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楊紅手繪陝西古塔系列:帶你看看黃土地
不斷更新
歡迎關注
您的支持是我的動力
彬縣開元寺塔,位于陝西省彬縣縣城内,俗稱“雷峰塔”。該塔創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為八角七層樓閣式磚塔,底層每邊長5.6米,通高47.84米,單壁中空。
崇文塔,位于陝西省西鹹新區泾河新城崇文塔景區内,巍然矗立于泾河北岸,建于明代萬曆十九年(1591年),由泾陽人尚書李世達倡導主持,南京鎮江工匠官施工所建,是中國最高磚塔
悟空禅師塔位于陝西省泾陽縣的嵯峨山,為5層磚石結構,高13.3米。1982年,悟空塔被泾陽縣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悟空禅師塔”碑記載:悟空禅師塔為紀念唐代悟空禅師而修建,始建于唐大中十四年(公元860年),大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重修。
【金龜寺普通塔】為八角形 10 層磚塔,高 45 米,底邊邊長 3.85 米,每邊鑲嵌的方石上刻有浮雕。每層出檐,上面覆蓋琉璃瓦。底層南面有門可進入塔内,内有木梯可供攀登。塔身保存基本完好。塔的南面開有一扇門,門楣篆書“普通寶塔”四字,兩側鑲嵌的石塊上,分别線刻着青龍和白虎。
香嚴寺普通寶塔位于乾縣靈源鎮樊家,香嚴寺在路北,塔在路南蘋果園裡。該塔為方形五層樓閣式實心磚塔,殘高約7米,塔身每層每面各有一龛,塔刹殘缺。建塔用的是朱雀、魚、花卉等圖案磚,第五層圖案磚上銘文“南無阿彌陀佛”。據塔銘考證該塔建于明代
三原文峰木塔位于三原縣城東南十餘裡的安樂鄉中王堡。建成于明萬曆二十二年(一五九四年),是西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木塔。
武功報本塔,當地又稱“武塔”,位于陝西省武功鎮北關武塔村,東臨漆水河,西輔香山,依寺建塔,風景秀麗,為陝西名塔之一。報本塔因建在報本寺内而得名,宋代學士宋敏求編《長安志》記載,報本寺建于唐文宗大和元年(827)。據發現塔下地宮所藏文物考證,報本寺塔重建于宋仁宗寶元二年(1039)六月以前.
寺背後塔,位于武功縣薛固鄉寺背後村子東南的觀音寺中。觀音寺于大明正德年間建于陝西安府武功縣渭源裡馬營(因居于寺後,現名寺背後),距今已曆六甲八輪約五百年之久。
武陵寺塔位于鹹陽市秦都區,建于明萬曆十八年(公元1591年),塔高30米,為中國至高鐵塔。武陵寺塔身高27.5米,直徑6米,周長21米,七層八樓,第磚質木式結構。重檐樓閣式,層層有鬥拱飛檐,角有風鈴,樓門有圓有方,外有平座欄杆,所雕圖案各異。塔身内為兩米見方天井,木質樓梯旋繞直達塔頂。隔層拱門相對,出拱門憑欄可以俯瞰四面山色。
興平北塔位于鹹陽城西25公裡處興平市東城街道辦事處北寺巷。原為清梵寺内建築,塔建于唐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塔随寺名,初稱清梵寺塔。梵清寺宋代改稱保甯寺,塔亦遂稱保甯寺塔。北塔為七層八棱磚塔,底部每邊長4.35米,高38.6米。各層每角都有磚柱,第二、三層還有磚砌轉角和鬥拱,每層南北兩面有門
滄桑泰塔泰塔坐落于旬邑縣城中學院内,修建于北宋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塔高53米,占地120平方米,為八角七層樓閣式磚石結構,塔内中空,有木梯盤旋至頂,每層有拱形門洞與長方形的假門相間。各層門兩側砌有窗子,并刻有菱花格子和曲尺欄杆,整個建築遠視古樸壯觀,雄偉挺拔,近觀做工精細、靈巧雅緻。
更多手繪陝西古塔請翻看我的頭條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