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彩繪本)
“若布衣暖,菜飯飽,一室雍雍,優遊泉石,如滄浪亭、蕭爽樓之處境,真成煙火神仙矣。”——沈複《浮生六記》
《浮生六記》,清代文人沈複的自傳體小說,記錄了他平常真實的一生,其中他和妻子陳芸的恩愛生活占據大量篇幅。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林語堂讀到這本書,大贊為“一本足以代表中國生活藝術及文化精神的專著”,并決定将它譯成英文傳播到國外。在序言中他寫到:“芸,我想,是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
陳芸究竟有何魅力,能讓林語堂冠上“最可愛”的頭銜?
《浮生六記》(彩繪本)插圖:共啜桃花粥譚鳳嬛 繪
陳芸幼年喪父,稍年長就做女紅養活母親和弟弟。讀書對她而言,隻能是一種奢望。但她很聰慧,自學詩文,在閨閣中就作出“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好詩句。沈複13歲那年,跟着母親去舅舅家,對表姐陳芸一見鐘情,回家後便對母親說“非淑姐不娶”,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
婚後,沈複夫婦的生活是清貧的,從沈複《坎坷記愁》中記載的漂泊颠沛生活便可見一斑。但陳芸是個有才情的女子,靠巧手巧思把清貧生活過得詩情畫意。
每到夏天,荷花初開時,陳芸會把小小的茶包放在花心裡,在第二天的清晨,再取出浸透了荷香的茶包,烹泉水煎之,香韻尤絕。讓沈複感歎:自以為人間之樂,無過于此矣。
沈複愛喝點兒小酒,陳芸就自制梅花盒,裡面放六隻小碟,中間放一隻,外頭放五隻,形狀擺放猶如梅花,令人賞心悅目。
《浮生六記》(彩繪本)插圖:巧制蓮花茶譚鳳嬛 繪
二人客居在“蕭爽樓”時,生活頗為拮據。陳芸用舊竹簾代替欄杆,橫豎交錯,既不顯空蕩,又增添景緻。在鄉下居住時,陳芸用竹竿木棍制作“活花屏”,讓藤本植物攀附生長,綠蔭滿窗。家裡雖無上好花瓶,但每天都可用普通器皿插上鮮花,讓房間一年四季都花香四溢。陳芸的小情趣看似無用,卻把平淡的日子過得娴靜雅緻。
一到過節,就更要有儀式感。
七夕節,陳芸會擺上香燭瓜果同沈複一起拜織女星,祈求愛長久。中秋節,陳芸和沈複去滄浪亭,鋪張毯子席地而坐,在晚風吹拂下品茶賞月互訴衷腸。雖然是小日子,卻不止眼前的苟且,心有詩和遠方。
《浮生六記》(彩繪本)插圖:借住東高山譚鳳嬛 繪
除了生活上的儀式感,兩人平日逗嘴也甚為有趣。
陳芸喜歡吃臭腐乳和一種鹵瓜,但這兩樣食物味道重,沈複很讨厭,調侃陳芸,“狗沒有胃,所以吃屎也不覺得臭,屎殼郎吃屎是因為要變成蟬,那麼你到底是狗呢還是蟬呢?”
聽到諷刺,陳芸也不生氣,反而嘲笑沈複,“自從嫁到你家,我已經由屎殼郎變成蟬了,現在喜歡吃,是因為我不忘本。”說完陳芸夾起一塊鹵瓜塞進沈複嘴裡,稱自己做狗很久了,夫君也委屈做一回。掩鼻咀嚼的沈複,後來竟也愛上了鹵瓜,人生真是驚喜不斷。
《浮生六記》插圖
林語堂本來就推崇“閑适生活”,尤其強調生活意趣,而《浮生六記》中陳芸就恰恰很會過日子,她和夫君沈複一起沉浸在恬淡的生活中,善待每一個庸常的時刻。這些平常美好也正抓住了林語堂的心,并由衷感歎陳芸是美的化身,是最可愛的女人。
★來源:廈門衛視《兩岸秘密檔案》欄目
編輯:胡志強
責編:楊青
編審:林敏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如涉侵權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