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幾乎可以說是一個必然結果。這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方面,李淵起義,其實應該叫李世民起義。李世民認為隋朝天下不保,必須起義才有出路,但是他又不能直接告訴李淵,因此向裴寂說了。
而裴寂是管理太原行宮的官員,他也認可李世民的分析,因此和李世民聯手把李淵逼上了梁山。起義之後,如果沒有李世民,李淵充其量也不過割據并州,成為天下紛紛亂亂的起義者之一。使李世民輔助并勸說他,才最終打下了長安,當上了皇帝。
本來就是李世民在主導起義,哪能讓李建成當上皇帝?
第二方面的原因,則是功勞問題。很明顯的在李淵的三個成年的兒子當中,李世民的功勞是最大的。不管曆史記載是不是真實的,但是李世民被封為天策上将,這是确切的,也是李淵的三個兒子當中唯一的。這是功勞累積起來的。
綜合新舊《唐書》和《資治通鑒》,李淵麾下的幾個大帥之中,功勞最高的是李孝恭,他平定了整個南中國,也就是全國差不多一半的領土。當然李孝恭其實是個傀儡,真正發揮作用的是李靖。李淵也明确知道這一點。所以李靖的功勞是最大的。
在諸位皇子當中,李世民的功勞毫無疑問是最大的。他平定了整個關東,也就是從潼關一直到渤海的廣大領土。關西部分,是李淵和他這三個兒子共同平定的,很難說誰的功勞更大,隻能算平分秋色吧。
第三方面,這是李世民無論從長相還是性格,還是為人處事的方式,都非常具有魄力,能夠服衆。所以在他的秦王府和天策上将府,聚集了當時天下最多的人才。李建成麾下雖然也有薛萬徹、魏征等千古名臣,但是跟李世民相比還是相形見绌。有人才就有勢力,李世民的勢力已經遠遠超過了李建成。
李淵絕對也發現了以上三點,《舊唐書》和《資治通鑒》多次記載,他準備換李世民當太子。但是李淵性格猶豫,最終沒有行動,讓三個兒子之間自己解決了。而解決的方式血雨腥風,這也不可能避免。
《資治通鑒》借鑒了唐朝正史野史各種各樣的書,描述非常詳細。比如李建成想用酒毒死李世民,想用馬摔死李世民,想方設法拉攏李世民秦王府的那些人才,想制造兵變逼迫李淵讓位,等等,具體是是非非,因為已經聯系不上當時的人了,不妨當做小說看吧。
不管怎麼說,玄武門之變是在所難免的。導火索則是突厥入侵,李元吉奉命征讨,要把親王府的将軍和士兵幾乎全部帶走,而且計劃在李世民送行的時候設伏殺了他。但消息洩露了,李世民隻好先下手為強。《資治通鑒》講述了事變的詳細過程,精彩程度堪比小說。以下是摘錄《資治通鑒》的相關講述。
這天,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在玄武門埋伏。張婕妤暗中得知了個大概,趕緊去告訴李建成。李建成将李元吉叫來商量,李元吉說:“我們應當統率好東宮與齊王府中的軍隊,托稱有病,不去上朝,以便觀察形勢。”李建成說:“軍隊的防備已很嚴密了,我與你應當入朝參見,親自打聽消息。”于是,二人一起入朝,向着玄武門走來。
當時,李淵已經将裴寂、蕭瑀、陳叔達等人召集前來,正是準備讨論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間的糾紛,他根本不知道兄弟倆已經亮出屠刀了。
李建成與李元吉來到臨湖殿,看到李世民等人一身戎裝騎馬等候,立即勒轉馬頭,準備向東返回東宮。李世民跟在後面招呼他們,李元吉拉開弓射李世民,由于心裡緊張,一連兩三次,都沒有将弓拉滿,李世民箭射李建成,卻将他射死了。
尉遲敬德帶領騎兵70人相繼趕到,他身邊的将士将李元吉射下馬來。李世民的馬奔入樹林,他被樹枝挂住,倒在地上,不能起來。李元吉迅速趕到,奪過弓來,準備掐死李世民,尉遲敬德大聲喝斥着躍馬奔來,李元吉吓着了,隻好跑開。李元吉打算跑去武德殿,尉遲敬德追着射他,将他射死了。
李淵正在湖裡劃船,和大臣讨論事情。李世民讓尉遲敬德入宮擔任警衛,尉遲敬德身披铠甲,手握長矛,徑直來到李淵所在的地方。李淵極為震驚,便問他說:“今天作亂的人是誰呀?你到這裡來做什麼?”
尉遲敬德回答說:“太子和齊王作亂,秦王起兵誅殺了他們。秦王擔心驚動陛下,便派我擔任警衛。”很明白的,這所謂的警衛,其實是控制住李淵。李淵讓黃門侍郎裴矩前往東宮,開導各個将士,讓他們棄職離開。玄武門事變就此結束。
李淵傳召李世民前來,撫慰他說:“近些日子以來,我幾乎出現了曾母誤聽曾參殺人而丢開織具逃走的疑惑。”李世民跪了下來,伏在李淵的胸前,長時間地放聲痛哭。
過了兩天,李淵将李世民立為皇太子,頒布诏書說:“從今天起,軍隊和國家的各項事務,無論大小,全部交付太子處置決定,然後再報告朕知道。”事實上是把所有權力交給李世民了。
李世民把秦王府的人才都帶進了朝廷。宇文士及為太子詹事,長孫無忌與杜如晦為左庶子,高士廉與房玄齡為右庶子,尉遲敬德為左衛率,程知節為右衛率,虞世南為中舍人,褚亮為舍人,姚思廉為洗馬。
玄武門事變中,尉遲敬德出力最多,也冒着被殺的風險。因此李淵宣布把齊王李元吉的金銀布帛器物全部賞賜給尉遲敬德。尉遲敬德從此成了富家翁,一直到他死都很富裕。
之後不久,李淵徹底退位,去當太上皇去了,李世民即位,創造了貞觀之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