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提起故宮,大家可能很快會聯想到故宮淘寶——這個磨人的小妖精。
為什麼呢?自2010年底開張的故宮淘寶店,在用了三年多的時間學會"賣萌"後,憑借《雍正:感覺自己萌萌哒》的文章在微博、微信等各大社交平台迅速走紅。在那之後,源源不斷的人們加入了為故宮淘寶剁手的行列。
從取材傳統文化的精美紋樣到腕間的萬裡星河,再到吃貨才懂的饕餮盛宴,無一例外都有着極高的銷售量。這背後,離不開的便是大家對傳統文化認同意識的覺醒。
在大家文化認同感逐步覺醒的當下,故宮的創新意識也不甘落後,其對于傳統文化的宣揚方式也是大膽突破、與時俱進,其呈現的"視覺盛筵"在原本紀錄片的形式基礎上,又多了新的傳播形式—綜藝節目。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檔這樣的節目—《文博奇遇記》。
故事從傳說中,乾隆皇帝有四大心愛的玩具之首—銅鍍金轉花自鳴過枝雀籠鐘講起。
這位槽點滿滿、一生寫了4萬首詩,但沒有一首需要背的乾隆爺對"洋玩意兒"着實很喜愛。
一隻愛唱歌的小鳥生活在金光閃閃的鳥籠裡。鳥籠以12株菠蘿為立柱,以銅鍍金絲編織而成。
鐘表啟動後,小鳥能夠靈巧地展翅擺尾,在橫杆之間輕盈跳躍。
高低婉轉的鳴叫聲仿佛點亮了頂端光芒四射的寶星花。
這座鐘表有半米多高,表盤卻很迷你,這算是有些喧賓奪主的造型,卻也意外的和諧。
據故宮古鐘表修複師亓昊楠老師介紹說,乾隆爺之所以喜歡鐘表,是把鐘表當作玩具,計時功能可以忽略不計的。
他們修複時還發現,乾隆皇帝喜歡的鐘,就是破損嚴重的鐘,因為反複的開動,它的損耗會加大。
那麼問題又來了:這隻鐘表裡的小鳥為什麼會蹦來蹦去?
在節目裡亓老師也解密說,鳥的腳底部有一個非常細的橫梁,在運動起來的時候,橫梁快速掃動,從這個橫杆掃到那個橫杆,讓人感覺有一個視覺的誤差,感覺鳥是從這個杆跳到那個杆上的。
是不是非常新奇?
除了乾隆爺的鐘,充分繼承他基因的嘉慶皇帝,那審美簡直與乾隆爺别無二緻。
一樣的大紅蝴蝶結,一樣的東北棉襖小碎花。
這樣包袱形象的花瓷瓶,在當時不僅深受皇帝、貴族們喜愛,在民間也備受歡迎!
究其背後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一個吉祥的諧音—"包福"。
在《文博奇遇記》中,除了各大知名博物館外,還有一些極為小衆,卻也吸粉不少的"另類"博物館,比如這個—在觀複博物館。
節目組不僅邀請到了觀複博物館的馬館長,帶領着一群可愛的宮廷禦貓出現,為大家講起了很多關于貓的故事。
有産自中國本土的花狸貓,又肥又大,憨頭憨腦十分可愛,還被館長取名為:"花肥肥";
有白貓黃尾,借"雪裡拖槍"之名命名的黃槍槍;
還有短耳藍絨黃虎晴,黃色的眼睛迷死人但膽子賊小的英國短毛貓:藍毛毛等等。
這群盡職盡責的貓館長也為大家介紹了很多珍貴的藏品,可謂是有趣至極~
《文博奇遇記》用如此有趣的方法解讀文物與曆史,使文物不再是冷冰冰的典藏品,也變得有了鮮活的生命。
它以它原本姿态,穿過漫長的曆史長河,講述自己的經曆和故事。
也讓廣大觀衆更容易去接觸,去了解,去培養欣賞藝術的眼光和思想。
其實科普也可以做得即生動又好玩,零碎時間照樣可以用來漲知識。
還等什麼,這檔又可以吸貓,又可以看"寶物"的節目,還不趕緊追起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