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農曆六月6是什麼日子

農曆六月6是什麼日子

民俗 更新时间:2024-12-13 05:50:21

 六月六是農曆中非常流行,也是夏季很受重視的一個民俗節日。北方的谷子剛剛開花,因而北方有“六月六,看谷秀”之諺,這一天山東等北方幾省流行看谷秀、請姑姑、人畜沐浴、曬衣物等風俗習慣。

來自論壇的你,你的家鄉是哪裡?你的家鄉在六月六有什麼習俗嗎?快來與大家分享一下。

臨沂當地風俗:舌尖上的費縣之6月6(過半年)

農曆六月6是什麼日子(今天是農曆六月六了)1

“六月六,請姑姑”。有的地方六月六又叫姑姑節,蓋因“谷”與“姑”音同之故。古時每逢六月六這一天,各家各戶都要請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款待一番。傳說此俗由春秋戰國時期狐偃改過故事而來。晉國宰相狐偃因功而驕橫,其兒女親家、晉國功臣趙衰直言數落其敗行,反被氣死。狐偃婿欲于六月六狐生日暗除之,并謀于其妻狐偃之女。狐偃女不忍,終返娘家密告于母。狐偃于放糧中親見百姓疾若,已悟己錯,更聞女婿此謀,愈加悔痛。于是翻然悔悟,于六月六登門向女婿認錯,翁婿和好,倍加親善。為了記住這個教訓,狐偃每年六月六都要請女兒、女婿回來,征求意見,了解民情。這一作法後來傳到民間,老百姓個個模仿,也都在六月六請回閨女,應個消仇解怨、免災去難的吉利。

據說,我國酒令之“六六大順”,其原意就是源自上面所說“請姑姑”之俗:由于六月六日處于氣候多變時節,每當這天,有女兒嫁出的人家就會祈盼這天天氣晴好,讓女兒順順利利回家來,時間久了,人們的這種思親之情就反映在酒令中了。

古人還講究在六月六日沐浴,民間有“六月六,貓兒狗兒同沐浴”之說。清人潘榮陛的《帝京歲時紀勝》載:此日“内府銮駕苦、皇史宬(清皇家檔案庫)等處,曬晾銮輿儀仗及曆朝禦制詩文書集經史。士庶之家,衣冠帶履亦出曝之。明代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婦女多于是日沐發,謂沐之則不膩不垢。至于貓狗之屬,亦俾浴于河。”現在這一習俗好多地方仍然流行,六月天,氣溫水溫高,正是沐浴的好時候。

我國許多地方,将“六月六”稱為“天賜節”。傳說,唐僧曆經八十一難好不容易從西天取得真經,卻在歸途中不慎将佛經掉落大海,唐僧隻好将佛經撈出曬幹。本來這隻是個傳說故事,但古人卻偏偏認定唐僧曬經這天是農曆的六月六日,還據此把這一天命名為“天賜節”,意思是這一天“天賜佛經度衆生”。

有趣的是,“天賜節”後來卻發展成了“曬書曝衣節”。《帝京景物略》記載:“六月六日,曬銮駕,民間亦曬其衣物明沈德符《野獲編》載:“六月六日,内府皇史成曝列聖實禦制文集大函,為每歲故事。”六月六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皇宮内府趁時涼曬各類書籍文件,年年複之,久而影響民間,民間效仿,便在這天“日曝曬書衣裘”,形成習俗。此習古時甚重,甚至廟宇的城隍塑像,也要在這天重塑面身改換“新袍”,謂之“曬袍”。

據清光緒十八年修《泗水縣志》載:“六月六日,曬書衣,造神曲,制麥食祀于院中,蓋古獻麥之遺意。”進入六月,逐漸進入了多雨潮濕季節,民間多在六月六這天搬出衣箱晾曬衣物,以防發黴、蟲蛀,稱為“晾箱”;讀書人家也要在這天搬出書箱晾曬,稱為“曬書”。

六月初六正當盛夏,是一年中太陽最猛的日子。據說這天曬過的衣服不生蟲。寺廟此日曬經書,善男信女們紛紛前去觀看,形成廟會。

夏季曬衣服書籍作為一種傳統風俗,但是那時是在七月七日過,東漢史學家崔實的《四民月令》中說是七月初七的風俗。南朝宋代劉義慶《世說新語》記載晉朝名士阮鹹的故事也說:“七月七日,北阮盛曬衣,皆紗羅飾绮。”可見晉代翻曬東西的習俗仍在七月七日。現在山東西南地區的濟甯曲阜一帶仍有七月七日曬衣書的習俗。以後何時改為六月六,則沒有史料記載,想必是六月六太陽更烈更毒之故。此俗延至清代。據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載:“京師于六月六抖晾衣服書籍,謂可不生蟲蠹。”現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在六月六曬衣服的習俗。

“六月六”這天還是山東民間祭祀山神和給麥王做生日的日子。

民間傳說,六月六是山神的生日,山神管狼,祭祀山神是為了祈求山神管住野狼,使百姓面授野狼的危害。這天要到山神廟祭祀山神。在泗水南部山區,老年人帶兒童進香,向山朝拜,以求山神庇佑平安。舊時,臨朐、滕縣一帶也很流行祭祀山神。祭祀時,祭拜人口中念念有詞:“從南來了一彭僧,背着蒲團去修行。無雲山前有廟堂,磚牆石瓦修得強,山神老爺當央(正中)坐,兩位哥哥相陪着,金紙銀錢不害怕,女人走路不見它(指狼)。”因為古時候生态環境好,野狼等猛獸經常出現,人們為了防身而形成習俗。

