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智慧科技城智慧科技功能展示
文/記者 張莉芬 圖/記者 曹偉 楊洋
廣聚英才,智創未來。
十年前,山西大學城從一片曠野中拔地而起。盡管市政配套初具規模,但放眼望去車輛稀少、人煙寥寥。
十年後,這裡路網通達、環境優雅。以大學城為核心,山西智創城NO.4、山西智慧科技城等一批創新孵化基地、創新創業示範區落地,新技術、新産業、新項目漸次集聚,“智創”作用初顯。
随着智創谷的規劃建設,山西大學城開始了新一輪的轉型蝶變,也為晉中“打造京津冀地區進入山西、進入山西中部城市群的科技産業轉化橋頭堡、示範地、試驗田”埋下伏筆。
畫“圈”
打造人才強磁場
2013年,母校山西傳媒學院入駐大學城,張鑫與合夥人創立的山西靈創映畫網絡科技公司(以下簡稱靈創映畫)提前一步,落戶晉中。
十年來,靈創映畫從山傳文化科技園64平方米的格子間,搬進山西智創城NO.4寬敞的辦公區,從初創時的入不敷出,到如今設計制作的原創動漫項目、動畫短片等先後獲國内國際金獎、銀獎。
“創新創業的樂土。”張鑫這樣評價晉中。他有一個20人的小團隊,除了他的合夥人,絕大部分來自山西大學城。
北大研究生,優尼沃特、雲考萬千CEO,中關村雛鷹人才企業專項支持的創業人才……集衆多光環于一身的介休“90後”女孩蔺志虹,在北京打拼多年後選擇回到晉中,“落戶”山西智創城NO.4。
轉戰家鄉,創辦山西考研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和蔺志虹一起“回家”的,還有實力雄厚的研發團隊,功能完備、運行穩定的軟件系統,及百餘萬用戶。
“我是晉中人,有責任為家鄉發展出一份力。”蔺志虹說,除了作為晉中人的使命使然,山西大學城優越的創業環境起了決定性作用。“在持續進行創新研發投入、進一步拓展業務和市場的關鍵節點,回家鄉創業可以有效緩解資金、人才與發展的矛盾。”
蔺志虹算了一筆賬,“相比北京,人力成本節省40萬元/年,辦公場地成本節省10萬元/年,房租成本節省12元萬/年。”
清華大學碩士研究生孫洪楓,北京大學博士、美國得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博士後衛威,山西重大引才工程海外特聘專家王丹婷……兩年來,山西智創城NO.4累計吸引高層次人才20人。他們成立公司、建立團隊,催生新的經濟業态,也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激發出“環大學城智創圈”的創新動力、創業活力、創造潛力。
目前,山西智創城NO.4入駐企業80家,重點聚焦在新一代信息技術、互聯網 、大數據和文化創意行業領域,“六新”産業占比76%。
“充分發揮了破圍聚能、蓄勢賦能的作用,打破了大學與企業間的藩籬,聚合了政府的扶持政策和創新創業的發展動能。”山西智創城NO.4執行總裁王可介紹,未來,山西智創城NO.4将與晉中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同頻共振”,培育壯大新興産業、未來産業,助力山西智創谷抽枝拔節、高質量發展。
吸“智”
激發科技動力源
“這樣一段載藥聚乳酸(PLA)可吸收手術縫合線,長1米、重0.2克,售價20至50美元。”
9月19日,在太原理工-山西經緯化纖新型紡織材料與設備研究院,太原理工大學輕紡工程學院副院長劉淑強告訴記者:“我國每年購買可吸收縫合線的外彙,高達100億美元。”
可吸收手術縫合線應用廣泛,尤其适合人體内部組織器官的縫合手術。我國因為該類縫合線的生産研發起步晚,一直依賴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壟斷企業的進口。
“以後不需要花這冤枉錢了。”劉淑強的底氣,來自太原理工大學輕紡工程學院與晉中經緯化纖機械有限公司合作的項目——聚乳酸(PLA)可吸收手術縫合線。
2021年,劉淑強作為項目的技術研發核心人員,與晉中經緯化纖機械有限公司圍繞聚乳酸(PLA)可吸收手術縫合線及其設備進行研發。
“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目前PLA縫合線核心工藝和技術已經成熟,擁有産業化示範基地,正在進行成果轉化推廣。”劉淑強說,“項目推廣後,我國将實現可吸收PLA縫合線及其裝備的自主生産。”
疫情期間,金屬線材産業滑坡嚴重。“同等規模企業,訂單不足往年的三成。但我們沒有停工,員工福利不降反升。”山西榆次遠大線材制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馮鑫亮說。
2019年至2021年,營業收入由23190萬元升至27678萬元,利潤總額由983萬元升至1378萬元。
這組數據,是山西榆次遠大線材制品有限公司在全球疫情大環境下穩步發展的證明。
“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打包鋼絲産品,是我們的‘定海神針’。”馮鑫亮是太原理工大學的在職研究生,他促成了太原理工大學與公司聯合開展鋼絲線材組織結構與性能分析産學研項目。在韓培德教授的指導下,成功申請3項專利,并形成成熟的鋼絲先進生産工藝、國際先進的打包鋼絲生産線。
聚才吸智,讓科技創新成為晉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
金科·山西智慧科技城通過大數據招商,吸引180餘家涉及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健康科技三大主導産業的企業落地簽約。生産PET-CT同位素藥物的南京江原安迪科正,生産大幅面掃描儀的山西弘創,生産巷道巡檢機器人的山西戴德測控……在11萬平方米的辦公區域,科技企業大展拳腳。
不隻“一谷”,在“兩區”“兩翼”,科技由點及面,成為激活經濟的動力源。
創“谷”
搶占發展制高點
以人才之芯,點亮智創之光。
今年以來,以山西大學城入駐高校和山西農大、山西師大為依托,山西智創谷建設全面鋪開。
11所省屬高校擁有22萬名在校生,其中1800餘名博士、1.6萬餘名碩士。全省獨一無二的教育資源和人才資源,讓山西版“中關村”占據先天優勢。
如今的智創谷,創新創造活力迸發。“谷”内共有各類創新平台30餘家,科技企業孵化器3家、衆創空間11家,引進企業設立研發機構15家。中北大學研究院與51家企業簽訂産學研合作協議,建成1個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台,聯合申報科技計劃項目獲批11項(其中國家級2項)。
如今的智創谷,創新創業萬象更新。電子信息、新能源與節能、生物與新醫藥、先進制造與自動化、資源與環境、新材料、高技術服務等領域企業全速領跑,211家高新技術企業占據全市總數的76.7%,實現高新技術企業在主導産業中的全覆蓋,促進了高新技術企業的集聚發展。
如今的智創谷,服務人才深謀遠慮。規劃千畝地,配建萬套高品質人才住房,啟動“文娛綜合體、體育郊野公園、創新服務微中心”等建設項目, 9條市政道路項目、3所學校、2所醫院項目開始實施,宜居、宜業、宜學的城市生活圈體系全面完善,形成服務各層次創新人才的全生命周期、全要素組合的百業發展态勢。
跑出先行“加速度”,激發創新“新動能”。十年之後,山西大學城轉型蝶變,蓄勢崛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