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鄰夢
網友提問:家長和老師最好的溝通方式是什麼?
回複:适度安排家長和孩子做同學,才能避免家長和老師之間的溝通形同“雞同鴨講”。當然,這需要全社會給予支持,特别是企事業單位要寬容育兒期的職業勞動者、容許TA們在完成本職工作之餘有更多時間可以陪伴孩子學習成長。否則,職業勞動者沒有足夠能力更好的撫育孩子,社會人口生育停滞、甚至負增長之後大夥兒都不可能“置身事外”。
雞同鴨講(粵語詞彙】,意思是雞和鴨講話,形容語言不通、溝通雙方沒有共同語言、無法正常交流。
新辦托育,讓孩子及早就脫離家庭“非專業”教育、孩子到學齡階段之後,家長的職責便形同保姆,文化課程教學全權托付給老師、50人以上班級的家長會1個小時不到就結束了,老師訓話完畢之後幾乎所有家長都不知道自家孩子如何......追求專業至上的學校教育正以實際行動将家庭擋在校園之外,家長與老師之間的溝通也與“雞同鴨講”越來越近似,要麼停留在無話可見、要麼就停留在講了彼此也不知道對方講了啥。那麼,如何才能降低家長和老師之間的信息代溝呢?
和孩子做同學才能确保成長領航不偏航
适度安排家長和孩子做同學!
現代社會中,常見的企業問題管理工具何人Who、何事What、何時When、何地Where、何因Why、何法How【簡稱5W1H】,也就是說解決任何問題都離不開當事人、處理什麼事、事件發生的時間、事件發生的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
家長和老師有效溝通的目标是什麼?目的是什麼?
是關于如何更好的輔助孩子學習成長!
每個孩子都是家庭中寶貝,都是家庭“長江後浪推前浪”中的後浪;每個家長都“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盼望着有一天自家的後浪把自己推上岸。然而,現實生活卻是人類社會文明成果越來越豐富、留待孩子們“學以備用”的知識信息越來越多,家長已經沒有辦法獨自全程陪伴孩子學習成長了。因此,現代社會中幾乎所有孩子都必須通過學校教育這個“跳闆”才能更好地成才。
孩子在學校學習情況如何、孩子對學業的理解情況如何、孩子與同學&老師的相處是否融洽......家長都隻能從老師那裡獲得了解。然而,現實情況卻是家長被完全隔離在校園之外、對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一無所知,在如此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家長想要和老師溝通,又該從何起頭、以何事終結呢?
對彼此都熟知的事物展開讨論,是高效溝通的基本前提。雖然,家長和老師溝通的核心雙方都熟知,但孩子具體在學校發生了什麼、表現如何卻是其中最大的信息不對稱點。因此,老師課堂上不用心講授新知識、老師師德如何不好、老師對自家孩子是如何如何刻薄之類的負面信息才不絕于網絡。所以,增加家長和老師的溝通效益,必須從革除家長與老師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開始,而這其中最好的辦法便是——适度安排家長和孩子做同學。當然,這需要全社會給予支持,特别是企事業單位要寬容育兒期的職業勞動者、容許TA們在完成本職工作之餘有更多時間可以陪伴孩子學習成長。否則,職業勞動者沒有足夠能力更好的撫育孩子,社會人口生育停滞、甚至負增長之後大夥兒都不可能“置身事外”。
育鄰人使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練和顧問。
育鄰人願景:讓天下沒有難育的小、沒有難養的老。
育鄰人:以鄰裡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探索一套以鄰裡互助方式化解“獨生子女症 隔代教育”難題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業,與家長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長計劃,為孩子們提供遊戲、合作、共享成長空間......即社區鄰裡教育服務生态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