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央廣電總台中國之聲
近日
湖北農民工吳桂春在
東莞圖書館的留言
刷屏了 詳情見>>>
在當地政府部門的幫助下
吳桂春找到了一份環衛清潔工作
可以繼續常來東莞圖書館讀書了
總台央廣記者來到這個被
吳桂春成為“餘生永不忘你”的地方
探尋他為何對東莞圖書館如此眷戀?
東莞圖書館
假日裡的東莞圖書館,前來借書、看書的讀者,人流如織,現場有着與人數不相稱的安靜。
館員王豔君接待着操着各地口音的讀者。6月24号那天,湖北農民工吳桂春就是在她面前,寫下了那段感人的留言。
館員王豔君回憶:“他剛好過來退卡,一般人就會放在那裡,他卻一直看着那個卡。我說怎麼了?他說其實真不舍得退。我說那不舍得退就不退,你就拿着就好了。然後他說不行,我要回去了,也不知道還能不能來……”
館員王豔君說,其實每天留言的人都很多,但是打動她的,是吳桂春說的那句話:“回去了,就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回來。”
來這裡的,都是和自己一樣愛書的人。對王豔君來說,圖書館是有歸屬感的地方,在這裡,人心裡會特别踏實,“我自己是很有歸屬感的,我很喜歡書相關的事物,學的也是相關的專業,就覺得在這裡特别适合我。”
因為多了一份感情,做事情就有了更多的耐心,王豔君和同事們對讀者也多了幾分溫情。
東莞圖書館中的讀者
在很多讀者眼裡,東莞圖書館确實是個讀書的好地方。讀者羅女士說,其實現在電子化閱讀也非常方便,圖書館也提供了這樣的服務,但是還是喜歡帶着四年級的兒子到這裡來,看重的是這裡的書香。
館員王豔君說,來到這裡的人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是喜歡書的:“讀者看到這麼多書,心裡就馬上興奮起來了,然後當找到最喜歡的書,孩子是感受最明顯,馬上就沖過去,然後找到了喜歡的書就很高興又沖回來。”
東莞圖書館中也有不少小讀者
2002年畢業後就來東莞圖書館工作的楊曉偉,見證了新館建設的全過程,現在,他是讀者服務中心副主任。楊曉偉覺得,如果說東莞圖書館有什麼特别之處的話,恐怕就是,它很在乎讀者的意見和建議。“讀者關注什麼,讀者喜歡什麼,我們就針對需求,提供讀者想要的服務。”
數據顯示,2019年末,東莞的外來暫住人口達到967萬,占到這個城市總人口的70%多。換句話說,在東莞,每五個人當中,就有近四個是外來暫住人員。2005年,東莞圖書館新館開創了24小時閱讀服務,成為了全國首家真正意義上的自助圖書館。
東莞圖書館的漫畫圖書館
楊曉偉表示:“東莞有很多的外來務工群體,各個層次的務工群體,對知識都有自己的一種需求。其實有很多人是需要這種場所空間來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我們提供這個空間正好給他一個學習的港灣。”
東莞圖書館讀者服務中心主任莫啟儀說,圖書館還有針對性地梳理資源,打造平台,讓讀者特别是外來務工人員能夠在圖書館找到适合他們的資源和服務。“我們邀請志願老師開辦了基礎英語、日語,還有廣東話的日常對話的課程,都挺受歡迎的。”
東莞圖書館中的讀者
楊曉偉說,結合東莞外來務工人員數量多、比例大,上下班時間不統一的特點,圖書館不但24小時開門營業,還主動免費送書進廠。“有些企業的工廠管理比較規範和嚴格,工人來圖書館不方便,我們的流動車就進企業建立服務點。”
截至2019年底,東莞圖書館在全市範圍内建立起1個總館、52個分館,400個村(社區)服務點、102個圖書流動車服務站, 建立了覆蓋全市、惠及全民的圖書館集群網絡,實現了“一館辦證,多館借書;一館借書,多館還書”的一體化服務。
東莞圖書館的流動車
下午4點45分,圖書館裡響起了閉館的廣播,東莞圖書館圖書借閱部副主任楊曉偉說,有讀者反饋,說現在每天開館的時間還是太短了,讓圖書館延長開館時間。
聽到讀者們這樣的聲音,館員們很自豪也很開心。“等疫情過去以後,我們會恢複到我們以前的24小時開放,為讀者提供無時不在、無刻不在的全方位服務。”
閉館時來往的讀者
農民工與圖書館,這仿佛不太協調的搭配,或許正是吳桂春的留言觸動很多人的地方。從吳桂春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座群像,感受到一股積極向上的力量,也發現了一座圖書館最好的樣子。圖書館不僅僅是一座城市藏書的地方,更是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安放精神的家園。
在東莞圖書館裡,不論是館員還是讀者,他們的眼裡是有光的。“知識惠東莞”,希望這束光能照亮更多的地方。希望農民工還有千千萬萬的讀者朋友們與東莞圖書館的緣分一直綿延下去。
來源:中央廣電總台中國之聲(ID:zgzs001)
總台央廣記者:鄭澍、肖源
圖片及視頻拍攝:鄭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