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寵物

 > 道德經中的隐喻是什麼

道德經中的隐喻是什麼

寵物 更新时间:2025-01-12 04:01:33

道德經中的隐喻是什麼(道德經中的刍狗)1

刍,chú,一隻手正在拔(用來飼養牲畜的)草,割草、拔草;也指喂養牲畜的草。象形兼會意。甲骨文字形,從又(手)從草,表示以手取草。

刍狗,就是用喂牲畜的草編織成狗的形狀。

相對于其他祭品,草狗是沒有什麼價值,用完付之一炬或丢棄。

那麼這句話“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的意思是不是:聖人不仁義,對待老百姓像草狗一樣?

把老百姓當做草狗是沒錯,關鍵是“聖人不仁”,并不是我們平時理解的意思。

這話出自《道德經》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

我們知道老子的中心思想是“無為”,他的宇宙觀中最本源的是什麼?“道”。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說世間萬物都是遵從“道”來自生自滅,不用“有為”來橫加幹涉。你的“有為”隻會違背“道”的本意。在老子眼中,并沒有好壞善惡忠奸,隻有遵“道”無為和逆“道”有為。

那麼在老子的思想裡,人和刍狗有沒有區别?并沒有。天和地又有什麼區别,也沒有,不過都是遵循自然之道運轉的機器而已,自然也不會有任何傾向,任何感情。道生息萬物,并不自以為道。所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天地無情,生萬物而平等視之,任你自生自滅。“聖人”,是老子思想中接近道的人,“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聖人管理百姓,有沒有偏頗輕重,一視同仁,任百姓休養生息。

所以,作刍狗沒什麼問題,隻要聖人不折騰,天下就安生。

道德經中的隐喻是什麼(道德經中的刍狗)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寵物资讯推荐

热门寵物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