比,改善已經是天壤之别了。
磁盤性能測試:
磁盤測試部分用的是CrystalDiskMark6,1G的數據文件跑9次,這樣基本可以排除測試誤差。測試的SSD分别是535 480G和750400G,都是挂從盤。簡單科普一下這個測試裡的概念,SATA接口和PCI-E通道都是可以從CPU或芯片組引出的(看CPU廠商怎麼設計)。原則上會測試芯片組引出的SATA和PCI-E。
在磁盤性能上,R7 PRO 4750G的磁盤性能測試隻能說中規中矩,與I7 9700K的水平大緻相當。
集顯性能測試:
這裡比較詳細的測試了一下R7 PRO 4750G的集顯性能。由于INTEL從6代酷睿開始都是HD630,所以這邊用有比較詳細測試數據的I7 7700K來作為基準對比。相比I7 7700K,R7 PRO 4750G的集顯性能總體達到了318%左右,也就大緻是三倍性能。對比之前的R5 2400G提升了29%。
集顯理論性能測試,R7 PRO 4750G的理論性能比實際表現更高,對比HD630可以達到402%,也就是達到了四倍。
集顯基準性能測試,R7 PRO 4750G對比HD630可以達到三倍多的性能。
集顯遊戲性能測試,對比HD630可以得到近三倍的性能。在1080P中畫質下已經可以相對流暢的運行不少遊戲,對集顯來說是不小的突破。
集顯OPENGL測試,由于集顯性能的突破,所以這個測試項目上R7 PRO 4750G同樣也刷新了記錄。
平台功耗測試:
搭配獨顯的性能測試,可以看到R7 PRO 4750G在PM95和獨顯遊戲環節功耗都比較低,所以整體的功耗統計相對較低。
詳細的統計數據:
搭配集顯功耗測試,可以看到R7 PRO 4750G的功耗控制的相當不錯,對比四核的I7 7700K也區别不大。
詳細的統計數據:
最後上一張CPU天梯圖供大家參考。性能部分僅對比與CPU有關的測試項目,并不包含遊戲性能測試的結果。
由于2017年開始,系統、驅動、BIOS對CPU性能的影響非常巨大,所以這張表僅供指向性的參考。
内存搭配對比測試:
這邊針對内存的容量、頻率和時序來做一下對比。
首先來看容量對比,這邊主要的對比對象是第二列開始的8G*2、8G*4、32G*2。這邊可以看到8G*2是最弱的,8G*4是最強的。不過總體差距都在5%裡面。16G對于R7 PRO 4750G已經基本足夠,看起來4條内存會比2條内存的性能表現相對更好一點。
然後是内存頻率的對比,這邊主要測試2133、3200、3600、4200四個頻率。從測試來看2133下的性能差距還是很明顯不足以發揮R7 PRO 4750G的性能,而内存頻率到了3600之後性能提升基本就停滞,即使進一步提升到4200也沒有什麼提升。
最後是内存時序對比,從測試來看,R7 PRO 4750G對時序并不是特别敏感。C14和C18之間區别不大,進一步降到C20也沒有很明顯的降低。
BFRC插幀測試:
由于R7 PRO 4750G依然是GCN架構,所以還是可以支持BFRC的實時插幀。需要在軟件中ENABLE AFMV功能。
然後就可以實現視頻插幀了。
那麼如果要在獨顯平台上實現這個功能,在默認狀況下,有獨顯運行集顯會自動關閉。
所以需要讓集顯也偵測到有顯示輸出,并在BIOS中強制優先從集顯啟動。但是這樣會有一個壞處,主闆的BIOS畫面不會通過獨顯輸出。我這邊的方案是讓獨顯和集顯都同時連接同一個顯示器,并将畫面設置為複制。可以看到畫面是從獨顯輸出的,但是集顯可以運算插幀的畫面。
在打遊戲的時候可以明顯看到右邊的集顯是待機狀态,而左邊的獨顯在滿載運行。
簡單總結:
關于CPU性能:
從CPU性能上來說,R7 PRO 4750G的性能相當不錯,已經相當接近于R7 3700X。算是颠覆了APU過去給人留下的印象。
關于搭配獨顯:
搭配獨顯R7 PRO 4750G相對弱一點,但是也達到R7 2700X的水平,基本不會成為瓶頸。
關于集顯性能:
集顯性能上R7 PRO 4750G有了進一步的提升,達到了單機遊戲入門使用的級别。但是相對來說更重要的是可以與獨顯同時運行,達到一些額外的功能,例如在N卡平台上實現BFRC的視頻實時插幀。
關于内存的搭配:
R7 PRO 4750G對内存的選擇并不算很挑剔,隻要3600任意時序的8G*2就可以完整發揮CPU和集顯的性能。按照現在的内存價格,投入也還算過得去。
關于功耗:
R7 PRO 4750G的功耗控制還算不錯,與I7 7700K相當,所以功耗和發熱上不太會有太多的麻煩。
關于BFRC插幀:
視頻實時插幀算是AMD比較好玩的特殊功能,R7 PRO 4750G依然可以實現。搭配獨顯的話在一定條件下也依然可以繼續使用。
總的來說,R7 PRO 4750G确實實現了APU從中低端走向中高端的跨越,讓AMD使用集顯的CPU達到了新的層面。這顆APU實際上與筆記本的4800系列應該沒有實質差别,基本對INTEL的對應CPU産品呈橫掃之勢。所以今年AMD在筆記本市場上的強勢表現,确實說明市場比較客觀的在用腳投票。不過在台式機上對于AMD的集顯來說,除了BFRC這樣的特殊功能,似乎可挖掘的功能還不夠多,這個是AMD應該更好去解決的問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