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的出現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了不少便利,很多人都會用它進行移動支付或者看視頻,有些學生還會用電子設備看網課,它也成為了很多用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部分用戶在上廁所或者吃飯的時候都會拿着智能手機。
可是有些人在選擇手機的時候也很困惑,他們對于電子科技了解并不多,不知道什麼算好手機,他們會憑借處理器的強度去判斷手機的好壞,這種做法是不正确的,筆者建議大家可以從4個方面去分辨“好手機”和“壞手機”。
第一個方面就是它有沒有采取什麼高端科學技術,屏幕的分辨率和質量如何等等,2K以上的屏幕就算非常不錯的了,而且屏占比還會影響到用戶的使用體驗,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反感手機“劉海屏”的原因之一。
第二個方面是用戶自身的使用需求,如果你平時喜歡用相機拍照,并記錄下自己路途中遇到的風景,那像素高的的手機可能對你來說更好,可要是你隻用手機看視頻或者玩遊戲,對其他功能的使用率基本為零,那就要選擇性能更好的手機了。
第三個方面是售後服務,有些人喜歡貪圖小便宜,覺得某些雜牌或者網購的手機很便宜,可實際上這些品牌的手機都是沒有保障的,壞了之後隻能自己去維修,看似省了一筆錢,可整體來說卻得不償失。第四個方面是系統,系統的優化很重要,比如蘋果的IOS系統就非常流暢。
不過有些人也提出了疑問,那就是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會使用手機進行定位授權,比如點外賣、使用電子地圖都需要你提供定位才能享受到相對應的服務,部分人覺得這會讓大數據查詢到自己的信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那如果他們關閉手機,扔了自己的sim卡,大數據還可以查詢到信息和出行軌迹嗎?
不少人覺得自己關掉手機後大數據就查詢不到自己的信息了,可實際上很多人都想錯了,大數據依舊可以知道你的個人行蹤,如果大家想更清楚的知道原因,那就要知道手機定位的原理是啥。
第一種是基站定位,一般來說手機開啟後會自動搜索周邊基站,然後對信号的強度進行篩選,最終選出最好的那個進行連接,隻要你還在基站的範圍内,那就可以查詢到位置。
不過基站定位并不是很精準,它被應用于提供通訊服務,要是辦理了省内流量,那你出省後就會被發現,之前的省内流量自然不可以使用了,要想繼續使用就需要支付費用。
第二種是衛星定位,衛星會在太空中向地面發送信号,手機接收到信号後就可以被查詢到位置。第三種方法是wifi定位,可是這種方法使用的比較少,需要定位的對象基本隻有服務商,原理就是用MAC地址去手機信号,服務商可以根據這些信息判斷你所處的位置大概在什麼地方。
綜上所述,用戶想要通過關閉手機的方式去防止被大數據查到出行軌迹,那就屬于“掩耳盜鈴的行為”,合理運用定位可以讓大家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要是用戶不想自己的信息被别人知道,那在使用軟件和手機APP的時候就要拒絕相對應的服務,整體來說是利弊參半的。
若大家想用手機查詢自己的個人軌迹,那就要給運營商發短信,然後按照提示進行操作。各位小夥伴們,你們覺得大數據到底好不好呢?歡迎留言讨論,點關注了解更多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