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激發科技人才創造活力

激發科技人才創造活力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6-29 05:21:14

激發科技人才創造活力?作者:劉明熹、萬勁波,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激發科技人才創造活力?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激發科技人才創造活力(營造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1

激發科技人才創造活力

作者:劉明熹、萬勁波

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演進,科技創新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戰場,圍繞科技制高點的競争空前激烈,而科技競争的實質是人才競争。作為國家戰略科技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代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長與我國2035年實現跻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的時間高度契合。青年科技人才是國家創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進步希望之所在。

青年科技人才是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部門和地方多措并舉強化青年人才培養使用,儲備了一大批有潛力的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實行“揭榜挂帥”“賽馬”等制度,鼓勵支持青年科學家創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在納米科技、蛋白質機器與生命過程調控、合成生物學、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發育編程及其代謝調節、幹細胞及轉化研究等基礎前沿類重點專項中專門設立青年科學家項目,支持35歲以下青年科學家承擔國家科研任務,不受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限制。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參研人員中45歲以下的科研人員占比達80%以上。2016—2020年,科技部支持青年科學家項目共計235項,涉及國撥經費8.74億元,平均支持強度372萬元。中國科協于2015年起實施“青年人才托舉工程”,每年通過所屬學會選拔一批32歲左右的青年科技人才進行連續3年的穩定資助培養,截至2021年底累計培養青年人才約2100人。近日,科技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減輕青年科研人員負擔專項行動的通知》,圍繞青年科研人員挑大梁、增機會、減考核、保時間、強身心等方面開展新一輪減負行動,體現了國家關心、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成長發展的決心。

長江後浪推前浪,青年正在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的“弄潮兒”。據《中國科技人力資源發展研究報告(2020)》顯示,截至2020年底,我國39歲及以下科技人力資源約占四分之三,年輕化特點和趨勢明顯。據統計,我國航天探月工程五大系統的主任設計師甚至總設計師,大多數是三四十歲的年輕人。北鬥衛星團隊核心人員平均年齡36歲,量子科學團隊平均年齡35歲,中國天眼研發團隊平均年齡僅30歲。嫦娥團隊、神舟團隊等航天科技團隊,都是由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擔重任,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奮發進取的精神風貌。

多措并舉強化青年人才培養使用。青年人才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源頭活水。建設科技強國和人才強國,關鍵在于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與使用。要堅定人才培養自信,完善優秀青年人才全鍊條培養制度,培養具有國際競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後備軍,用好用活人才,大膽使用青年人才。

一是充分發揮院士和科技領軍人才的“傳幫帶”作用。院士和科技領軍人才是科研領域的“關鍵少數”,要圍繞“識才、育才、用才”做好“四個表率”,支持、引領、帶動更多青年科技人才紮紮實實搞研究、端端正正做學問。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發揚學術民主,破除論資排輩、圈子文化,獎掖後學,為青年人創造更多出彩機會,鼓勵青年人大膽創新、勇于創新。

二是敢于讓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當主角”。深化人才培養體制機制改革,為青年人才搭建幹事創業平台。加大國家重大人才計劃、科技項目、科研基金對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如減負行動3.0在“挑大梁”方面,明确要求國家重點研發計劃40歲以下青年人才擔任項目(課題)負責人和骨幹的比例提高到20%,在中國科學院新開工建設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工程指揮部中新設立副總師崗位,由45歲以下青年科研人員擔任。總之,相關單位要大膽使用甚至破格使用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營造青年科技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微生态。鼓勵科研單位和社會力量加強青年科技人才獎勵,有意識地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參與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活動,支持青年科學家加入國際科技組織并發揮作用。

三是建立符合人才成長規律的評價機制。完善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青年科技人才評價機制。構建能夠促進青年科技人才脫穎而出的用人體系和評價體系,在重大科技項目申報、重大人才工程等方面不唯職稱,不簡單以年齡作為限制,真正讓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有成長機會。如減負行動3.0在“增機會”方面,明确要求推動有條件的科研單位設立職業早期青年人才培養專項,對新入科研崗位的博士畢業生、博士後給予不少于5年的非競争性科研經費支持。同時,在“減考核”方面,明确要求合理評價青年科研人員實際工作貢獻,避免僅以有署名的成果作為考核評價依據,避免簡單強調成果轉化數量、金額。給予青年科技人才足夠的創新空間和容錯空間,鼓勵探索、包容失敗。

四是解決青年科技人才的“後顧之憂”。給予青年科技人才長期穩定支持,資助一批取得突出成績且具有明顯創新潛力的青年人才。完善“高層次人才分類目錄”,暢通青年科技人才晉升通道。在住房、落戶、子女入學等方面給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多保障,助其潛心科研。在全社會營造崇尚科技創新、尊重青年人才的良好氛圍,激勵更多有志青年投身科研。如減負行動3.0在“保時間”方面,強調确保青年專職科研人員工作日用于科研的時間不少于五分之四;在“強身心”方面,要求定期組織青年科研人員開展心理健康咨詢和心理疏導,推動開展“每天運動1小時”活動。(劉明熹、萬勁波)

來源: 學習時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