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我國火星探測任務首次公開亮相

我國火星探測任務首次公開亮相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2-24 00:29:24

央視網消息:國家航天局消息,截至目前,天問一号火星探測已獲取原始數據超過1480GB,我國科學家團隊依托數據取得了一批原創性科學成果。多項研究表明,祝融号火星車着陸區存在水活動遺迹。

經過祝融号一年多巡視探測,科學家在其獲取的圖像中發現了富含水礦物的闆狀岩石。

我國火星探測任務首次公開亮相(已獲取原始數據超1480GB)1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 劉洋:(岩石)顔色比較亮,我們通過光譜的數據看到它的成分富含一些含水礦物的鹽類,比如說硫酸鹽,它在土壤顆粒之間起到一個膠結作用。

這些岩石與水活動緊密相關,科學家推測,水活動大緻發生在火星亞馬遜紀晚期。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 劉洋:近10億年來,火星可能還有一些适宜生命起源或者是存在這樣一些氣候條件,也很可能是在地下的一個相對溫和的空間當中。

祝融号火星車着陸在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此次探測任務在國際上首次形成該區域的基礎地圖。其中,環繞器攜帶的高分辨率相機能夠獲取空間分辨率約0.7米的圖像。火星車則在地表進一步詳細探測和成像。

我國火星探測任務首次公開亮相(已獲取原始數據超1480GB)2

天問一号任務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 劉建軍:通過這些13台載荷組合,包括(火星)它的形貌、淺層結構、磁場、氣象特征,形成一套完整的全球綜合性探測和局部詳細探測,再加上着陸區的重點探測。

祝融号目前正在休眠,預計年底火星環境條件轉好後自主喚醒,繼續向南行進。

我國火星探測任務首次公開亮相(已獲取原始數據超1480GB)3

天問一号任務科學應用首席科學家 潘永信:因為我們正好在一個火星的南北交互帶,有人推測是個古海洋的邊界,所以我們(向南)往邊緣去,地質現象會更加豐富。

此外,科研團隊利用天問一号探測數據,已經在火星地下淺層結構,火星空間環境中磁場、離子與中性粒子分布情況以及火星重力場等方面,獲得了一批優秀的科學成果。

我國火星探測任務首次公開亮相(已獲取原始數據超1480GB)4

天問一号任務科學應用首席科學家 潘永信:祝融号巡視車到那以後會帶着各種科學儀器的載荷,就像我們科學家的眼睛一樣。天問一号給中國科學家提供了第一手數據,就意味着我們可以從最根本上來解析我們的科學故事,從用别人的數據到用自己的數據,數據的自主性就預示着我們在科學發現的主動性。

我國火星探測任務首次公開亮相(已獲取原始數據超1480GB)5

通過天問一号任務,我國實現了數億公裡的長距離數據傳輸,從技術、工程、科學成果等多個方面為我國後續的行星際探測打下堅實基礎。

來源:央視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