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奮就會有收獲毒雞湯?“業精于勤”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說“學業精深是由勤奮得來的”,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勤奮就會有收獲毒雞湯?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業精于勤”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說“學業精深是由勤奮得來的”。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任國子博士時,早晨在太學裡教誨他的學生們說:“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随。”
這裡的“業”,指的是學業、讀書;“行”,指的是為人、處事。在韓愈看來,“業”與“行”,是立身處世之大端。
學業由于勤奮不辍而專精,因為玩樂嬉戲而荒廢;德行由于思考反省而成就,因為因循随俗而毀敗。為此,為人處世,當始終不忘學業之重,一言一行都須認真對待。
古人崇尚讀書,故而喜歡勸學。
顔真卿的才華世人皆知:他于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登進士第後,“學而優則仕”成了一代名臣。
他也善詩文,所著《吳興集》、《廬陵集》、《臨川集》等皆脍炙人口。
然而,真正讓顔真卿流芳百世的,卻是他的書法。
顔真卿擅長行書和楷書,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他的書法精妙,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他還自創了“顔體”楷書,對後世影響很大。後人把他和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并稱為“楷書四大家”,又把他與柳公權并稱“顔柳”,用“顔筋柳骨”這個成語來稱贊他們各自風格迥異、登峰造極的書法。
顔真卿能在諸多方面有如此高的造詣,自然與他的孜不辍勤密不可分。他曾作《勸學》一詩,勸勉人們努力讀書:“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聖人孔子在船上歎息說“逝者如斯夫”,其實也在規勸人們珍惜時間,這與吳越國太祖武肅王錢镠(liú)的後人、弘治三年進士第一,官翰林修撰錢福《明日歌》所說的“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有異曲同工之妙!
紫陽先生朱熹的名氣大不大、貢獻多不多自不必說,單是看看他的頭銜,你就知道他小時候用不用功。
他是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很重要的一點是,他著的《四書章句集注》,被欽選為古代的教科書,還是科舉考試的标準。他還被視作是中國儒學的集大成者,被尊稱為“朱子”。
朱熹雖然不是孔子的親傳弟子,卻享祀着孔廟,這在中國古聖人哲人中可是唯一的。你現在進入孔廟,依然可以看見朱熹被列入大成殿的十二哲者中。
朱熹的《勸學詩》是偶成的,卻是最引人深思、最叫人感動的:“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每每想起這首詩,總有一種怅然若失、如鲠在喉的感覺!
晚唐詩人、文學家、翰林學士皮日休認為,那滿滿一屋子的書籍,才是真真的财産!——“家資是何物,積帙列梁梠。”
宋真宗趙恒就更加直接,對人們說:“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玉。”
學問從哪裡來呢?當然是從勤勉中來的。于是,“鑿壁偷光”者有之,“頭懸梁”者有之、錐刺股” 者有之……結果呢?祖上世代務農的匡衡後來成了漢代的經學家,官至丞相;孫敬成了漢朝著名的政治家、縱橫家,也是一名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蘇秦也成了戰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憑借三寸不爛之舌遊說列國,還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組建了合縱聯盟,擔任着"從約長"的重任,兼佩着六國的相印。
因此,北宋進士、官至觀文殿大學士的汪洙勸誡人們要《勤學》:“學向勤中得,螢窗萬卷書。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意思是說學問是需要勤奮才能得來的,要像前人囊螢取光那樣勤奮,你有學問了,誰還會笑話你胸無點墨呢?
是啊,“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難道不努力,知識還會從天上掉下來嗎?
因此,人的一生,當及早努力,因為一個人是不能夠永遠都是“少年”的!正如孟郊所言:“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更何況:“人心如良苗,得養乃滋長;苗以泉水灌,心以理義養。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
在我小的時候,我的父親總用古人的這些說詞來勉勵家裡的兄弟姐妹們。雖說受益匪淺,但少說也有三四成的“說教”是左耳進右耳出,甚至是當耳旁風了。
如今,一個人默默地回顧着自己過去的時光,失落之感油然而生,禁不住輕聲問自己:“時間,都去哪兒了?”
于是,我對自己的學生說:“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有書讀時直須讀,莫待老來空歔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