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邯鄲日報-邯鄲新聞網】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黨的十九大吹響了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強勁号角。五年來,我市以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加快引進京津等地科技創新資源,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通過加大投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激活創新動力源,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創新發展的腳步越來越穩健。
尤其是2020年以來,我市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776家,總量達到12670家,全省第二;5家企業入選河北省首批科技領軍企業。國家級、省級科技投入資金6.18億元。新增國家級衆創空間5家,省級技術創新平台59家,其中,産業技術創新中心46家,産業技術研究院7家、重點實驗室6家、新型研發機構6家……
全市科技創新工作亮點紛呈:2020年獲稱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2018年獲稱中國技術市場金橋獎、全國知識産權系統人才工作先進集體;2017年我市列入國家知識産權示範培育城市,新型功能材料産業集群被科技部火炬中心列入2017年度創新型産業集群試點(培育);2019年全市研發投入強度達到1.65%,創曆史新高,首次超過全省平均水平;我市出台的《關于深化科技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被河北省“雙創雙服”活動辦公室政策創新案例收錄并在全省推廣。
科技創新成績斐然,成為推動我市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加大投入 蓄好創新“源頭活水”
高質量發展需要以創新為動力,創新需要以實幹為支撐。中船重工718研究所發揮制氫、淨化技術優勢,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貢獻力量;河鋼邯鋼制出“芯片氪”,助力芯片國産化“加速跑”;晨光生物攻克辣椒提取物連續逆流提取等世界性難題,加快建設世界天然提取物産業基地;龍鳳山鑄業創建國内首家高純生鐵材料産業技術研究院,為我國百噸級球墨鑄鐵乏燃料容器提供原材料支撐;河北矽谷有機矽水溶緩釋肥應用于袁隆平第三代雜交水稻,再創水稻單産世界紀錄……
一系列科研成果的取得要靠資金投入做保障。為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保障科技創新活動順利開展,我市出台《關于建立健全市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的意見》,通過政府落實加大财政科技支持力度,增加多種科技投融資手段,引導全社會加大對科技創新的多元化投入。
我市充分發揮财政資金的引導作用,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全社會研發投入實現跨越式增長,一組數據對比清晰可見:
2019年我市研發投入強度達到1.65%,較2018年提高0.38個百分點,首次超過全省平均水平,由全省第7位躍升至第4位,獲得省獎勵資金1900萬元,全省獎勵資金第一。
2020年我市研發投入強度達到1.89%,比上年提高了0.24個百分點,高于全省增長幅度,位居全省第4位,獲省獎勵資金1200萬元。
“十三五”期間,我市科技投入大幅增長,全市實施市級重大科技項目192項,市級财政資金投入1.1億元,引導社會資金投入12.59億元,開發新産品、新工藝、新裝置和新品種724個,獲得專利授權594件,其中發明專利160件,制定技術标準196項,新增産值超過80億。全市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03家,總量達到662家,2022年總量将超過900家,達“十二五”末總量的5.6倍之多;科技型中小企業新增7871家,總量突破1.3萬家,全省第二。
2021年,我市共争取省級以上項目146項、資金3.24億元,比上年增長90%,其中漢光重工、新能裝備等企業獲12項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支持,項目數量和争取資金全省第一。718所 “集成電路制造高純電子氣體中試工藝研發及産業化”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争取經費2.1億元。今年以來,我市已争取省級以上重點科技項目54項,争取資金1.2億元。
技術突破 推動科技成果“變現”
9月14日上午,在綠樹掩映的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身穿白大褂的研發主管徐建中正站在一台儀器前,帶着助手聚精會神地做着實驗,他們正在利用雙層包埋技術開發一種全新的産品一一葉黃素脂微囊。
除家喻戶曉的辣椒紅素外,晨光生物的葉黃素産銷量也是全球第一。“我們過去的辣椒紅素等産品,像芯片一樣供工廠使用,現在開始延長産業鍊做終端産品。最有意義的應該是生産原料過去是生産一種産品,現在是多種有效成分一塊提取,不但增加了效益,而且還有一些全新的産品,是從0到1的首創。”晨光生物集團公司工作人員言語中洋溢着自豪之情。
目前,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超過1.3萬家,全省第二,湧現出金力新能源、恒永防護用品、華厚天成等一批掌握核心技術、填補國内空白的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總量達到了811家,其中718所、漢光重工等5家企業入選了河北省科技領軍企業。
近年來,我市積極推進科研攻關與成果轉化,促進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合作攻關加快技術成果轉化;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貼近企業需求,轉化科研成果。截至2022年9月,共創建研發平台286家,其中省級研發平台為112家(重點實驗室17家、技術創新中心81家、産業技術研究院14家);市級研發平台為174家,其中重點實驗室37家、技術創新中心130家、産業技術研究院7家。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研發平台基本實現了類型、産業和區域的全覆蓋,集聚了我市“532”主導産業和關鍵核心技術。通過定向挖掘高校、科研院所潛力,推動企業實現從“實驗室”到“生産線”、由“輸血型”到“造血型”的創新性轉變,為構建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和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奠定了基礎,增添了新動力。
為更好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我市建設了邯鄲技術交易中心,建成國家級技術轉移機構1家、省級16家,全市技術交易合同登記額由2015年5.7億元增長至2021年129.28億元,技術交易額連續三年位列全省第一。
強化服務 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9月13日,對河北工程大學農學院教授陳敬誼來說,又是忙碌的一天。這一天,他先後到磁縣都黨鄉的一個蘋果園、臨漳縣一個猕猴桃園對果農進行了果樹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整形修剪方面的技術培訓。作為一名“三區”科技特派員,深入田間地頭進行科技培訓是他常年的工作。像陳敬誼一樣的科技特派員們紛紛奔赴生産一線,開展技術服務,助力科技向生産力轉化。
我市從做好科技服務入手,加大科技服務力度,找準幫扶工作的切入點,提高科技服務能力,将科技幫扶從“輸血”變“造血”,增強企業及群衆自我發展的能力。
我市大力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計劃、高新技術企業質量提升計劃,堅持分層分類精準扶持,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我市一批企業由“跟跑”變“并跑”,甚至“領跑”。金力新能源、恒永防護用品、華厚天成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掌握多項核心技術,填補了國内空白。
深入推廣科技特派員制度。我市積極推進新型科技特派員隊伍建設,加快發展農業科技特派員、企業科技特派員、鄉鎮科技特派員,推動科技資源向基層流動。目前,共選派362名省級科技特派員深入企業、農業工作社開展科技幫扶,共建成省級科技特派員工作室5家,省級科技特派員工作站62家。鼓勵科技人員深入農村一線,為農戶“零距離”提供技術指導服務,中國農大在曲周首創“科技小院”模式,科技部等七部委聯合發文在全國推廣,目前在全市推廣科技小院15家。
同時,我市積極推動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完善“衆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全鍊條孵化服務機制,全市省級以上孵化器、衆創空間、星創天地分别達到20家、29家、64家,孵化面積90餘萬平方米;連續四年舉辦全市創新創業大賽,評選出獲獎企業126家、團隊248個,助推科技企業和創新團隊快速成長。
一系列利好的政策措施,一個個創新團隊的實幹奉獻,正持續推動着科技創新,讓創新活力奔湧而來……
本文來自【邯鄲日報-邯鄲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