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進門時,忽然被人用竹簍扣頭、撒麥麸。近日,河南周口一段婚禮視頻引發熱議。拍攝者稱,這是當地的一種習俗,這個竹簍叫喜鬥,裡面一般會裝着彩紙和麥麸,寓意多子多福。上前扣喜鬥的都是和新郎新娘關系很好的親友,并沒有惡意。
視頻截圖(來源:澎湃新聞)
對于這番解釋,很多網友似乎并不買賬。有人對新娘本人的感受産生共情,認為婚禮當天本來想美美的,結果“扣頭”後,身上全是碎屑,幾個小時的妝發都被毀了;有人指出扣喜鬥的人動作力度過大,吐槽“都跳起來扣了,以為是灌籃啊”;還有人關心此舉有沒有經過提前商量,是否征得了新娘的同意。
誰都不想在婚禮這一人生重大時刻陷入狼狽不堪的境地。傳承傳統婚俗雖然可以體現地方特色,賦予婚禮更多文化價值,但這一過程應該是有所揚棄的,不能被動地全盤接受。那些與現代文明觀念格格不入,甚至底層邏輯就傳遞着低俗、陳腐價值觀的陋習,不僅不會為婚禮“添彩”,還可能給新人“添堵”,使其産生不被尊重甚至被侮辱的負面感受,因此應當被果斷抛棄。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時候,“傳統如此”“圖個吉利”“沒有惡意”等理由,常常會成為一些人踐行陳規陋俗的擋箭牌。此前,江西贛州一新娘獨自在簸箕上端坐5小時的新聞,引發熱議後,知情者也解釋:這是當地的結婚習俗,既是為了等待良辰吉時,也能“磨一磨新娘的性子”。現實中,一些新人雖然會對此感到不滿或不适,可是考慮到婚禮整體氛圍,很多人還是會盡量壓制自身情緒,維持現場的歡樂氛圍。
然而,這些負面情緒本不必一味隐忍,很多被過度調侃的“結婚之苦”也不必吃。新人不是被動參與婚禮的“工具人”,自己的婚禮應該呈現何種樣貌,新人應當有更多話語權。在各地推進移風易俗、倡導彼此尊重的婚姻觀念深入人心的當下,年輕一代不妨發揮更大的自主性,主動選擇繼承哪些婚俗,靈活地對婚禮儀式進行調整,勇敢地對低俗陋習說“不”,推動傳統婚俗向更文明的方向演進。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其實,很多傳統婚俗并非一成不變,隻要耐心溝通,用心調整,就不難在保留其基本内涵的前提下,讓婚俗向更體面、文明的方向更新。
就拿“新娘進門時被扣麥麸”這一習俗來說,其本質就是利用“麸糠”與“福康”的諧音,表達希望新人一家福壽安康、多子多福的祝願。那麼,比起進門扣頭的粗暴舉動,能否用其他更加文雅的方式進行替代呢?比如,在新娘進門時,由親友捧過一大把花生、芝麻或彩紙,會更加暖心,也更能表達對新人的尊重。即便要加入麥麸等傳統元素,也可以輕輕撒兩把,通過“意思一下”的方式代替“暴力扣頭”。
而且,對這種可能有所争議的特殊習俗,提前與新人溝通,在取得對方充分理解和明确同意後再執行,也是對另一半最基本的尊重。這樣做,既能提前給予對方決策空間,使其有機會表達内心真實感受,也能讓其更有心理準備,避免産生猝不及防的慌亂感。
一段良好的婚姻關系,應當是彼此珍重、相互善待的。用心經營好這段關系,不妨從開啟這段關系的婚禮儀式入手,少一些“雞飛狗跳”式的陳規陋俗,多一些溫馨、真摯的情感表達。
撰文/任冠青
編輯/黃帥
責任編輯:黃帥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