六月六日,夏收剛剛結束,為了慶賀豐收,人們還給麥王做生日。在泗水民間,過“六月六”時,家家制酒備馔,供香、燭、鮮果等祭品,在家中香台上擺供敬天,祈禱豐收。古俗要用麥面做饅頭,舉行獻麥之禮。

由此山東各地形成了一些飲食習俗。山東臨沂區域還有吃面條的習慣,意在“六六大順”,青島即墨等地要吃涼面,膠東地區的長島、榮城等地吃包子,有民謠說:“六月六,看谷秀,碗大的包子一包肉。”萊陽吃水餃,有俗語說:“六月六,看谷秀,不吃馉饳(水餃)光臭頭。”鄒平、淄川等地吃炒面,據說把炒面炒老一些,吃了一夏天不拉肚子,濰坊高密等地說吃炒面治痢疾,其實是在這個日子天氣炎熱,吃炒面既涼快又省事,直到現在人們沿用此習俗,意在去暑降溫。

惠民縣農曆六月初六,天氣返潮,食物易于發酵,民間開始用大麥造曲,以作醋、醬酵母。婦女們還特别注意翻箱晾曬衣物,以除潮氣。六月初,正值谷子抽穗階段,人們盼雨心切,習慣聚集地頭觀看長勢,有"六月六,看谷秀"和"大旱不過六月六"之諺語。六月正值酷暑天氣,許多習俗都與消夏抗暑,衛生保健有關。

煙台威海一帶有一個非常獨特的習俗,就是在六月六這一天,許多人家都蒸面兔子。心靈手巧的農家婦女各顯手藝,用白面作成各種形狀的兔子,切出一對兒長耳朵,用紅小豆(赤小豆)做眼睛,剪一個小三瓣嘴兒,捏一個小短尾巴,活靈活顯的,或蹲兔或跑兔或躺兔,或兩隻兔子相傍而卧,或将一隻小兔子放在大兔子身上,作成一對母子兔,形态各異,情趣橫生。最絕妙的是有好事勤快的人會去采來新鮮的百合花蕊揉到面裡去,面就成了黃色。出鍋時,白的雪白,黃的嬌黃,暄騰騰的,豐腴肥碩,憨态可愛,真可謂一鍋豐美的“兔子肉”,令人不忍張口去吃。一般地,除了當天中午全家人都吃之外,剩下的數量已不多了,大人舍不得吃,就分給孩子們自己保管,這在過去時代的孩子眼裡是很大的财富了,大多十分珍惜,總也看不夠,總要放幾天才舍得吃掉。 煙台栖霞有的地方也有用百合蒸黃疥疤兒(疥蛤蟆)、黃面兔兒的習俗。巧手的乳山農家女子蒸出的兔羔子、刺猬、蟾蜍等,形态各異,栩栩如生,如同精巧的工藝品。這一習俗,至今仍存。

這個時節煙威一帶新麥子剛上磨,人們心中對新糧入囤充滿了喜悅,為了慶賀豐收,沒有别的形式,就用了這種最簡單的做一頓面食的方式來表達,這與南方的“吃新”或“嘗新”是同樣的含義。這其中還包含了對土地、對糧食的一種感恩。這一天的習俗給孩子們帶來了許多的歡樂。

六月六吃炒面,是泗水民間相傳的古俗。把小麥、高梁等五谷雜糧炒熟後磨成面粉,加鹽或糖後攪拌成糊狀食用。據傳,此日吃炒面,可防秋涼腹瀉。舊時,如遇豐收之年,六月初六這天各村集資,在村外路口處搭棚、設供桌,敬天祭神。供桌上供奉玉皇大帝的牌位,擺上供品,請道士念經,鄉民皆跪地磕頭,焚紙帛,誦祭文,慶賀豐收,請求老天免降雹災,以祈求來年獲得更大的豐收,這個儀式俗稱“打路齋”或“祭雹子”。

過去,泗水民間有給小孩“留八歲毛”的習俗。八歲之前的小孩始終留小辮子,稱為“八歲毛”。到八歲這年的“六月六”再剃去,俗稱“剃羊胡子”。

此外,過去天花泛濫時,“六月六”這天還有供痘疹娘娘的習俗。

按民間的說法,“六月六”這天,結婚三年以内的新媳婦不能回娘家,有俗語謂:“六月六,死娘家的舅。”意思是如果結婚三年之内的新媳婦回娘家,會将娘家舅舅妨死的。

還有一種風俗,即這年六十六歲的老人,不論何時生人,都在六月六日過生日。出嫁的閨女,這天要回娘家給父母做壽,禮物是一塊肥肉,故民間有“六十六,吃塊肉”的說法。老人在吃這塊肉時,,要倒坐在門檻上吃,據說這樣倒坐吃了肉,還能再活六十六,意為祈望自己長命百歲。

陽谷、聊城、高唐一帶盛産蓮藕。六月,正是荷花盛開的時節,故在六月六這天;人們還有賞荷的習慣,十裡八鄉的男女一齊擁到荷花盛開之處,觀賞荷花的美姿,女青年故意指示男友下水摘荷贈送于己,以表愛情。

轉自于臨沂社區《驕傲的斑馬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